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過填報志愿讓考生進入理想的大學?
誤區>> 選志愿不能興趣至上
“志愿填報要考慮興趣,但絕不是興趣至上。”簡短的開場熱身后,作者首先講到的是填報志愿的四大誤區。在他看來,錯誤的填報方法帶來的遺留問題更加嚴重。
“絕大部分男孩都迷戀網游游戲,但是真正從事網絡營銷的人并不多。表面興趣不等于實際興趣,業余興趣不等于工作興趣。興趣只是一個方面,而高考志愿至少要從四個方面來考慮。”作者言簡意賅地申明了興趣至上的問題。同時他也強調,不能盲目追求熱門專業,因為事物的發展是波浪式前進的,現在的熱門也許不久后就變成了冷門。就像前幾年的英語、計算機和MBA專業,曾經火爆到全國追捧,如今,這三個專業就業困難;相反,前幾年無人選擇的地質、航天等專業如今成了熱門。
名校是很多考生和家長的夢想,但盲目追求名校卻讓不少考生吃盡了苦頭,這也是作者講到的填報志愿四大誤區之一。“追求名校無非是為了將來的成功,但是成功并非只有名校的學生才能獲得,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中國農業大學的校長是海南大學畢業的,阿里巴巴的馬云是專科院校畢業的。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才是最正確的選擇。”作者說。
最后一個誤區是父母包辦。作者舉了一個例子:重慶的一個女孩,高考后全家長輩都來參謀報考的高校。大家一致認為,女孩最好學個將來能坐辦公室的專業,最好還去北京上學,結合這些希望,基于女孩的分數,全家最后選擇了中央財經大學。未料,女孩去了不到半年,突然性情大變,天天吵著鬧著要退學。作者為女孩做了測試后發現,這個女孩的幻想性很高、動機性強,適合從事創造性、常與人交流的職業,而財經專業卻正好相反,致使女孩非常痛苦。
選擇>> 適合的才是正確的
了解了填報志愿時不應該犯的錯誤,家長們更加希望了解如何正確填報。講座中,作者提供了四個參考依據,幫助家長正確為孩子選擇專業和未來的職業。
“你了解孩子的興趣、動機、能力和個性嗎?”作者的這個問題,問住了現場的所有家長。而這,正是正確選擇專業和職業的關鍵。興趣、能力和個性好理解,所謂動機,就是孩子認可的有價值的事情。在填報志愿前,家長要綜合考慮孩子的這四個特點,選擇最能體現孩子的人生意義、最能發揮他的能力和最符合他的個性特點的專業。
現場,作者還讓大家做了一個選擇題:一個人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應該做正確的事,還是要正確地做事?大部分家長都認為要正確地做事。而正確答案卻是另外一個:做正確的事。作者說,這兩句看似相同的話,其實含義完全不同。前者代表了選擇,后者代表了努力。在現實生活中,正確的選擇比努力重要,因為選錯了,越努力離目標就越遠。選擇正確的高考志愿更是如此,高校再好、專業再熱,如果不適合孩子的特點,只能讓孩子越來越遠離成功和快樂。
準備>> 提前做到三個“深知”
填報志愿的過程只要幾分鐘,但是背后要做的工作,真的不只一星半點。“作為家長,要深知高校的性質,深知今年的高考政策,并深知孩子的實力,如此才能幫助孩子正確填報志愿。”作者表示。
“高校五花八門,但適合你孩子的,只有一小部分。如果你看中了10所大學,首先要弄明白它們是211院校,還是985院校,是省屬院校還是部屬院校,有多少教授,是否培養研究生。”對于需要關注的內容,作者在講座中一一點出。此外,學校的名稱、專業的具體含義,也是不能忽略的內容。“北京工業大學和北方工業大學,一字區別,兩個學校其實相差千里。再如動力工程專業,與航空航海的動力無關,其實是鍋爐專業,如果提前不弄明白,等進了大學校門才發現,就后悔莫及了。”作者的提醒令家長大開眼界,紛紛拿出紙筆記錄。
高校的學問,還不止這些。一些大學的名字中帶有“中國”,很多家長便將其地址劃在了北京,其實不是。例如中國美術學院,是設在杭州的一所高校,中國刑事警察學院校址在遼寧沈陽。此外,同一個專業,開在不同的高校里,研究的內容也不同。例如心理學,師范類院校研究的是教育心理,體育類院校研究的是體育心理,公安院校研究的是犯罪心理,在填報志愿時,都是需要注意的事項。
如何了解高校和專業名稱背后的細節含義呢?作者提示家長通過四種途徑去了解。一是上網查詢,一些網站專門設置高考頻道,會搜羅各種各樣高考信息和院校信息,是了解高校和專業的有效途徑。二是直接與高校聯系,一些高校會在招生前開放校園,通過活動介紹學校的招生情況和具體要求,有條件的家長可以前往考察;如果去不了,也可以通過電話咨詢。第三就是時刻關注本地的媒體報道,及時了解各種招生信息,尤其是今年的高考政策,本地媒體的發布最為權威及時。最后還可以聽取同事朋友的介紹,獲取關于高校的第一手資料。
至于孩子的實力,排名和分數都很重要。每年的一本分數線都不盡相同,所以高校的錄取分數只能作為參考,重要的是與相關批次分數線的比較。“很多高校在預估當年的錄取分數時,常常說是‘一本線上幾十分’‘二本線上’,而不是直接說分數,就是出于這個考慮。”作者說。
心理>> 四招驅散不良情緒
緊張焦慮、盲目攀比、消極松懈……每年高考前,總有考生出現類似的心理問題。作為高考指導專家,作者也曾遇到過不少類似的情況。如何解開孩子的這些心結呢?作者與家長們分享了自己的成功經驗。
“我曾遇到一個女孩,一進教室就耳鳴,眼睛里總是透著一股驚慌失措的神情,其實,這些只是表象,在內心深處,這個女孩對高考極度缺乏信心。”作者的例子剛剛開頭,臺下便有不少家長瞪大了眼睛等待答案。“我的辦法很簡單,幫她總結并堅信自己的優點:小學成績名列前茅,初中當過班干部,做事認真扎實……說著說著,這個孩子越來越興奮,一下子挺直了腰桿。她說,原來我一點不比別人差,高考也會一樣的!”聽到這里,臺下的家長們也深呼了一口氣。“將來萬一我的孩子也出現類似情況,我就知道怎么解決了。”記者身旁的一位家長如獲至寶地說。
當然,不是所有的緊張焦慮都是缺乏信心,講座中,作者又向家長透露了其他幾個辦法。首先是宣泄,引導孩子把心里的憋悶說出來;然后是轉移,讓他去做最喜歡做的事情,聽歌,逛街,想去就去;接下來是“升華”,給他講一些成功人士遭遇過的困境,提高他的個人境界;最后幫助他進行良性暗示,“太好了”“我能行”“我很棒”,這樣的話經常對自己說,會收到很好的激勵效果。
對于盲目攀比的考生,作者說,這是追求完美的人容易出現的問題。當考生出現這一狀況時,最重要的就是引導他正確認識高考和人生。“阿里巴巴的主要創始人馬云曾經參加過三次高考,新東方教育集團總裁俞敏洪也曾在高考路上屢敗屢戰,他們照樣成功。條條大路通羅馬,高考只是其中的一條。”幾個例子一擺,很多也將高考當做孩子惟一出路的家長也突然釋懷了很多。
考前10天注意的問題 千萬別早睡
考前10天考生的心理和身體狀態,是決定高考勝敗的關鍵。作者提醒考生和家長,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每天按照高考的時間表復習功課,如上午復習語文,下午復習數學。
考前一天去考場熟悉一下。
吃飯要葷素合理搭配,大魚大肉不可取。
考試前晚別早睡,最多比平時早半個小時。
考試當天家長送不送,先征求孩子的意見。
考試中別問“考的怎么樣?”提醒孩子別對答案。
靜能生慧,平靜、平穩、平和參加高考,你就會勝券在握。
填報志愿小技巧 低分也能上名校
如果你的分數不高不低,又想上名校,那就別往北京、上海擠了,選擇一所地域較為偏遠的大城市的知名高校,如蘭州大學。此類學校在培養人才方面并不遜色。
如果你是文科生,可以選擇一所著名理工類院校新開的文科專業;同樣,理科生可以選擇一所著名文科院校新開的理科專業。這些新開的專業也許還沒被其他人注意到,競爭的激烈程度會小很多。
利用好高校的大年、小年。高校在招生過程中,會出現高峰和低谷。例如,某所著名高校前兩年報的人特別多,錄取分數自然會上調,這是大年。到了第三年,高分數線可能導致無人敢報,分數線又會特別低,這就是小年。研究高校大年小年的規律,抓住機會,沒準能獲得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