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專家:浙江理工大學招生就業處處長、招生辦主任徐穎云
高考志愿填報為什么對很多考生和家長來說很糾結,最關鍵的問題是:1、是第一次,沒有經驗,不知道如何入手;2、也是最后一次,沒經歷過,對可能的結果無法預知;3、而且是唯一的一次,萬一填報失誤,后果很嚴重:關乎考生的前程。因此,建議各位考生和家長有針對性地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功課:1、因為是第一次,一定要多問,多咨詢,但咨詢前要做好準備,避免盲目,學會甄別,講求實效;2、既然是最后一次,一定要多掌握信息,多角度思考問題,學會梳理關鍵因素,但一定要從考生本人的實際情況和成長目標出發;3、基于是唯一的一次,一定要慎重對待,科學決策,不犯低級錯誤,不錯過任何機會,以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和風險。
咨詢
咨詢有很多平臺:23日全省各地市高考咨詢會、教育部或高校網絡咨詢平臺、高校招生咨詢熱線等,如浙江理工大學還有官方微博和QQ群;咨詢可以了解到很多內容,如目標學校的辦學歷史、辦學特色、優勢專業、師資力量、博士碩士點、實驗班、出國機會、獎助體系等;考生和家長最想咨詢的問題是自己的考分和名次是否有可能進入目標學校,進入心儀專業的概率有多大。而事實上,因為是平行志愿,這個問題的關鍵在于在可能的目標學校中順序如何確定。
咨詢需要講究策略:當有機會咨詢專家但時間很短的時候,最好自己已有選擇好的若干學校和若干有興趣的專業,咨詢根據自己的考分和已選擇學校和專業的偏好是否有可能的另外選擇、咨詢已選好學校和專業的排序、咨詢目標學校的優勢和劣勢;單獨有機會咨詢專家的時候要把考生的所有信息都提供給專家,考生一定要與專家當面溝通,定身才能量制,因為主角是考生,而對作決策能起到關鍵作用的絕不僅僅只是考分;熱線電話咨詢時要針對該所學校,咨詢可盡量詳實,如強勢專業、專業級差、專業歷年平均分最低分、錄取政策、單科體檢等特殊要求、是否有保送讀研究生的機會、是否可以民辦轉公辦或考公辦、轉專業的要求和轉成功比例、住宿條件、以及目標專業的詳細情況。
信息
信息有很多來源:網絡的、媒體的、周邊朋友的、咨詢現場的,切忌了解信息越多越是頭緒混亂,越是舉棋不定,越是無從選擇。信息收集和遴選時要掌握兩個原則,一是充分了解自我信息和認真甄別外界信息,二是重點考慮考生本人的當下和發展。
信息要懂得取舍:拋開所有外在因素,考生在填報志愿之前必須對自己有充分全面地了解。必須清楚認識自己的分數、排名、城市偏好、學校偏好、專業偏好,特別是自己的性格、興趣和成才目標,將來想升學深造、考公務員、出國,還是直接就業?自己將來的職業適合做營銷、做技術,還是做管理?畢業后回家鄉找工作、去省城謀發展、在大學所在地求職,還是立志自主創業?這些都將直接影響選擇。考生在填報志愿時也應考慮家庭因素和社會因素,比如社會對所選專業畢業生的需求和趨勢、家庭是否有現成的社會資源可提供出國或工作的機會、家庭經濟情況是否允許選擇高收費學校或專業等等。
機會
對填報志愿來說,不錯過任何機會很重要。如提前批,就是多一個機會,但一旦錄取,后面的志愿就沒有機會了,所以需要謹慎;如藝術類和文理類可以兼報,即使藝術類失利,還有機會被文理類錄取;另外,部分學校設立了高分尖子生實驗班,如浙江理工大學“理工實驗班”招收高出一本40分的考生,可享受分流時任選專業、導師制小班個性化培養、經考核合格人人可獲獎學金等優惠政策,學校還設有啟新學院,培養拔尖人才,對高分考生設新生獎學金,或減免學費等,都值得考生關注。
機會有時是靠自己創造的。如因省內省外高校的投檔比例、計劃數、退檔政策等有所不同,因此要慎重填報、講究順序、且盡量專業服從。對省外高校而言,因為投檔比例較高,如果正好上線,即使專業服從依然有被退檔的風險。而一旦進檔后被退檔將沒有機會進入自己所填的下一個志愿,而是直接進入征求志愿,機會就會少很多,因此對省外高校的選擇填報要留有一定余地。省內高校相對好一些,如浙江理工大學規定,凡浙江省進檔考生,如專業服從且體檢不受限,不會退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