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漢大學10日舉行的高招咨詢會上,一萬姓家長蠻著急:他挑中的學校,兒子硬是瞧不上。他瞅準了西北工業大學,但兒子表態:“到西部去?不去!”
“不咋地”的學校其實蠻扎實
萬先生介紹,孩子畢業于省實驗中學,今年估了580分左右。他是西北人,還有不少親戚在西部,希望孩子“回家”。他說,他看中的這個學校“名頭”不氣派,卻是國內唯一集航空、航天和航海學科于一體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其“三航”專業一直占據國家戰略高地。過去幾十年里,由于承擔并成功完成了許多國家國防和民用重大項目研發,“三江航天等圈內名企的不少子弟都搶著上這個學校”。
許多“聽上去不咋地”的學校,往往擁有優勢學科。西南石油大學的石油與天然氣工程是一級學科,南京農業大學的作物學是國家重點學科,江南大學的食品科學與工程是唯一的國家重點學科……
莫上了校名的“當”
不少家長選學校存在誤解,一看到“西北”、“西南”就認為得扎根西部;他們偏好名字里帶“上海”、“北京”的或含“科技”、“理工”的。但這種“經驗”往往靠不住。四川外語學院所在地在重慶,河北工業大學在天津,中國美術學院在浙江杭州,中國刑事警察學院不在北京而在遼寧沈陽……
還有家長一看到是農業類院校,就覺得所有專業一定就是與“農”相關,甚至認為出來就業也難逃“農門”;有人認為,師范類院校的專業就是語、數、外之類,出來也只能當教師;一聽礦業、地質類的大學,覺得從學校出來就是采煤、挖礦或翻山越嶺搞勘探……很多院校在專業設置上都充分考慮了市場需求,家長對其工作內涵和環境也不可望文生義。
選學校有訣竅
如何不被“靚名”所蒙蔽、迷惑,錯失一些好學校?考生在填報志愿時,不要盲目崇拜大學“名頭”或一些排行榜,而應根據自己的興趣、喜好,同時關注學校有多少國家重點學科、省級重點學科、國家重點實驗室、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這都是“干貨”。
有些過來人還在網上談“訣竅”:“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中國科學院和國防科工委及國家民委所屬重點高校、具有教授或者副教授評審權的高校名單等,都可以重點關注。
甚至可以看看自主選拔錄取試點高校名單。自主選拔錄取試點高校是教育部從2003年開始進行高校招生錄取改革的產物,因此可以說凡是進入自主選拔錄取試點的高校,除了綜合實力非常強外,招生工作也是比較規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