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關區招辦主任崔海慧表示,考生報考高校,先要了解這個學校的名稱、地理位置、錄取分數等情況,要對學校的基本狀況進行比較詳細的了解。如:學校的辦學歷史、發展過程、是屬于本科一批還是本科二批招生、是否屬于“985工程”、“211工程”院校;學校的強勢學科、師資力量、是否有重點學科、總體就業率等情況。據介紹,我國高校共分以下四個層次:“211工程”院校(全國一共107所)、一般本科院校、獨立學院和民辦院校、高職高專院校。
辨析專業名稱差距
崔主任表示,考生要辨析專業名稱細微差別。例如:社會工作與社會學、園林與園藝;注意相同專業不同培養方向,例如計算機技術就有許多方向。她建議考生,可以根據自己中學階段的學科成績和興趣,選擇適合的專業。如理科考生的理綜和外語基礎相對好的,可以選擇工科類中技術性較強的專業;語文、外語基礎相對好的,可以選擇理工科類中的管理類專業。文科考生中數學、外語較好的,可以選擇文史類的經濟、管理類專業;語文、外語、文綜較好的,可以選擇文史類的文、史、哲、醫、藝術類專業等。考生一定要重視第一志愿
蘭州一中教務處主任馬繼林分析,目前,大部分高校招生的方式是將同一批次的第一志愿的考生按規定比例進行篩選、錄取,如果第一志愿不足,再依次調配第二、第三志愿的考生檔案。也就是說,在同一批次中有上百所學校同時進行錄取,如果第一志愿落選,在檔案轉給第二志愿或其他學校時,同批次其他學校有可能第一志愿已經錄取滿額,造成常說的“高分落選”。
馬主任介紹,根據招生部門統計,這幾年重點高校按第一志愿錄取的考生占該批次錄取數比例的90%以上,一些著名高校達100%,這也就意味著,當第一志愿未被錄取時,考生在這一批次中將失去了90%的機會,所以考生一定要重視第一志愿的選擇。
不要輕易放棄后續批次志愿 招生錄取是分批次按志愿進行的,不填報志愿就等于放棄了參與錄取的資格。一般而言,考生不要輕易放棄填報后續批次的志愿。
馬主任介紹說,重視第一志愿并不意味著對其他志愿可以隨意填寫。雖然第一志愿的錄取率很高,但由于各學校之間的不平衡等影響,有的學校會出現缺口較大的情況,這些學校的錄取分數線總體比第一志愿的學校要低,所以考生填報時,第二志愿的學校一定要比第一志愿的學校有梯度,第三志愿的學校又要有所降低,以增加錄取的概率。同樣,在專業的排列上也應有一定的梯度。很多大學專業志愿錄取采取的是分數級差方式,如果考生所填的幾個志愿都是“熱門”專業,就非常可能影響錄取。
改變就業觀念報考高職高專 用人單位對招聘大學生安排的崗位、發放的薪水以及晉升等都非常注重學歷的影響,造成了很多家長、考生對本科及以上學歷教育情有獨鐘。馬主任說,目前我國高等教育遠未達到普及化階段,高校招生還是選拔性考試,特別本科招生,競爭還是比較激烈的;同時,考生的自身條件各有不同,有的考生不喜歡理論知識的鉆研而擅長于實際操作。因此,考生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報考相應層次的高校。
另外,隨著我國高級技術工人和技能型人才的嚴重匱乏,一些高級技工的工資水平遠遠高于一些本科畢業生,而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即大專層次的教育正是以培養技能型、實用型、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另外,我省也有專升本招生,同時專科畢業后還可以就讀成人高校等,升學機會很多。因此,考生應該改變報考和就業觀念,重視報考高職高專。
填報志愿需注意幾條禁忌
每年錄取結束后,總有一些上線的高分考生因填報志愿不合理盲目性“出局”。在此,城關區招辦的崔主任為廣大考生列出了填報志愿的幾個禁忌。
考分較高的同學,由于自信心不夠,擔心報的人太多出現撞車情況,而不敢填報自己中意的學校及專業。對此,考生應將該校近幾年的招生情況做個統計分析,同時要關注我省高分段考生人數、填報意向,以便準確填報。
部分貼近批次錄取線的考生,存在從眾及從熱盲目填報現象,看到與自己分數差不多的學生填什么也跟著填什么,最終導致自己名落孫山或是所錄非所愿。這類考生首先要明白自己的喜好,然后對錄取線在本分數段上下的學校及各招生專業進行一次系統的分析與比較,同時了解一下別人的填報情況,在學校與專業愛好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這樣失誤率會大大降低。(記者 孫亞斐 實習生 劉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