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武漢紡織大學藝術類招生專業介紹
服裝學院
武漢紡織大學服裝學院成立于1987年(前身為武漢紡織工學院服裝系),服裝學科是我校的特色學科,湖北省重點學科,服裝藝術設計是國家特色專業,湖北省品牌專業,服裝結構設計是國家精品課程。經過多年努力,學院已成為全國十大服裝名校之一,在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舉辦的“新人獎”大賽中,已連續十四年在全國服裝院校排行榜綜合積榜名列第一,2014年首屆北京大學生時裝周中獲2013年度“藝術風格獎”。
學院擁有一批全國知名的專家學者和杰出的服裝設計師,現有教職工76人,其中院士1人;國家千人計劃外籍專家1人;“楚天學者計劃”特聘教授4人;“陽光學者計劃”特聘教授2人;教授12人;副教授17人;在校本科生2300人,研究生150人。現有服裝與服飾設計和服裝設計與工程2個本科專業,其中服裝與服飾設計涵蓋服裝藝術設計、服裝設計與營銷、服裝設計與制版、針織服裝設計、服裝設計與表演和服飾形象與表演等6個專業方向。學院擁有設計學(服裝藝術設計)、服裝設計與工程、美學等3個碩士點。
學院擁有一批高水平的教學科研平臺,建有湖北省重點人文社科基地、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湖北省服飾文化研究中心、牛仔服裝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服裝數字化研究中心等,擁有12000多平方米的多功能教學實驗中心。學院大力開展學術交流與產學研合作,已與英國、美國、法國、俄羅斯,日本等國家的高校簽訂合作辦學協議,開展多種形式的學術交流和教育教學合作,并與一批服裝企業建立多種形式的校企合作。
二十多年來,學校為社會培養了近萬名優秀專業人才,他們在行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中相當一部分已成為行業中的領軍人物。94級畢業生黃李勇留校任教,榮獲2013年中國“十佳”服裝設計師; 92級畢業生黃皆明作為喬丹的設計總監,榮獲2010年中國“十佳”服裝設計師;93級畢業生王鴻鷹在2000年、榮獲2005年中國“十佳”服裝設計師,并自2003年起多次代表中國青年設計師赴法國“中國文化年”舉辦個人時裝專場發布會、參加法國巴黎時裝周,為中國青年設計師贏得了榮譽。
作為國家特色專業,湖北省品牌專業,學院大力探索人才培養新模式,創新教育教學的手段,依托服裝學院的優勢和特色,實施“3+1”的服裝設計人才培養新模式,打造中國服裝設計師的搖籃,自2005年以來,學生獲全國大學生“挑戰杯”競賽、“新人獎”服裝設計大賽等全國性課外科技活動競賽獎240項。
在“大服裝”理念的指引下,武漢紡織大學服裝學院正在向著建成全國一流、國際知名服裝院校的目標前進。
藝術與設計學院
藝術與設計學院經過二十多年的辦學歷史,逐漸建構了一套屬于自己的教育觀念,辦學特色和教學體系,擁有一支具有敬業精神和創新精神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在全國建立起良好的辦學聲譽和品牌形象。
藝術設計學院以當代藝術與設計思維為主導,以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為根基,重視學科厚基礎,重視學科交叉,注重八個結合:即設計教育與藝術結合,設計教育與創新思維結合,設計教育與中國人文精神結合,設計教育與學科厚基礎結合,設計教育與非智力因素結合,設計教育與科技結合,設計教育與動手能力、實踐能力結合,設計教育與創新能力結合。努力構建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綜合性人才培養特色。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創意產業下的藝術設計教育教學改革和實踐研究》獲湖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學院現有教職工69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5人,碩士研究生導師22人,博士10人。外聘國內外著名教授“特聘教授”12人。擁有湖北省“楚天學者”2人,“陽光學者”2人。與英國、美國、法國、德國等知名高校建立有長期合作關系。學院在校本科生約1800人。在校研究生102人。
藝術與設計學院現設置有5個本科專業: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產品設計、公共藝術、工藝美術。設計學為湖北省重點學科。
具有設計藝術學、藝術碩士、工業設計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面向全國招生。
學院注重對學生全面素質的綜合能力培養,學生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專業技能和動手、實踐、創新的綜合能力。學生作品多次在國內外大展大賽中獲得大獎,大量設計作品被社會企業采納、進入市場,得到社會廣泛好評。歷屆畢業生活躍于國內外設計界,成為藝術設計領域的新生代。如方軍同學的標志設計作品在第22屆萬國郵政聯盟大會會徽競標中一舉奪得標王,為國家創匯3億美元;在中國(武漢)國際建筑裝飾設計大賽評比中,在歷屆湖北省高校美術與設計大展中、在湖北省第四屆大學生藝術節中、在湖北省首屆非物質文化遺產設計大賽中我院獲得多項金銀銅獎;我院多名學生獲得在墨西哥由世界紡織品藝術協會主辦的國際第六屆學生紡織品雙年展大獎;在第二十一屆全球華人時報金犢獎勇奪金獎;在2013中國之星藝術設計大獎暨國家包裝設計獎中斬獲得4項希望之星最佳設計獎;在2013包裝創意設計大賽中獲得一等獎4項;在“越隆杯”中國高校紡織品設計大賽中獲得最佳結構獎等,為學校和藝術與設計學院爭得了榮譽。同時學院榮獲由由教育部頒發的全國第三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優秀組織獎”;省委宣傳部、省文聯、省文化廳授予我院“湖北藝術機構貢獻獎”;獲得“潘天壽設計藝術獎組織獎”、“中國環藝設計學年獎最佳組織獎“、“中國之星設計藝術大獎優秀組織獎”“、“中國高等院校設計藝術大賽最佳組織獎”;以及由省教育廳、文化廳頒發得“優秀組織獎”多項。
傳媒學院
武漢紡織大學傳媒學院以“新媒體、跨媒體、超媒體”的開放視角,瞄準新聞傳播學科、傳媒業界發展的最前沿,緊跟傳媒業發展的浪潮,將新聞傳播學、美學、藝術設計學等多學科交叉融合,將人文、藝術與科技有機結合,以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復合型傳媒高級人才。
學院現有動畫、攝影、數字媒體藝術、廣播電視新聞學、廣告學等5個本科專業,在校本科生1300余人。學院擁有美學、藝術設計學2個碩士點,其中美學是湖北省重點學科,美學碩士點下面設有服飾美學、設計藝術與應用美學、廣告藝術與傳播美學、文藝美學等研究方藝術設計學碩士點下面設有動畫藝術設計、數字影像藝術、視覺傳達設計等研究方向。
學院擁有一支高學歷、高水平的教師隊伍。現有專任教師49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5人,講師19人;教師中有15人擁有博士學位,中青年教師均具有碩士以上學位。
學院硬件設施完備,擁有廣電實驗室、多媒體計算機實驗室、廣告制作實驗室、非線性編輯實驗室、廣播電視演播廳、畫室、攝影棚和圖書資料室等等,實驗室配備了專職的具有高級職稱的實驗指導教師,能有效滿足學生大規模的實習和實踐需要。
學院積極推進國際化教育,學校聘請法國巴黎第八大學阿澤瑪教授為傳媒學院院長、湖北省“楚天學者”,還與法國巴黎第八大學合作共建“中法聯合數碼創意與設計研究中心” 等科研、教學實踐平臺。學院大力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多次舉辦國際學者來華教學與藝術交流活動,以及中外大學生作品交流活動。
學院在藝術人才培養方面,強調“知識、能力、品格” 協調發展,培養具有“扎實的基本功底、創新的設計思維、超強的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藝術專門人才。我院學生的作品,多次在國際、國內重要專業比賽中獲獎。在“國際一分鐘影像大賽”中,我院學生聶天青的作品《overfly》奪得藝術類最高獎;在2009年湖北省高等院校藝術設計優秀畢業設計作品展中,周韶華同學的作品《靜物》獲得金獎;2011年湖北省高校攝影作品大展中,我院學生獲得金獎1名、銀獎2名、銅獎7名的好成績。近年來,還先后獲亞洲青年動謾大賽入圍獎、中國高校大學生影像比賽優秀獎、中國卡通藝術金娃獎、中國視協動畫短片學術獎、北京電影學院學院獎等多項國際國內比賽佳績,為我院爭得了榮譽。
服裝學院/專業介紹
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介紹
學院銳意進取,不斷創新教育理念,建立了卓越設計師班,積極探索新的人才培養新模式,吸收國際先進的教學手段,通過開展校企合作、國際聯合教學、教授授課制、設計師工作室、大學生創新實踐、項目制教學等方式,依托學校多學科優勢,為社會培養了大量的具有較強實踐和創新能力的服裝專業人才。經過多年發展也為滿足行業和社會發展需求同時更好的挖掘人才潛力提升就業競爭力,目前該專業在服裝設計基礎上已形成:服裝藝術設計、服裝設計與營銷、服裝設計與形象、服裝設計與表演、服飾形象與表演、服裝設計與制版、針織服裝設計等專業方向,以培養高素質的服裝設計、服裝營銷、服裝表演、服裝陳列、服裝管理等服裝專業人才。
服裝與服飾專業:本科,學制四年,畢業時授予藝術學學士學位,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
服裝藝術設計方向:
方向介紹:本專業培養學生系統掌握服裝設計的理論知識和成衣制作的實踐技能,具備一定的審美修養和藝術表現力,能正確選擇與合理使用服裝材料,獨立進行服裝設計創作構思和產品開發,成為具有一定市場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高級實用型服裝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服裝畫技法、服裝色彩學、服飾圖案、平面構成、服裝設計學、服飾配件設計、針織服裝設計、服裝結構與工藝、立體裁剪、服裝工業制版與推版、服裝材料及面料設計、形象設計、服裝展示設計、服裝品牌運作、服裝市場營銷、服裝CAD、服裝生產管理等。
服裝設計與營銷方向:
方向介紹: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掌握服裝藝術設計基礎理論知識和方法,掌握實際運用服裝技術的能力,并且具備一定的服裝藝術設計創新思維和相關服裝科學知識,能夠從事服裝藝術設計、服裝展示設計、服裝貿易、服裝教學和科研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政治理論、大學英語、服裝畫技法、服裝色彩設計、服飾圖案設計、服裝材料學、服裝結構與工藝、服裝設計、服裝品牌運作、服裝賣場陳列設計、服裝CAD、服裝國際市場營銷、服裝國際貿易
服裝設計與制版:
方向介紹:本專業方向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掌握服裝藝術設計基礎理論知識和方法,掌握服裝制版與生產的基本應用技術,并且具備一定的服裝藝術設計創新思維和相關服裝科學知識,能夠從事服裝藝術設計、服裝展示設計、服裝貿易、服裝教學和科研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政治理論、大學英語、中外服裝史、服裝畫技法、服裝色彩設計、服飾圖案設計、服裝材料學、服裝結構與工藝、服裝設計、服飾配件設計、服裝工業制版與推板、服裝CAD、服裝品牌運作、服裝市場營銷。
針織服裝設計方向:
方向介紹:本專業方向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掌握服裝藝術設計基礎理論知識和方法,掌握實際運用針織服裝設計與技術的能力,并且具備一定的服裝藝術設計創新思維和相關服裝科學知識,能夠從事針織服裝設計、服裝藝術設計、服裝展示設計、個人及團體形象設計、服裝貿易、服裝教學和科研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政治理論、大學英語、中外服裝史、服裝畫技法、服裝色彩設計、服飾圖案設計、服裝材料學、服裝結構設計、服裝工藝、立體裁剪、針織服裝設計、針織面料設計、針織成型服裝工藝、服飾配件設計、服飾形象設計、服裝品牌運作、服裝CAD、服裝市場營銷。
服裝設計與表演方向:
方向介紹:本專業方向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使學生具備服裝設計、服裝表演的理論與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審美和創造力,掌握產品經營、銷售的基本知識和一定的市場分析能力,能從事服裝設計、成衣制作、表演藝術以及服裝營銷、公共關系等方面的相關工作。
主要課程:形體訓練、服裝表演、表演編導、舞蹈音樂基礎、形象設計、服裝設計學、服裝市場營銷、公共關系學等。
服飾形象與表演方向:
方向介紹:本專業方向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服裝表演與服裝設計、營銷為一體綜合素質人才。旨在培養掌握服裝表演、組織策劃與服裝設計基本知識,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并協調發展的,具有較高藝術素養和創新能力,能在大中專學校、時尚行業、商業部門等,從事服裝表演藝術、服裝設計、服裝營銷、形象設計及公共關系等相關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 政治理論、英語、計算機基礎、形體訓練、舞蹈基礎、服裝表演、服裝工藝、服裝結構設計、形象設計、服裝市場營銷、公共關系學、化妝與發型等。
藝術與設計學院/專業介紹
一、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介紹
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旨在培養既具有深厚的中國文化底蘊,又具有寬闊的國際文化視野、素質高,知識寬、創造力強、符合信息時代所需求的復合型創造性藝術設計人才。面向市場和行業,培養具有堅實的視覺傳達設計理論專業知識、藝術素質和技藝能力,同時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可以從事藝術設計教育、廣告業、工商企業、文化、形象的系統視覺傳達業,媒體傳播業、報刊出版業,網絡信息業的藝術高級專門人才。
本專業還設置有兩個專業方向:平面設計、包裝設計。
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本科、學制四年、畢業時授予藝術學學士學位。
1、平面設計方向
專業介紹: 平面設計專業注重藝術及創造性思維和能力的培養,培養從事市場研究,傳媒研究,視覺表現研究,媒體策略,廣告設計,品牌推廣,包裝,書籍裝幀,企業形象設計及展示設計等視覺設計及策劃方面的高級專業人才。
主要課程:三大構成,裝飾畫、圖形設計、包裝設計、CI設計、標志設計、計算機輔助設計、版式設計、設計與印刷、書籍整體設計、展示設計、廣告設計、界面設計、數字媒體設計、網頁設計等。
培養對象:本科,學制四年,畢業時授予藝術學學士學位。具有碩士研究生教育。
2、包裝設計方向
專業介紹: 本專業立足于設計、藝術、實踐相結合,形成了特色鮮明,較系統的教學、科研、設計實踐相結合的教學體系。培養能在企事業單位、高等院校和研發單位從事包裝、印刷、廣告媒介和其他視覺傳達的設計、開發、教學、研究和管理,具有較新的設計理念和較全面的相關學科知識,以及具有較高的設計創意能力、審美能力、動手能力和組織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三大構成,裝飾畫、圖形設計、包裝設計、包裝結構設計、容器設計、CI設計、計算機輔助設計、版式設計、設計與印刷、書籍整體設計、廣告設計、印刷媒介推廣與設計、網頁設計等。
培養對象:本科,學制四年,畢業時授予藝術學學士學位。具有碩士研究生教育。
二、環境設計專業介紹
環境設計專業旨在培養學生掌握專業的基礎理論、相關學科領域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并具有創新能力和設計實踐能力,著力培養能在環境藝術設計機構從事設計、研究工作。以及從事公共建筑室內空間設計、人居環境空間設計、城市環境景觀設計、園林設計和歷史建筑保護設計,并具有項目策化與經營管理、設計與規劃能力的高素質環境藝術設計應用型、研究型人才。
本專業還設置有兩個專業方向:室內設計、景觀設計。
景觀設計專業:本科、學制四年、畢業時授予藝術學學士學位。
1、室內設計方向
專業介紹: 室內設計學生應具有一定的設計創新思維意識,初步具備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室內設計工程中遇到的空間設計,材料設計等方面問題的能力,能清晰地表達設計思想,熟悉室設計的程序和方法,能在綜合把握環境的功能、空間、材料、結構、外觀、尺度、施工工藝和市場需求諸要素的基礎上對環境進行合理的改進性設計和創新性設計。。
主要課程:三大構成,建筑制圖與識圖、建筑初步、建筑設計方法學、建筑材料學、人機工程學、計算機輔助設計(三維)、計算機輔助設計(CAD)、室內空間設計、室內專題設計、設計流程與管理、家居設計、室內陳設設計、圖形設計、展示設計等。
培養對象:本科,學制四年,畢業時授予藝術學學士學位。具有碩士研究生教育。
2、景觀設計方向
專業介紹: 本專業立足于設計、藝術、實踐相結合,形成了特色鮮明,較系統的教學、科研、設計實踐相結合的教學體系。培養能在房地產開發公司、園林景觀設計單位和機構以及高校從事景觀設計、園林設計、景觀規劃設計、景觀設計教學、研究和管理,具有較新的設計理念和較全面的相關學科知識,以及具有較高的設計創意能力、審美能力、動手能力和組織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三大構成,建筑制圖與識圖、建筑初步、建筑設計方法學、建筑材料學、人機工程學、計算機輔助設計(三維)、計算機輔助設計(CAD)、景觀設計概論、景觀專題設計、景觀設計原理、景觀設施設計、設計表現(圖文表達)、室內空間設計等。
培養對象:本科,學制四年,畢業時授予藝術學學士學位。具有碩士研究生教育。
三、產品設計
本專業是在工業化大生產背景下產生的一門交叉學科,它綜合運用自然、社會、人文等諸學科知識,協調技術與藝術,圍繞以人為本的理念進行的設計和研究,使設計更加符合人們的心理與生理需求,為人類創造更好的生存和生活方式。本專業培養學生既懂現代科學知識,又具有藝術造型能力;既掌握現代工業設計理論和新產品開發與設計技能、又熟悉市場開發規律且富有創新意識的復合型高級設計人才。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產品設計已經成為二十一世紀最具活力的學科之一。
本專業設有工業產品設計 、信息設計二個專業方向。
產品設計專業:本科、學制四年、畢業時授予藝術學學士學位。
1、工業產品設計方向
專業介紹:本專業培養學生具備較為廣泛的造型藝術、科學技術、人機工程、生產工藝方面的知識和扎實的設計技能,在產品設計方面具有較強的綜合分析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調理論與設計實踐的結合、技術與藝術的結合,致力于引導健康合理的消費與生活方式的產品設計與開發。
主要課程:設計美學與設計文化、綜合設計表達、綜合造型基礎、材料及成型原理、計算機輔助設計、人機工程學應用、創新性產品設計、改良性產品設計、虛擬現實設計、三維動畫表現、汽車造型設計、小家電設計、非機動交通工具設計等。
培養對象:本科,學制四年,畢業時授予藝術學學士學位。具有碩士研究生教育。
2、信息設計方向
專業介紹:本專業旨在培養學生在信息技術與藝術設計方面的
整合能力,在以人的情感和體驗為中心的規劃能力,以及在信息時代背景下探索人機交互界面的創新能力。從人文的維度,在藝術設計與信息技術的交叉領域,挖掘學生的創造能力、整合能力和規劃能力,培養面向信息時代,具有人文、藝術、科技觀念和素質的復合型人才。
主要課程:包括視覺交流設計、信息結構、交互界面設計、體驗
設計、網絡設計和虛擬現實應用等。
培養對象:本科,學制四年,畢業時授予藝術學學士學位。具有碩士研究生教育。
四、公共藝術專業介紹:
本專業培養理論與實踐結合、有創意能力,能在室內外公共空間中進行藝術創造與視覺設計以滿足相應的城市環境美化與人文關懷需求的專門藝術設計人才。理論教學立足藝術與人文精神,實踐教學重視藝術與科技,設計與社會、企業、市場相聯系,培養學生的公共藝術設計研究和工藝實踐能力;重視拓寬專業口徑與靈活設置專業方向有機結合;通過藝術造型能力與視覺設計能力的訓練、掌握現代城市的公共景觀、公共場所等領域空間造型規律,學習與培養藝術工程、藝術化設施、陳設藝術品等設計、制作及施工能力。畢業生能承擔公共藝術設計各種項目中的所有種類設計工作,可到各級市政規劃局、交通部門、建筑與規劃部門、各類設計院所、專業設計機構等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從事創作、設計、研究、教學及藝術工程管理等工作。
本專業設置兩個專業方向:公共景觀雕塑設計、裝飾藝術設計
公共藝術專業:本科、學制四年、畢業時授予藝術學學士學位。
1、公共景觀雕塑設計方向:
專業介紹:本專業方向旨在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藝術設計的基本理論知識和表現技能,具有一定的人文素養、較全面的藝術素養和較高的審美鑒賞能力,能夠獨立從事雕塑產品設計,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立體造型基本理論知識,能獨立從事雕塑創作和大型城市雕塑的設計制作,熟悉施工工程的全部工藝流程。掌握并運用在三維空間中進行造型設計創作的技術與基本方法。能夠運用現代技術手段從事藝術設計,開展產品設計活動和設計產品推廣。了解并掌握國家文藝創作的方針政策及城市公共環境設計制作法規。服務于輕工、建筑環境、工藝品行業及相關機構的景觀規劃設計、公共景觀裝飾雕塑設計的專門人才和相關藝術領域的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素描、色彩、三大構成、裝飾圖案、中國畫、雕塑概論、解剖學、透視學、計算機輔助設計、三維動畫表現、基礎雕塑、公共環境雕塑設計、現代裝飾雕塑制作、室外浮雕壁畫制作、公共景觀規劃設計、公共環境設施設計、裝飾繪畫創作構圖、纖維藝術設計、陶藝制作基礎、室內陳設設計、金屬工藝制作、綜合材料與現代設計實踐等。
培養對象:本科,學制四年,畢業時授予藝術學學士學位。具有碩士研究生教育。
2、裝飾藝術設計方向:
專業介紹:本專業培養學生具備較為扎實的造型基礎、能較為全面的掌握中外傳統文化精神的傳統裝飾藝術設計與制作的手段與技法,具備較強的裝飾藝術生產與實踐理論與專業知識、具備較強的綜合分析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調理論與設計實踐的結合、技術與藝術的結合,致力于引導健康合理的消費與生活方式的裝飾藝術品設計與開發。掌握并運用在三維空間中進行造型設計創作的技術與基本方法。能夠運用現代技術手段從事藝術設計,開展產品設計活動和設計產品推廣。
主要課程:中外工藝美術史、設計學(美學、心理學、公共關系學)、裝飾圖案、裝飾色彩、構成(二維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空間形態構成)、裝飾材料學、陶瓷工藝、纖維藝術設計、漆器工藝、金屬工藝、裝飾壁畫設計、景觀藝術設計、計算機輔助設計、三維動畫表現、展示空間設計、版畫技法綜合表現、綜合材料與現代設計實踐、綜合材料藝術創作。
培養對象:本科,學制四年,畢業時授予藝術學學士學位。具有碩士研究生教育。
五、工藝美術
本專業是培養將手工傳統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有創意能力、能在文化藝術部門、傳統工藝加工領域、設計公司、學校等企事業部門從事各種傳統與現代工藝美術品設計制作以及相關教學與研究、設計管理工作方面的,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專業人才。在現代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實用工藝美術與城市精神文明和人民物質文明緊密相聯。
本專業設有:染織藝術設計、纖維藝術設計、藝術品投資三個專業方向。
工藝美術專業:本科、學制四年、畢業時授予藝術學學士學位。
1、染織藝術設計方向
專業介紹:本專業方向以學校辦學特色與行業需求為背景,堅持注重系統知識與具體實踐有機結合,重視傳統與時尚的緊密融合,在汲取本專業豐富文化和歷史資料的基礎上,結合國際紡織品流行趨勢,提升并強化本專業的獨特設計理念和多元創新表達方式。培養涉及紡織面料設計、紡織成品設計等方面。其中面料紋樣設計、紡織品成品設計是以我校紡織特色為基石,發揮我校染織纖維藝術多年的經驗,結合國內外教學科研平臺,適應社會市場需求設計人才急缺,加強教學、實踐、實訓突顯染織藝術人才高素質和市場價值。纖維藝術設計是近一個世紀新興的藝術門類,主要以紡織纖維材料為主,利用染織傳統與現代工藝表達個人和社會藝術思維與理念。本方向培養具有較強市場設計意識和市場競爭能力的工藝美術應用型管理、策劃、設計人才。
主要課程:中外工藝美術史、民間工藝與材料、設計批評、傳統裝飾圖案、三大構成(平面、色彩、立體構成)、構成水墨、民間刺繡、民間編織、紡織品面料結構材質設計、印花面料紋樣設計、紡織品織物面料紋樣設計、紡織品產品設計以及廣告設計、室內設計等相關選修課程。
培養對象:本科,學制四年,畢業時授予藝術學學士學位。具有碩士研究生教育。
2、纖維藝術設計方向
專業介紹:本專業培養學生具備較為扎實的造型基礎、能較為全面的掌握中外傳統文化精神的傳統纖維藝術設計與制作的手段與技法,具備較強的纖維藝術生產與實踐理論與專業知識、具備較強的綜合分析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調理論與設計實踐的結合、技術與藝術的結合,致力于引導健康合理的消費與生活方式的纖維藝術品設計與開發。纖維藝術設計是近一個世紀新興的藝術門類,主要以紡織纖維材料為主,利用染織傳統與現代工藝表達個人和社會藝術思維與理念。本方向培養具有較強市場設計意識和市場競爭能力的工藝美術應用型管理、策劃、設計人才。
主要課程:中外工藝美術史、民間工藝與材料、設計批評、傳統裝飾圖案、三大構成(平面、色彩、立體構成)、構成水墨、民間刺繡、民間編織、纖維藝術設計工藝與制作、纖維藝術設計以及廣告設計、室內設計等相關選修課程。
3、藝術品投資方向:
專業介紹:藝術品投資專業立足于對民間優秀的文化藝術形式的保護與發展,其中既涉及到民俗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相互關聯,又涉及到傳統的民間手工藝、民間美術的傳承與發展、歷史文物的發掘與保護研究,以及與傳統藝術、當代藝術等內容的互融互補。在保護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求繁榮。通過科學、系統、嚴謹的教學,充分利用科學、技術等手段造就一批既具有嚴謹而扎實的藝術設計理論與創作能力,又有較高文化藝術修養的高素質、高品質,具備獨立分析和解決本學科的理論和實踐問題的創新型人才。
主要課程:素描、色彩、圖案、美術與設計史論、傳統圖案、陶瓷工藝、計算機圖形圖像、三大構成;視覺傳達設計、室內設計、景觀設計、藝術品會展策劃與設計;民俗學,考古學,博物館學及藝術產業相關政策與法律簡介;書畫裝裱與修復、中國傳統書畫印;裝飾藝術理論與技法;中國青銅器藝術、明清家具賞析與鑒定、瓷器欣賞與鑒定、雜件與玉器賞析與鑒定。
培養對象:本科學制四年,畢業時授予藝術學學士學位。
傳媒學院/專業介紹
動畫專業
我院動畫專業于2005年正式獲批招生。經過多年的建設,動畫專業已具有一定基礎和規模,并在省內形成了一定的優勢和特色。該專業以“人文底蘊、藝術素養、科技含量、國際視野”人才培養理念為指導,培養符合新時代數字傳媒發展需求,能夠適應影視動畫、現代會展、互動游戲以及廣告等行業需求,兼備動畫產品原創能力與生產實踐動手能力的寬口徑、高素質人才。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動畫創作的基本知識和創作基本技能,能在影視與動畫制作團體、動畫應用機構、動畫傳播企事業單位從事動畫策劃、動畫創作、動畫推廣、動畫應用,以及在各級各類學校從事動畫教學與研究工作的應用型、創新型人才。
二、主要課程:
中外設計史、中國書畫、三大構成、動畫造型基礎、動畫概論、影視視聽語言、動畫軟件基礎、攝影基礎、動畫運動規律、導演基礎、角色設計、動畫場景設計、二維動畫數字表現、三維動畫、動畫后期合成、互動媒體設計。
三、主要實踐教學環節:
軍訓、民間文化藝術采風 、動畫創作實踐、專業考察、網頁與動畫制作、畢業設計。
四、學制、學位:
本科,學制四年,授予藝術學學士學位。
數字媒體藝術專業
數字媒體專業是我院在2010年開辦網絡超媒體藝術設計卓越班的基礎上,經過兩年的教學積累和實踐,于2012年成功獲批開辦的新專業。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以藝術設計為基礎,以計算機技術為依托,將嚴謹的數字技術與設計藝術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形成的一個多學科交叉的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以及美術修養、既懂藝術又懂技術、能利用計算機新的媒體設計工具進行藝術設計和創作的復合型應用設計人才。
一、培養目標:
該專業立足于傳媒行業發展新趨勢,培養適應國家文化產業發展需要,具有良好的科學素質和藝術素質,掌握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具備運用數字媒體創作工具從事三維虛擬設計制作、人機交互界面設計、數字影視制作、影視廣告制作、移動多媒體視頻制作、網絡互動媒體制作、以及動畫制作等領域的應用與研發能力,能夠在國家機關、高等院校、文化傳媒公司、網絡服務公司、會展展示公司、廣播影視公司、電腦游戲制作公司、廣告公司以及數字博物館、文化館、出版社等企事業單位從事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工程開發和管理工作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二、主要課程:
數字媒體藝術概論、設計概論、設計美學、數字圖像處理、流媒體技術、非線性編輯與影視特效、多媒體技術基礎、虛擬現實技術基礎、攝影基礎、人機交互界面設計、三維數字動畫設計、數字音頻制作、Flash動畫設計、多媒體網頁設計、網絡廣告創作、數字攝像與圖像采集。
三、主要實踐教學環節:
軍訓、民間文化藝術采風、影視短片創作、專業考察、綜合實訓、數字攝像實習、專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
四、學制、學位:
本科,學制四年,授予藝術學學士學位。
攝影專業
我院攝影專業創建于2003年,是湖北地區藝術類院校開設同類專業最早的院校之一,
經過多年的專業建設和教學實踐,形成一套獨具特色的攝影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我院攝影專業現構筑了商業攝影、藝術攝影、紀實攝影、數碼影像四大專業結構,并以當今文化藝術市場及攝影行業需求為導向,關注傳媒業界發展的最前沿,注重廣告、新聞、電視、網絡與攝影的滲透與整合,強調傳統技術與現代數碼科技并重,培養在新聞媒體、網絡、影視、廣告、出版等行業及企事業單位的文化宣傳部門從事攝影、影像創作工作的優秀專業人才。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為適應現代視覺領域及國內外攝影藝術發展的需要,以培養有較高的文化藝術素養,有堅實的影像創作和理論能力,同時具備國際視野的復合型應用人才為目標。培養的學生能在媒體傳播、影視制作、廣告宣傳、圖片制作、出版等部門從事影像藝術創作、教學、研究工作。
二、主要課程:
美術基礎、設計美學、圖形創意、視覺傳達設計、攝影基礎、攝影構圖學、黑白攝影、現代攝影概論、紀實攝影、新聞攝影、建筑風光攝影、廣告攝影、藝術攝影、紀錄片、數字攝像與圖像采集、非線性編輯、視頻及多媒體合成、影像藝術創作等。
三、主要實踐教學環節:
軍訓、民間文化藝術采風、數字暗房技術、攝影室人像攝影、影視短片創作、畢業設計。
四、學制、學位:
本科,學制四年,授予藝術學學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