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生 素描調子這些秘密你應該知道!
調子學畫一開始我就聽過這次詞,調子。我當時就在想畫畫有不是唱歌,為什么會有調子呢?漸漸地慢慢開始了解一些有關調子,比如往往提到物體的亮暗關系,比如常說的“五大調子”亮,灰,暗部,明暗交界線,反光/投影(這個有的人認為反光屬于暗部,有的人認為投影是另外一個物體的暗部,所以說法不同)
后來在聽別人評論畫面的時候,會提到高調子、中調子、低調子,笨笨的花了很久的時間才知道老師說的這些東西,是來形容整張畫的明暗對比關系。我認為調子是對畫面明暗關系的籠統稱呼。
所以接下來會討論,畫面怎樣的明暗關系是比較合適的。應該注意哪些方面,避免哪些問題。
本文的目的并不是希望初學者看完之后不用思考。而是看完之后學生清楚自己更改思考哪些,不必思考哪些。
1、從觀察出發—— 明暗關系應該符合對象
一張畫的明暗關系能夠決定觀眾的第一印象。你的畫面“效果”怎么樣,明暗關系起到很大的作用。如果畫面大的明暗關系符合對象,那么就會給人以“大約比較像”的真實感。
第一要素:觀察方法觀察方法,先是概括地觀察 一個物體,或者一個人在視覺中所呈現的明暗變化是無限的,如果想在畫面上有準確的表達,那么必須首先抓住大的明暗關系——即是整體的觀察。要做到整體觀察,有兩個最直接的辦法:退遠看,或者瞇著眼睛看。
再次總結和強調:排線的目的只是為了制造色塊。制造色塊的目的只是為了準確表達不同形狀不同深淺的明暗層次。準確表達太多層次很難,所以我們要首先概括。
心中清楚畫面有哪些大的色塊,它們大致應該是在什么層次。這就能胸有成竹的去畫。只要做到了大色塊大形的準確。畫面其實就已經是非常舒服的了(然而有人一輩子都做不到。原因正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很多人說自己排線不好啊 不知道怎么去揉啊。這些問題本來就不算問題。或者說當你在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 你就已經一葉障目了。
往往你思考這些越多 你思考顏色應該怎么安排 怎么區分就更少。
當然僅僅靠觀察是不夠的,需要了解一些知識引導你去觀察。(知識的目的不是讓你去編造,而是提示你有重點、有條理地去觀察對象)比如你不知道對象的分面和結構關系的時候,可能你的觀察就會鉆進很多小的細節里面,影響你對大的明暗的判斷。
第二要素:調子和造型密不可分比方說 頭發的頂面、前面、側面、邊緣、每個不同的面積都以結構線為界限都給予了不同的層次區分,頭發整個蓬松的感覺,頭部結實的感覺躍然紙上。
很多初學者并沒有真正理解“形”和“型”的區別,咱們把造型和結構方面的問題放在下次文章里,由黃見晗跟大家探討。
第三要素:小的要素可以讓畫畫更趨于完整繪畫簡單說來就是在統一中求變化。碎、花、等問題都因為不夠整體的觀察。
悶、死都屬于形色的變化不夠恰到好處,臟、灰、都屬于大色塊之間層次雷同。
這張畫面的黑白灰夠簡潔吧?然而仔細看,又有哪里是真的呆板毫無變化的呢?沒有。
所以畫面的黑白灰關系應該做到簡約而不簡單,夸張而不囂張,風流而不下流···
2、調子與表現
一張畫有沒有氛圍、有沒有感覺、有沒有張力,很大程度上也是由明暗來影響的。
很多人以為寫實就是畫的跟對象“一模一樣”。實際上畫面關系符合對象就可以稱之為寫實。而明暗關系也是畫面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你實際看到的對象里面,沒有人的眼睛鼻孔和頭發 只是這么淺吧?
但是大師的作品里依然準確的表達了 瞳孔比眉毛深、頭發比嘴唇深、脖子比面頰深等等一系列深淺關系。那么這依然是一張高度寫實的作品。
我的意思是你看到實物,你感覺它有多深,有多淺,未必要畫成跟它一樣 “那么黑”,而是通過概括和比較,把它的序列關系放上去,就已經足夠寫實了。
只用把握關系,那么可以自主發揮的空間就有了很多。可以畫的很主動。可以根據不同的對象不同的感受,來選擇是畫一張深沉的調子,還是一個明快的調子。
以上就是美術生應該了解的素描調子秘密,更多的素描繪畫技巧,你可關注美考網獲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