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報報二考志愿是為了保證在一志愿沒有被錄取的情況下有學可上,降低落到下一批,甚至落榜的風險。
填報二志愿的時候,前提是一志愿沒有被錄取,一志愿沒被錄取的原因有幾個:
第一種可能是無非就是分數不夠,沒有達到學校的錄取線,這種一志愿報考不合理的問題非常常見。如果一志愿報考非常合理,考生的分數應該是非常接近或超過這個學校的,至少報考的時候是非常接近這個學校的。
另一種可能就是,學校的錄取排名漲了,那么考生本來按照往年該校的排名能考上這所大學,現在卻不夠了。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學校的錄取排名和往年一樣,但是考生沒有考好,沒有發揮出正常水平。
現在我們要做一個假設,當考生的一志愿沒有被錄取,考生的實際排名到底是多少呢?很多考生和家長有一個很不好的習慣,例如我平時正常水平的排名是3000名,我報考一所我喜歡的學校,結果一志愿沒有被錄取,報二志愿的時候還用3000名來填報,這是家長考生常犯的一個錯誤。
這里沒有弄清楚,報二志愿的前提就是一志愿沒有被錄取,而一志愿沒有被錄取,那么考生的實際排名不再是3000名,應該是3000名之后,可能到了5000名、6000名、7000名甚至是9000名,考生平時能考600分,結果高考考的不好,一志愿已經不可能被錄取了,考到了580、570,但最終依然會有一個學校錄取他,這就是二志愿的目的。這點必須要非常明確。很多時候,家長報考二志愿的時候沒有考慮到。二志愿的目的就是考生沒有考好,發揮失常的情況下還有學上。家長還依然拿考生的正常水平來考量,說我孩子600分,難道二志愿不能報這個學校嗎?
家長可能在志愿填報前聽過各種各樣的講座,都會聽到說,二志愿有一個分數梯度,有一個級差。家長老是在問,一志愿和二志愿需要拉開多少級差呢?這個思想使得很多家長沒有辦法正確填報二志愿的,因為用這個思想是沒有辦法科學計算排名。
那么,我們應該怎么來考慮呢?我們應該考慮考生要報考的二志愿學校的往年錄取的二志愿考生排名是多少,所以二志愿的學校跟一志愿學校拉開多少分沒有關系,為什么呢?因為這個學校只要肯招收二志愿考生。
比如說,考生平時能考3000名,一志愿報考北大,這樣按照“一般的說法”,一志愿北大的錄取分數線和二志愿學校的分差是夠的,比如說,按照“一般說法”要求一志愿比二志愿的分差要高出50分來,二志愿報考的學校在北大的基礎上可能是夠的。
但是如果另一個同樣排名3000多名的考生第一志愿報考北航,二志愿報考同樣的學校,那么二志愿就不會被錄取了嗎?這兩個考生的排名差不多是一樣的,實際上他也會被錄取。所以,第二志愿要和第一志愿拉開多少梯度的說法是一個謬論。
由此可以明確,二志愿錄取和一志愿是沒有關系的。我們應該關心二志愿的學校是招收多少排名的學生,所以說一志愿沒有被錄取,很不幸的是考生肯定不是原來的那個正常排名3000多名了,就變成了3000名之后,可能就是5000名的學生了。所以我們在填報二志愿時就要去找二志愿能招收排名5000名考生的學校。
考生報考二志愿的時候是以二志愿學生的身份進這個學校的,那個學校一志愿的投檔線、錄取線是多少分,一志愿排名是多少,和該校的二志愿沒有關系。只需要考慮,該校往年二志愿招收考生的排名,是否招收過5000多名的考生。如果這個學校二志愿往年只招收3000名以上的考生,那么這個學校就和該考生沒有關系。
很多講座說一志愿學校要和二志愿學校要有一個分數梯度,這個講法是錯誤的,假設東北大學往年都二志愿錄一個5000名的學生,張三考了601分,一志愿報考北大,李四考了602分,一志愿報考北航,二志愿都報考東北大學,兩人一志愿都沒有被錄取,那么東北大學要錄取那個學生呢?答案是很明確的。
平行二志愿的填報策略
小平行志愿的錄取規則:
許多家長還不了解小平行志愿的錄取規則,什么事小平行志愿呢?小平行指第一志愿(包括一個批次有兩個第一志愿的地區,比如天津)是按照考生填報志愿為優先錄取條件。我拿買電影票舉例。這個電影院開許多窗口,每個窗口賣不同的票。你挑選一個你喜歡的電影,去排隊。這個時候,會出現有些窗口有許多人,有些窗口沒有人。如果你想買的票是很熱門的,有可能排在你前面的人太多,最后你買不到電影票。如果你沒有買到票,你現在還不能換到別的隊伍。如果一個窗口的票賣光了,窗口就關了。如果沒有人買票了,窗口也關了。等所有的窗口都關了,電影院會另外開一個窗口,讓沒有買到票的人按照平行志愿的方式在排隊買票。
平行二志愿的報考策略,和平行志愿有相似之處,都是要按照你所喜歡的院校的順序來報考平行二志愿,而且不要有空志愿。
平行志愿的報考策略:
假設平行志愿需要報考五所院校,你所擬報的A,B,C、D、E五個平行志愿院校,需要遵守的一個原則是:A,B,C、D、E五所學校的順序,一定是按照考生喜愛的院校的順序來報考。也就是說,考生最想去的是A,次想去B,再次是C、D、E,按照這樣的順序來填報平行志愿。因為一般情況下,我們最想去的院校,通常都是分數最高的。
拿河北的報考來舉例,如果您平行志愿選擇了北京的A、B兩所大學、河北的C、D大學以及其他地區的E大學,您最想去的一定是A、B大學,其次是C、D大學,最后才是E大學,可能往年E大學往年的錄取排名是10000名,D大學往年的錄取排名是13000名,但是你還是應該將D放在E前面。
這時候,就有家長問了:那這樣,我如果D大學進不了,E大學不是更不可能錄取我嗎?
確實,為了保險起見,我們建議家長將E大學換成另外一所往年錄取排名比13000名低的F院 校。
如果家長實在是找不到F院校了,鑒于報考志愿的不確定性, E大學今年錄取排名也有可能會下降到D院校的排名后面,因此,我們還是建議家長將E志愿報在D院校后面。
這也就是我們給家長提出的第二個原則,志愿不要為空。
您實在找不到五所合適的院校報考,而且在下一個批次有比較好的院校可以選擇,您也應該選擇一些您愿意去的,但是可能錄取排名比你的排名要高的院校,這也是給自己多增加一些機會。
其實,上面兩個原則對于任何平行志愿,比如小平行,都是適用的。
平行二志愿的報考,也有和平行志愿報考不同的地方:
1. 學校的范圍少了,你只能考慮可能錄取二志愿考生的院校。
2. 平行二志愿的前面,存在著一志愿。
拿北京的報考舉例,按照傳統的報考模式,如果你一志愿報考的X院校,往年的錄取排名可能是6000名,那您在報考三所平行二志愿的時候,分別報考排名為6000名的A院校、7000名B院校和8000名的C院校,形成梯度,確保志愿的合理安全性。
目前,小平行主要在考前和考后估分的地區使用。因此,在填報平行二志愿,存在著一個用什么排名的問題。
那么如何估算填報二志愿的排名呢?如果二志愿學校起作用,表明你填報的一志愿學校沒有錄取你。一志愿學校沒有錄取你的原因有一下幾個:
(一) 你報考的一志愿學校今年報考的人多了,往年按照你的排名你是應該被錄取的。但是由于你報考的一志愿學校今年報考的人多了,這個學校的錄取排名提高了。
(二) 由于你填報的原因,你的檔案學校提檔了,但是被退檔了。
(三) 你對自己的排名計算不對。對于考后出分報的地區,這個問題不存在。在考前和考后估分的地區,都存在實際高考排名和報考志愿時使用的排名不符合的情況。對于考后估分地區,可能是你的估分高了。比如你估計自己的排名應該是6000,結果出來是7000名。對于考前報考的地區,可能是你高考發揮不理想(雖然現在還沒有考試,我們需要想象一下),排名沒有達到你預估的排名。
但是,由于平行二志愿有許多不確定性,所謂傳統的拉開梯度在報考平行二志愿時,不再適用。您所報考的平行志愿的三所院校A、B、C,排名是可以高于X院校的6000名的。
在計橋中心的高三家長志愿填報群里,一位2010年的天津家長,給我們分享了2009年她同事的一個報考案例。
這位天津家長的同事,是考生自己報考的志愿,這套志愿,按照正常來說,可以評價為:“瞎報”。考生一志愿A、B都報考了錄取排名比較高的院校,二志愿3所院校,沒有拉梯度,也沒有考慮往年收不收二志愿的問題。最終錄取的時候,這名考生一志愿沒有被錄取,但是在二志愿錄取的時候,被填報的最后一順位的一所往年錄取排名很高的院校錄取了。
可能家長不明白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錄取結果,我還是用北京的報考給家長舉例:
考生的預計排名為12000名,考生最想去的院校是華中科技大學,但是華中科技大學往年一志愿的錄取排名為5000名,如果把華科作為一志愿報考,風險太大。最終,這名考生一志愿報考了比較適合他的往年錄取排名為14000名的北京化工大學。
考慮到平行二志愿的不確定性,他二志愿第一順位報考了華中科技大學,第二順位和第三順位的院校選擇比北化工錄取排名低的院校。
按照往年錄取情況,這個學生是絕無可能被華中科技大學錄取的。如果考生把華中科技大學作為一志愿,有很大風險,考生進入不了一本院校。簡單說來,華中科技大學通常錄取排名在5000名以前的考生,考生高考時從平時的12000名上升到5000的可能性是比較小的。但是,考生把華中科技大學填在二志愿,最多只是浪費了一個志愿。通常,這個志愿也是無效志愿。
但是,奇跡發生了。2009年高考,華中科技大學的報考人數太少,符合一志愿的人數不夠。不得不錄取二志愿考生。而把華中科技大學作為二志愿的考生幾乎沒有。導致二志愿錄取他的時侯,華中科技大學還有依然有名額,于是他就二志愿被華中科技大學錄取了。
其實這種選擇,是為考生找尋更好的機會,當然風險也增大了,因為考生少了一個二志愿的志愿,他選擇機會更大、更有可能錄取他的學校的個數由三個變成了兩個,但是他的機會增多了,而且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只是這種院校很難尋找。
在這個方案中,他的四個院校的梯度是,二志愿學校A的錄取排名是高于一志愿的,是不符合傳統的報考模式的,但是這種報考是合理的。
選擇第二志愿學校,可以選擇一個(或幾個,或不選)可能出現小年的學校為平行二志愿的前幾個學校。其余學校按照排名的梯度選擇,比如二志愿第一志愿選擇小年,第二個二志愿學校和其余的二志愿學校按照排名的梯度選擇。
如何拉開梯度
對于成績比較高的同學,梯度相對比較好拉開。
對于成績本來就在批次線的同學,成績比批次先可能就高出一二十分,有的選擇的學校也是過線幾分就可以上的。一志愿通常就能夠被錄取了。這個時候,我們會問自己,有必要填寫二志愿嗎?如果填寫,二志愿如何拉開梯度?在如何解讀高校數據中,我們把學校分為了5類,對于邊緣考生,可以考慮A類學校作為自己的二志愿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