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考志愿填報專業術語有很多,有些是你并不知曉的,為了各位藝考生能夠掌握志愿填報術語,中國美術高考網小編在這里搜集了相關的專業術語,希望能夠幫助考生規避志愿填報的誤區。
一、省控線、調檔線、實錄線
高考錄取前,省級招生辦公室(以下簡稱省級招辦)根據當年試卷分數統計情況,將本省(自治區、直轄市)招生總計劃與考生人數按一定比例分批次劃線公布,這就是各批次的省控線。考生的考分達到某一批次省控線,將可以填報該批次及其以下各批次的院校。
各批次錄取時,省級招辦按一定比例(一般不超過1∶1.2,由高校在其“招生章程”中先行公布)向高校投檔。例如,一本批次的某高校在某省當年招生計劃為100人,公布的投檔比例為120%,該省招辦向該高校首次投檔,其中第120人的分數,就是該校當年在該省的調檔線。這120人經該高校按“德智體”全面考核后,選擇錄取其中的100人,其第100人的分數,就是該校當年在該省的實錄線或叫最低錄取線(若其一志愿不滿額或零投檔,而靠后續志愿錄滿100人,那么第100名考生的高考分數就是該校在當地當年的最低錄取線也即該校的實錄線)。
二、錄取批次
高考志愿的批次也就是錄取安排的批次(不含藝術、體育類專業),一般分提前批、本科第一批(一本)、本科第二批(二本)、本科第三批(三本)、專科第一批和專科第二批。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批次設置可能會有所不同,請以當地省級招生部門安排的批次為準。預科志愿在同批次填報。
提前批錄取院校一般含軍隊(武警)院校、國防生招生院校、公安院校、教育部直屬師范本科院校、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和有特殊要求的院校和專業。
本科第一批(一本)一般為教育部直屬高校、“985工程”“211工程”建設高校、部屬共建的原部委屬重點高校、經批準參加本批錄取的高校和專業;本科第三批(三本)一般為經教育部批準設立的獨立學院和民辦高校;本科第二批(二本)一般為除本科第一批和第三批之外的普通本科高校。
專科第一批一般為普通本科院校的高職(專科)、獨立設置的普通高等專科學校高職(專科)和經批準參加本批錄取的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和專業;專科第二批一般為經教育部批準設立的獨立學院、高職學院、民辦高校和成人高校的普通高職(專科)。
三、院校梯度
所謂“梯度”,是指在同一批次的學校,由于多種因素,錄取分數高低不同而形成的高低差異。
一般來說,名牌大學、地理位置好如天(天津)南(南京)海(上海)北(北京)等城市的院校在錄取新生時,錄取線一般偏高;而地理位置較差、知名度不高的院校,錄取新生時,錄取線相對偏低;而介于偏高、偏低之間的院校,錄取線則居中。于是,這三類不同院校的錄取分數線,便顯示出高、中、低三個不同檔次。
如果把三個不同檔次的院校在一個批次中從高到低排列,便形成了“梯度”。考生在報考志愿時,一定要拉開志愿間的檔次,形成志愿的“梯度”。這不僅是技巧問題,更是關系到能否考上大學的厲害攸關的問題。
同時,志愿梯度還包括專業梯度,是指在同一院校中的各個專業,在錄取時形成的分數之間的差異,這種分數高低的差異就稱“專業梯度”。專業梯度主要表現為“熱門”與“冷門”的關系,所以在處理專業的梯度中,主要也就是要處理好“熱門”與“冷門”的關系。
四、“大小年”
高校每年即使在同一個省份,錄取分數線在不同的年份也可能高低不同,如果高低落差較大,這種現象就稱之為“大小年”,也就是說,錄取分數可能某年高、某年低。從報考心理來講,當某所學校過去錄取分數線較高時,很多考生可能因此有顧慮不敢報考該校,而去報考另一所錄取分數相對低的學校。故此,美考網提醒各位,報考的考生越多,該學校的錄取分數線就會越高;反之,報考的考生越少,則該院校的錄取分數線就會越低(當然,這種“低”是有限度的,考生至少必須達到學校招生批次的省控線)。所以,填報志愿時,我們既要注意所填報院校往年有無“大小年”現象,也不能簡單地憑此現象去求穩追“小年”。因為,“大小年”現象雖有一定規律,但也并非上年高(低)下年就一定低(高),特別是隨著平行志愿的實施,過去梯度志愿中的“大小年”現象有所減少,或出現每年錄取分數相對穩定的局面。
五、專業服從調劑
由于志愿卡容納的信息有限,不可能設置過多專業志愿填報位置。設置“服從調劑”欄,是為了給考生提供更多的選擇機會。考生不僅填報所報院校的N個專業(各地的志愿卡設置不一樣,有的可選擇3個,有的可選擇4個,有的可選擇6個),還可表明是否愿上該院校的其他專業。如果“愿意服從”,意味著如果考生所報專業均未被錄取時,院校可以將其調劑到其他未錄滿的專業學習。
一般來講,考生愿意服從調劑,可以增加被錄取的機會,但應謹慎,要從自己的意愿出發選擇。考生在填報志愿卡時,必須明確表態,不可含糊不清。凡此處“空白”時,錄取時,錄取高校將均按“不服從調劑”對待。
六、調檔比例
在前面解釋“調檔線”中,我們使用了“按一定比例”一說,前面的“按一定比例”就是我們這里所說的“調檔比例”。簡單說,調檔比例是指院校在考生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調檔要求中提出的調閱考生檔案數與院校招生計劃數之間的比例。調檔比例一般不超過120%,實行平行志愿投檔模式的地區,院校的投檔比例一般在100%~110%。某高校如果在某省的招生計劃為100人,向社會公布的調檔比例為120%。那么,省級招生部門在錄取投檔時,在生源充足的情況下,則要向該校投檔120人,供高校擇優錄取。
七、專業級差
專業級差又叫專業志愿分數級差,其含義直觀上可以理解為:大學在安排進檔考生專業時,錄取非第一專業志愿考生時的分數差額。如,當年某高校在當年招生章程中規定:設置專業分數級差,前四個專業志愿及調劑志愿依次為5、3、1、1分,同時參考相關科目成績全面考核擇優確定專業。如果報考該校的考生分數未達到他的第一專業志愿錄取分數,則他的高考分數將被減去5分參加他的第二專業志愿錄取。如果還沒被錄取,則再減去級差分數參與后續專業志愿錄取。
八、“冷門”“熱門”專業
由于社會發展對各專業人才的需求不一,一些專業相對于另外的專業來說,畢業生將來的就業機會多一些,或者是某些專業的畢業生在社會地位和經濟收入方面都強于另外一些專業的畢業生。這樣在報考時,那些就業好、畢業后收入高的專業報考人數就多,那些就業一般和畢業后收入相對低的專業報考者就少,這一多一少就形成了專業的“熱門”和“冷門”之分。通常“熱門”專業錄取分數較“冷門”專業高,所以,即使是你達到了某所學校的投檔線,如果專業選報過熱,且“冷然”搭配不當,也有可能落選。考生在填報志愿時要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在學校和專業選擇上做出一定的取舍。如果自己特別愛好某個專業,而自己的分數又上不了好學校的這個專業,這時就要考慮錄取分數稍微低一點的學校;如果是特別向往某個院校,那么在專業選擇時就要做出一定的讓步。
九、征集志愿
所謂“征集志愿”就是在某一批次正常錄取結束之后,某些大學按公布的招生計劃還未錄取滿額,省級招生部門通過各種渠道向考生公布,并組織成績上了該批次省控線未被錄取的考生按照缺額計劃,再次填報本批院校的志愿,從而提高考生錄取機會,以協助高校完成招生計劃。特別是實行平行志愿后,其投檔方式采取一次性投檔,而對其未完成的招生計劃的高校,普遍采取“征集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