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的問題是素描寫生中最為關鍵和最為基本的問題。因為素描寫生以再現自然對象的真實性為衡量的標準,而每一對象都有其基本的框架構成為該物象主要的形體特征。要將對象畫得準確、真實,自然就離不開對對象結構的正確理解與表達(圖1)。
結構是形體內在的構架,是形成物象外部特征的主要構架,而當我們從物體的外表觀察結構時,它又受到許多表現因素的干擾,比如:光、影、質感等等,使我們在觀察一件物體時不容易去想像其內在的結構,就像看見一棟建筑,由于墻面的各種裝飾、光影的照射,你很難想像其框架結構的模樣。因而對物象結構需要作由表及里的分析和理解,抓住物象結構本質去表現正是素描寫生的基本功。
畫人物或石膏像也是這個道理,表面的干擾太多,直觀的外表印象很強,要想深入到內部構架去考慮問題并不容易。盡管如此,對結構問題的深入把握,以便能夠表現出準確的構造關系,只能通過分析、理解,把物體的框架關系找出來,否則,結構司題永遠不可能搞懂。而一旦有了結構意識,在作畫時就會以框架形式來加以觀察、理解并找出物體前后、里外的框架構成,這樣就容易發現物體的透視關系是否準確,比例大小是否適當,動勢狀態是否妥帖,各部分的形塊穿插是否整體。
透視、比例、動勢是結構問題最重要的三大支柱,“結構”其實也就是要解決這三個問題,如果用框架形式來觀察物體,這三個問題立刻就會迎刃而解。如透視問題:用線的形式就能找到透視的消失點,前后左右的變化,通過線的方法更容易確認出比例是否合適。物體的動勢用線來表現出內在框架,立刻就能注意到整體上的每個局部的動勢傾向及各部分形體在一種透視狀態中的聯系。
因此,檢驗結構的正確與否只有通過理性分析,剔 除表面因素的干擾,真正理解物體的內在構架關系,才能真實而準確地把握結構。對結構的認識與表現往往不是直觀的和感性的,因此不太容易把握和控制,因而,更需要每個考生或初學素描的同學下苦功夫、花大力氣去研究和掌握。我們建議考生用框架結構線的形式來理解物體,并用一段時間以線描的畫法來分析表現物象,這對掌握結構原理有明顯幫助和作用。當把框架形式的畫法變成自覺的審視方式后,就為我們進一步深入地表現物體的體積、調子、層次、質感、空間感等這些素描中的全部內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