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填報志愿更能反映學生的整體實力,高考前依據歷次模擬考試成績以及平時實力填報出來的考生志愿,一般都能實現比較好的自然分層。不同水平、不同興趣愛好的考生報考不同層次、不同特點的院校,考生志愿分布自然發散,可以有效避免發生某些院校考生“扎堆”,另外一些院校出現“斷檔”的情況。高校每年的錄取分數線也比較穩定,不容易出現大的波動,考生第一志愿錄取比例也較高。
考前填報志愿,除了要遵循填報志愿的一般規律,如填報好第一志愿、拉開梯度等,考生對自己進行科學合理的定位尤為重要。
對自己定位
高校招生原則之一是文化考核為主,錄取辦法是從高分到低分依次錄取。通過定位和排序,清楚自己的成績在全體考生的排位,從而較準確地估計自己的實力能被哪類高校錄取。當然,如果你有政策性加分或照顧性加分,應當在填報志愿時一并考慮進去。具體可按如下方法操作:
(1)綜合分析歷次重要考試的成績,尤其是模擬考試成績,比較平時試題與高考試題的差距,估測自己高考的大致成績(各科分數和總分)。
(2)綜合分析你在本班、本校、本區及全市考生中所處的位置及發展變化情況,比較本屆考生和上幾屆考生的成績狀況,確立一個參照點,就可大致測算出自己在考生總數中的位置。
(3)盡可能準確地預測出你在高考中獲得的最佳狀態分數和最差狀態分數。
(4)綜合分析你心目中理想的高校最近兩年在本市的錄取分數、錄取人數、投檔線,估測你在本屆考生中的實力、機遇。
(5)根據以上分析,按照合理的梯度填報志愿學校和專業。
特別提示:
一是全面了解一下準備報考的專業及學校近年來的錄取情況和有無特殊報考要求,這些基本了解可以使自己填志愿更加“有的放矢”。二是善于利用照顧政策、加分條件。三是善于利用自己的優勢科目,讓優勢科目和所選專業最佳結合。
一定要準確估計自己的相對位置,不要用絕對分數來套用往年高校的錄取分數。
對報考高校定位
對個人定位后,還需要對報考高校進行定位。
首先,充分了解當年公布的有關招生信息,包括準備報考的院校和專業的概況、師資力量、專業設置、招生政策、招生計劃以及該院校和專業近幾年的錄取分數線、平均分等,可以將其繪制成若干個坐標曲線圖,從而比較直觀清楚地把握住這些情況。
其次,在對招生有了必要了解后,就可以在各個批次中選擇適合自己的院校專業,作出合理的院校專業定位了。可以在同批的院校中,根據院校實力、區域分布、考生流向,將同批次院校分成不同的層面;在每一個層面中選擇一所院校,再將被選中的院校排列成合理的順序,使同一批次一、二、三志愿院校之間形成一定的錄取分差。這樣,即使第一志愿未能錄取,也還有機會按照志愿順序被第二或第三志愿錄取。一般說來,北大、清華、北師大、人大、復旦、浙大等被國家列入“985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校是考生報考比較集中的高校,不宜同時填報,只能選擇其中一所作為第一志愿。
特別提示:
不僅要從橫向估計一所高校的錄取情況,還要從縱向上了解高校所處的相對位置。每所高校通過多年的錄取實踐,會形成相對穩定的位置。同時也應看到,只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學校或專業,和拿自己的成績與高校錄取線對著填報志愿的方法都是不可取的。考生一定要全面衡量各方面的因素,綜合選擇高校和專業。
考慮性格興趣因素
要對自己的性格、興趣愛好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個人性格特征與職業特點的最佳匹配,是確定專業選擇的重要前提。一個人在事業上能否獲得成功,與他對所學專業和準備從事的職業是否有濃厚的興趣,與他的性格、氣質特征和他要從事的職業是否相適應有著極大的關系。在選報志愿時,一定要從自己的專業興趣和性格、氣質類型出發、從個人特征與職業特點的最佳匹配來選擇相關專業和院校。
特別提示:
(1)現實型的人有較強的實際動手能力,但交際能力較差,比較適合從工科類、農林類或口腔醫學等動手能力要求比較高的專業上去發展,如機械工程、焊接工藝及設備、計算機應用、工業與民用建筑、木材加工、淡水漁業等;
(2)調查研究型的人一般具有數學或其他學科方面的知識和研究能力,但通常缺乏領導能力,比較適合學習理科類、醫學類、宏觀經濟理論、教育心理學、以及工科中偏重研究開發的專業,如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經濟學、統計學、臨床醫學、藥學、材料科學等;
(3)藝術型的人一般具有寫作、音樂或藝術方面的能力,但常常缺乏處理具體事務的能力,比較適合從文學、美術、裝潢藝術、服裝設計、表演、音樂等專業上去發展;
(4)社會型的人具有社會交往能力,但缺乏機械或科學方面的技能,比較適合師范類、歷史學類、政治學、社會學、行政管理學等;
(5)進取型的人一般具有領導和口頭表達能力,但缺乏科學研究能力,比較適合學習外貿、工商管理、市場營銷、法學、新聞學以及管理類專業;
(6)常規型的人一般具有計算機能力和文職人員辦事能力,比較喜歡從事按規定安排好的日常工作,適合學習會計學、審計學、文秘等。
考生在分析自己的個性特點時,可以把自己不同的個性特點綜合起來,然后來確定自己的學業發展方向。比如某學生擅長美術又比較喜歡實際的工作,屬于藝術型和現實型相結合的個性特征,這種學生應該選擇建筑學、工業設計、室內裝潢設計等。又比如某學生也擅長美術,但他更喜歡從事社會服務性的工作,屬于藝術型和社會型相結合的個性特征,這種學生應該選擇美術教育、舞臺美術等專業的學習。
體檢不能“闖紅燈”
在實力具備的前提下考慮理想、興趣,還要注意不要填報自己身體條件受限的專業。身體條件是除高考成績以外能否錄取的硬性條件。許多專業對考生的身體條件是有限制的,如色盲不能報考生化、美術類等專業,表面抗原陽性的不能報考食品類專業,還有的專業對身高、耳鼻、四肢等有限制,填報志愿時一定要仔細閱讀國家體檢標準和各高校的有關規定,避免盲目報考。在身體條件上,盡量避開受限制專業,體檢不“闖紅燈”。
經濟因素要考慮
對許多考生而言,要邁入大學校門,不僅要考慮分數,而且要考慮經濟承受能力。因此,考生選擇專業時,要結合自己的分數來分析家庭的經濟狀況。既要分析現有的情況,也要分析三、四年內的情況,還要詳細了解高校的獎、貸、助學金情況。如果家庭經濟條件比較困難,則更應當考慮這個因素。
選擇專業考慮職業發展規劃
了解自己的性格興趣和身體條件后,就要規劃出自己將來的發展目標,即職業生涯規劃,將來從事什么樣的職業,向哪個方面發展。
特別提示:
一是選擇的專業與自己將來從事的職業是一種什么關系。是把專業作為自己的終身職業,還是把專業作為從事其他新職業或繼續深造的基礎,如果是后者,應淡化“專業”的概念。如果準備繼續深造就應該選擇綜合性或多科性大學的基礎性學科,如果想直接就業,應選擇專業培養水平較高,應用性較強的專業。
二是要預見未來。在填報志愿時要有前瞻性,既要考慮當前人才市場的需求,又要善于尋找、發現那些現在還不被看好、但將來有著比較廣闊就業前景的長線專業。當今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社會需求也是瞬息萬變,而且教育具有滯后性,4年以后你所學的專業社會需求情況很難說。所以不要一味追求熱門專業,冷、熱之間是有轉換的,非名牌大學不上,非熱門專業不讀是錯誤的,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學校和專業。(作者:北京林業大學 穆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