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考”結束后,即進入了關鍵的高考填報志愿階段。主管兒子學習的我“兼聽則明”,多聽兒子、妻子以及我大哥(大哥是大學的教授)的意見和建議。最終采取了“三思三定”法先填寫“模擬志愿表”。
一思:兒子的實力
兒子在“模擬考”中發揮一般,總分較低,但我是采取“比例定位法”來思考兒子的實力。我特地到學校了解兒子在年級中的排名以及該校的去年升學率,最后判斷出兒子的定位。
二思:兒子的心態
兒子性格內向,平時沉默寡言,但他情緒波動小,不害怕考試,他的大考和期中考的成績都高于平時的成績,這使我高興、放心。
三思:兒子的興趣
兒子的興趣在動漫和法律,我支持他一半,建議他一本志愿填上海大學法學院。但我堅持不放棄“零志愿”。我說服兒子零志愿填華師大中文系。因為華師大中文系畢業的學生就業范圍比較廣。
三思后我們作出了三個決定:
不求穩,搏一記。
如果求穩,萬一兒子超水平發揮,那就太吃虧了。所以我激勵兒子“跳一跳,摘到桃?!?/P>
主擇業,棄興趣
高中畢業的孩子思想還不穩定,世界觀尚未完全形成,幼稚、不成熟、多變化是他們的特點,所以我竭力引導孩子以擇業為先。
力爭進名校
讓兒子首先爭取進入名校,這是我們填志愿的主導思想。名校的名牌效應不可低估,從名校畢業后改行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可大大增加就業指數。
經過“三思三定”,我為兒子填出了“倒金字塔”狀的志愿表,最上面是華師大中文系,然后一點一點降分往下推,在二本與大專兩欄中還填上了外地的學校,以確保兒子萬一考砸了也不至于落空。
事實證明,我的志愿填得完全正確。兒子最終走進了華師大,畢業后從事了喜歡的動漫工作。
來源: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