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距今不足2個月了,今年我省將實行“平行志愿”錄取模式,對于這個新做法,不少考生和家長還有疑惑。日前,記者收集我市部分考生和家長向本報咨詢的熱點問題,采訪了省教育考試院相關負責人。
“平行志愿”的風險主要有
1 填報志愿時定位不當有風險;
2 填報志愿時無梯度有風險;
3 超比例投出的部分考生檔案有退檔風險;
4 考生自身的一些條件及專業填報不合理可能帶來的風險。
藝術類考生填報普通本科也實行“平行志愿”
考生黃穎羽:今年實行“平行志愿”,是在所有的批次都實行嗎?藝術類考生怎么填報?
省教育考試院相關負責人(下稱省考試院):今年我省在文史類、理工類的第一批本科、第二批本科(含B類)院校實行“平行志愿”。參加提前批錄取的本科院校 (含文科、理科、體育、音樂、美術類)以及專科院校,今年暫不實行“平行志愿”,仍按我省2009年填報志愿及錄取模式進行招生。這是充分考慮到我省實際情況而確定的,因為我省本科招生計劃比例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本科錄取競爭較為激烈,上本科線的考生在填報志愿方面,志愿選擇面臨的壓力更大,實行“平行志愿”效果會更好。
體育、音樂、美術類考生兼報普通類專業志愿,沒有被體育、音樂或美術類專業錄取的,那么所報考的普通類本科專業錄取也實行“平行志愿”。
同一志愿組3個院校等效
考生袁薇:聽說“平行志愿”有兩個志愿組,我們報志愿可以報幾個學校?兩個志愿組的學校怎么分先后?為什么要這么設置?
省考試院:實行“平行志愿”投檔錄取的本科各批次都設置了第一、第二兩個考生院校志愿組,每個志愿組設A、B、C3個順序排列的院校志愿,每所院校設6個專業志愿和1個專業服從選項。每個志愿組的3個院校是等效的,比如第一志愿組里的3個院校都是按照第一志愿來錄取,分數不夠A學校但夠上B學校,那么就按照第一志愿給B學校投檔,而不存在降分投檔的情況。如果第一志愿組都沒有錄到,就降到第二志愿組,同樣進行平行錄取。“平行志愿”實行的是“分數優先、遵循志愿”,投檔時依次檢索考生所填報的幾個“平行志愿”進行投檔,增加考生的投檔機會,較好地解決了高分考生因志愿填報不當而落榜的問題。
我省“平行志愿”投檔錄取模式借鑒了其他城市的成功經驗,同時也進行了創新:每批次設置了兩個院校志愿組,按志愿組順序投檔。設置第二院校志愿組,作為第一院校志愿組的補充,保持了原有志愿填報方式的優勢,一方面可盡量解決第一志愿組退檔考生的出路,讓考生多一次投檔機會,另一方面可彌補第一院校志愿組生源不足,以及適當解決高校及專業錄取分數扁平化(指考生分數差距非常小)的問題。這是我省“平行志愿”投檔錄取模式的最大亮點。
分數排序靠前者優先投檔
考生袁薇:今年會公布高考全省排名嗎?“平行志愿”的投檔是以分數為依據嗎?
省考試院:今年投檔實行排序靠前的優先投檔。省招生辦公室將先依據考生高考成績和照顧加分情況進行排序,即根據分文史類、理工類,按考生成績總分從高到低排序,并在公布成績同時予以公布。符合政策加分的考生,排序時以“統考成績總分+照顧加分分值”參與排序。在一定分數以上的文、理科考生,在拿到高考成績的同時,將知道自己投檔排序位置的情況。
考生排序成績總分相同時,則按統考科目成績總分 (即不含政策性照顧加分,下同)從高到低排序,統考科目成績總分仍相同時,則按單科順序及分數從高到低排序。單科成績的排列順序為:文史類為語文、文科綜合、文科數學、外語;理工類為理科數學、理科綜合、語文、外語。比如兩位理工類考生的總分相同,則看他們的理科數學成績,理科數學成績高者排序在前;若理科數學同分,則看理科綜合成績;若理科綜合成績相同,則看語文成績;若語文同分,則看外語成績,排序靠前的考生優先投檔。如果考生最后排序及志愿完全相同時,則一起投檔,由高校綜合考慮,擇優錄取。文史類投檔分相同的考生的排序辦法也是如此。
本科第一志愿組錄取分五個步驟
考生陳曉峰:實行“平行志愿”后,我們的投檔錄取過程是怎樣的?和往年相比有沒有改變?落選考生是否有機會錄取?
省考試院:總的投檔順序是按院校志愿組順序投檔,即先進行第一組志愿投檔錄取,結束后再進行第二組志愿投檔錄取,第二組志愿錄取結束后,再進行征集志愿,組織二次錄取。
為了提高錄取率,今年本科各批次第一組志愿錄取將分5個步驟進行:一是每批次正式投檔前2天,省招生辦按既定投檔原則進行兩次預投檔;二是在預投檔后,高校根據投檔生源情況確定招生計劃及投檔比例并上報,由省招生辦確定正式投檔比例;三是省招生辦根據高校確定的招生計劃,以一定比例向高校投出電子檔案;四是高校審閱考生電子檔案,并將擬錄取或擬退檔名單上報省招生辦;五是省招生辦審核高校錄取情況。但第二組志愿和征集志愿投檔錄取時不再進行預投檔。大多數院校在一次出檔時,就能夠完成招生計劃,院校的斷檔現象將會大為減少,有效規避“大小年”現象(注:高校招生中,存在一種所謂“大小年”的現象,就是某個或某些學校的招考人數很不穩定,起伏很大)。
在第一組志愿落選的考生,可參加第二組志愿排序投檔;在第二組院校志愿落選的考生,可參加征集志愿。
“平行志愿”對考生仍是有順序的
家長劉先生:實行“平行志愿”后,考生填報志愿的風險在哪里?怎么規避?
省考試院:對考生來說,“平行志愿”的風險主要有:
一是填報志愿時定位不當有風險。例如考生成績雖然達到一本線,但填報的院校定位過高,達不到所填的所有“平行志愿”院校的投檔線,這樣就只能參加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錄取。
二是填報志愿時無梯度有風險。“平行志愿”對院校來講是平行的,但對考生本人來說仍然是有順序的,在投檔檢索時是按考生填報志愿的先后順序檢索。考生填報志愿時如果沒有考慮院校之間的層次高低、冷熱結合,完全把同一層次學校依次排列,也可能出現不能被投檔的結果。
三是超比例投出的部分考生檔案有退檔風險。高校擇優錄取的原則允許院校投檔考生數略大于招生計劃數,省招辦預投檔時投檔比例為1:1.05,雖然投檔比例會低于往年,但實際投檔比例仍可能大于1:1,因此,超過比例所投的部分考生必然有面臨退檔的風險。
四是考生自身的一些條件及專業填報不合理可能帶來的風險。“平行志愿”投檔錄取模式采取一次性投檔,考生被投檔后,如果考生成績相對較低、專業志愿填報不合理且不服從調劑、身體條件較差、不符合特殊專業的體檢要求,或者綜合條件偏低,退檔風險會相對較大。而一旦退檔,考生只能參加第二志愿組排序投檔,仍未被錄取,只能參加征集志愿錄取,甚至進入下一批次的錄取。
考生和家長對此應有正確的認識和思想準備,要充分利用“平行志愿”的優勢,有效規避風險,科學合理填報志愿。
特點
“平行志愿”實行的是“分數優先、遵循志愿”,較好地解決了高分考生因志愿填報不當而落榜的問題。
亮點
每批次設置了兩個院校志愿組,按志愿組順序投檔。設置第二院校志愿組,作為第一院校志愿組的補充,保持了原有志愿填報方式的優勢,一方面可盡量解決第一志愿組退檔考生的出路,讓考生多一次投檔機會,另一方面可彌補第一院校志愿組生源不足,以及適當解決高校及專業錄取分數扁平化(指考生分數差距非常小)的問題。這是我省 “平行志愿”投檔錄取模式的最大亮點。
相關鏈接
平行志愿
“平行志愿”投檔錄取模式是相對于原有的“梯度志愿”投檔錄取模式而言的,特指在某個規定錄取批次中,允許考生填報若干個平行但有順序排列的學校志愿,在向普通高校投檔時,按“分數優先、遵循志愿”的原則進行投檔,改變往年志愿優先的投檔模式。
按照“平行志愿”投檔錄取模式,投檔時將考生按成績從高分到低分排序,然后按考生成績順序依次檢索每位考生填報的該批次的院校志愿,如果符合A志愿院校的投檔條件,則投檔A志愿院校,如果達不到A志愿院校的投檔條件,則繼續檢索B志愿,依次類推。投出的檔案均視為第一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