5月1日起,本市考生開始2007年秋季高考第一次志愿填報。市教育考試院等連日來舉辦網上咨詢活動,有關專家與本市、全國百余所高校的老師為考生及家長在線答疑解惑。
充分利用“三本書”
“老師,我一志愿填復旦,二志愿填什么比較有把握?”“一批:1華師大、2上大;二批:1交大、2二工大,我這樣填報是否可以?”專家指出,其實許多有用信息已在考生手中,如《2007上海高考指南》、《2004—2006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各專業錄取人數及考分》及《2007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專業目錄》等。
例如,要了解在二志愿填某所學校是否有可能錄取,可比較一下書中學校歷年錄取最低分和該校所在批次的最低錄取控制分。若前者高,則表明該校當年肯定不招二志愿考生;若兩者一樣,再查《高考指南》上列出的上線人數與計劃人數之比,如前者高于后者,則表明當年基本不招二志愿考生,反之則肯定招。
模擬考分數有“學問”
“我是文科考生,浦東模擬考520,填報香港城市大學算‘穩’嗎?”“我模擬考考了390,能報什么學校?”專家指出,模擬考分是填報志愿的重要參考之一,但怎么“看”也有學問。
依據模擬考成績填報志愿,有兩組數據值得關注:一是考生的模擬考成績及其在所在區的排名,二是各區模擬高考分數線。
高考也在“考”誠信
“如果被本科院校錄取又不想去,明年還能否報考大學?有沒有影響?”專家表示,雖然放棄不影響今后高考,但會影響其他考生的利益,是對其他考生的不負責任;浪費了招生院校招生計劃,是對學校、社會資源的不負責任。更重要的是,“你的誠信在接受考驗”。
專家建議,學生在填報志愿時,應進行充分、全面的考慮,不僅要想“進不進得了”,還要自問“愿不愿意學”,結合自身興趣、一貫成績等因素進行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