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校概況
嘉應學院是一所經教育部批準的公辦全日制本科大學,是經廣東省學位委員會批準的學士學位授予單位。
學校座落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廣東省梅州市市區。梅州是全世界客家人居住最集中的地方,是著名的“文化之鄉、華僑之鄉、足球之鄉”,是葉劍英元帥的故鄉,也是2008年“中國最具安全感”的十大城市之一。因梅州在清朝時稱為嘉應州,學校故名嘉應學院。
嘉應學院起源于1913年的梅縣縣立女子師范學校,經歷數次跨越式發展,2006年12月以同層次同類型院校中最好的成績順利通過了教育部組織的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
學校設校本部(含江北校區、江南校區)、梅州師范分院校區和醫學院校區。三個校區均在市區范圍內,交通十分便利。學校校園環境優美、綠樹成茵,先后被全國綠化委員會授予“全國部門造林綠化400佳單位”和“全國綠化模范單位”等榮譽稱號,被廣東省教育廳評為“文明校園”,被梅州市園林綠化委員會評為“花園式校園”稱號,充分體現了“和諧校園”的理念,是理想的求學修身之地。
學校現有18個二級學院(含2個分院)、2個教學部、24個研究所,開設43個本科專業,30多個專科專業;學科門類齊全,涵蓋了文學、理學、工學、教育學、管理學、經濟學、法學、歷史學、農學、醫學等10大學科門類;現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9282人,成人教育在校生8499人。
學校擁有一支實力強、素質高、結構合理的教職工隊伍。現有教職工1486人,其中專任教師1029人;具有副教授以上高級職稱教師394人,其中教授88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教師519人。同時還充分利用僑鄉、文化之鄉的優勢,聘請了14位來自美國、英國、俄羅斯等十個國家的外籍教師,聘請了世界著名量子化學家、美國華人協會會長潘毓剛,聯合國和平獎獲得者、國際創價學會會長池田大作博士,原中科院副院長王佛松院士,著名經濟學家于光遠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江歡成,著名作家韓素音等一大批國內外著名學者為兼職教授、客座教授或榮譽教授。
學校擁有現代化的辦學基礎設施和完善的服務體系。學校占地面積1500多畝,校舍建筑面積50多萬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總值13147萬元,擁有22個設備先進的實驗室,其中1個省級IT重點實驗室,2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201個校外實習基地;館藏紙質圖書181.72萬冊,開通了中國期刊網鏡像站點;現有30多棟學生宿舍;校園網現已覆蓋了整個校園。學校先后四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團中央、全國學聯評為全國高校社會實踐先進單位;連續3年獲得廣東省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先進單位”稱號;先后三次被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和廣東省教育廳、共青團廣東省委評為“全國學校體育工作先進單位”和“廣東省學校體育工作先進單位”。
學校還得到了眾多海內外鄉賢的關懷和支持。海內外鄉賢捐建樓宇,捐贈儀器設備、圖書資料、教育基金和多項獎教獎學金,譜寫了一曲內外合辦、共建大學的動人樂章。學校充分發揮僑鄉優勢,與港、澳、臺地區和國外多所大學建立了合作關系。學校1998年獲批準招收留學生。近年來先后有來自美國、日本、阿根廷、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的留學生百余人來校學習。
嘉應學院已有97年的辦學歷史,積淀了豐富的文化底蘊。目前,學校正在實施“十一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各項事業實現協調可持續發展。全校師生員工信心百倍,力爭把學校建設成為一所在全國有一定影響,在全省有一定地位,在同類型院校中質量較高、特色鮮明的地方性、多科性大學——嘉應大學。
二、人才培養
嘉應學院堅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按照“厚基礎、寬口徑、重實踐、強能力、應用型”的人才培養模式,不斷更新教育思想觀念,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始終把質量作為立校之本,堅持依法和以德治校,強化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優化育人環境,調動師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形成了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重視塑造學生良好的人格品牌,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長期以來,用人單位普遍贊賞我校畢業生“基礎扎實、工作踏實、作風樸實、守信誠實”。
嘉應學院辦學97來,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為社會輸送9萬多名畢業生。在我校眾多校友當中,有的校友已成長為專家、學者,有的校友已成長為工商企業界的名人,還有大批校友則成長為各行各業的業務骨干或行政領導。目前,我校已有2位校友成長為省部級干部,有一批校友已成長為市廳級、縣處級干部;人民教師獎章獲得者、全國勞模、特級教師劉桂梅,廣東省青年專家、深圳市文聯常務副主席楊宏海,中國經營管理大師、第七屆“中國時代十大卓越企業家”、中國女企業家協會副會長羅活活,被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聘為MBA客座教授的香港盛家商業機構董事長曾震宇,自主創業的代表、深圳市成功企業家高文新等等,都是我校的優秀校友。嘉應學院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多年來畢業生總體就業率每年都在98%以上。近年來,為了有效地提升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和就業質量,嘉應學院不斷創新人才培養和就業推薦模式,創造性地建立了定向人才培養基地,為眾多學生提供了大批高質量的就業崗位。2003年以來與中共梅州市委組織部聯合實施“梅州市黨政干部戰略后備人才”培養工程,至今已舉辦了6期“梅州市黨政干部戰略后備人才”培訓班,每年從全日制本科三年級優秀學生中選拔60名培養對象,進行為期兩年的系統培訓和嚴格考核,為梅州市培養大批高素質的選調生,充實基層黨政機關干部隊伍。2004年至今,又與香港盛家商業機構、深圳恒波集團、中海科技(香港)有限公司、梅州市市政建設集團公司、廣東移動梅州分公司、中國聯通梅州分公司等多家企業合作舉辦了各類“定向人才培訓班”,并發展為“梅州市經濟管理戰略后備人才培養基地”。
嘉應學院始終著力于建設優良校風,通過健全管理制度、建立獎勵機制營造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取得了可喜成績。近五年來,學生在各類科技文化活動中獲得國家級獎勵39個共77多人次,省部級獎勵149個共348多人次;先后共有300多人考取北京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南開大學、中山大學等國內著名高校的碩士研究生;競技體育獲得國家級競賽獎18項,省級競賽獎120項。
三、辦學特色
嘉應學院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發揚客家人崇文重教、愛國、愛鄉的優良傳統,秉承“勤儉誠信,立己樹人”的校訓,形成了“植根僑鄉,服務山區,弘揚客家文化”的鮮明辦學特色。
嘉應學院堅持以教師教育為主體,多學科協調發展,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堅持以服務地方需求為己任,幾十年如一日,為當地的基礎教育培養了大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有發展”的優秀人才。近年來,又積極為地方政治經濟建設探索創新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在全省率先創辦了與地方政府、企業合作的黨政干部戰略后備人才培養基地和企業戰略后備人才培養基地。
多年來,嘉應學院充分利用地處“世界客都”梅州市,擁有客家文化研究的地緣和資源的優勢,積極開展客家文化研究,在客家文化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績在海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2007年學校又在省、市的重視和支持下,掛牌成立了“一院兩基地”即梅州市客家研究院和廣東省高校人文社科省市共建重點研究基地、廣東省客家文化研究基地,2008年學校又掛牌成立了“客家學院”,此舉將進一步推動我校人文學科的融合與發展,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優勢學科和專業,并努力為弘揚客家文化、打造“世界客都”、建設文化梅州、繁榮廣東文化作出積極的貢獻。
四、獎學、助學措施
(一)獎學金
1、國家獎學金:是國家為學業成績優異,社會實踐、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突出的品學兼優的在校大學生提供的獎學金,獎勵金額為8000元/人。2009年學校共有26位學生獲此殊榮。
2、國家勵志獎學金:是國家為品學兼優的家庭貧困大學生提供的獎學金,獎勵金額為5000元/人。2009年學校共有490位學生獲此殊榮。
3、學校獎學金:是學校為品學兼優的在校生設立的獎學金,一等獎獎金為1000元/人(校本部)。
4、捐贈獎學金:是社會團體、個人等捐資為優秀在校大學生設立的獎學金。2006年以來校本部設有:理想拉鏈集團高分考生獎學金(5000元/人)、熊育康關愛獎學金(3000元/人)等。
(二)助學金
1、國家助學金:是國家為家庭經濟困難的在校大學生提供的資助,資助金額為2000元/人。2009年學校共有2329人獲得此項資助。
2、社會助學金:是由社會團體、個人捐資為家庭經濟困難的大學生設立的助學金。2009年校本部設有:
(1)“書記愛心工程”助學金:是由學校黨委書記牽頭發動社會團體和熱心人士設立的助學金,從2005年至今共籌集社會資金395.3萬元,資助貧困學生達1027人次;
(2)理想拉鏈集團助學金:由理想拉鏈集團每年捐資設立,2009年共資助貧困生50人,每人1000元;
(3)其他社會機構、熱心人士捐資設立的助學金、貸學金。
3、臨時困難補助:因臨時困難造成生活沒有保障的學生,可向學校申請臨時生活困難補助。
(三)國家助學貸款
家庭經濟貧困的學生,按國家助學貸款政策和銀校合作協議,在學校的幫助下自愿向指定銀行申請助學貸款,貸款最高額度為每年6000元/人。2009年學校共幫助2762位學生申請辦理了國家助學貸款。此外,家庭經濟貧困的學生亦可在生源地向銀行申請助學貸款。
(四)勤工助學
學校常年設立勤工助學崗位,經濟困難學生可自愿申請。
五、錄取、學費及就業
1、錄取:我校將于4月中旬劃定專業考試入圍分數線,并按4:1的比例向入圍的考生發
放專業考試合格證。考生可通過我校招生辦主頁查詢考試成績。2010年招生錄取原則為:對文化成績達到所在省藝術類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且已取得我校藝術類專業考試合格證的考生,
我校將按百分制分別折算其文化分和專業分,再按一定比例合成該考生的綜合成績,其中,高考文化分占綜合成績的30%,校考專業分占綜合成績的70%;最后按綜合成績高低排序,擇優錄取。
綜合成績的具體算法為:
2、學費、住宿費:美術學(師范)專業、音樂學(師范)專業、舞蹈學(師范)專業學費均為每年8000元/人;藝術設計專業學費為每年10000元/人,住宿費每年1200元-1500元/人。如2010年廣東省政府有新收費標準,則按新標準執行(具體以通知書為準)。
3、就業:按國家大學畢業生有關就業政策,學生畢業后可在廣東省就業,也可返回生源地或其他省就業。
歡迎報考嘉應學院
聯系部門:嘉應學院招生辦
聯系地址:廣東省梅州市梅江區梅松路嘉應學院招生辦郵編:514015
聯系電話:0753-2186877傳真:0753-2186665
學校網址:http://www.jyu.edu.cn電子郵箱:zsb@jyu.edu.cn
招生辦網址:http://www.jyu.edu.cn/xsc/zhaosheng/
美術學院簡介
嘉應學院美術學院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719人,有教師37人,其中教授7人(含聘任教授4人),副教授7人,講師13人,碩士以上學位教師4人。教師中有5人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12人為廣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他們來自各大美術院校,是一支充滿活力團結一致具有努力進取精神和堅實教學、科研能力的專業團隊。
根據社會對美術教育及藝術設計人才培養目標的市場需求,美術學院確立辦學理念為:“實”(實用)、“專”(專業)、“特”(特色);在學制上,改變原有的“二二制”為“一三制”,即一年基礎訓練,三年專業訓練。
美術學院現設有美術學(師范)和藝術設計學本科專業。其中美術學(師范)專業包含油畫方向、中國畫方向、水彩畫方向、書法方向和藝術設計方向;藝術設計學專業包含平面設計方向、環境藝術設計方向和景觀藝術設計方向。為了進一步拓寬學生的藝術視野和藝術
實踐能力,美術學院先后在世界文化遺產黃山、敦煌、深圳、廣州以及本地區建立了7個實習實踐基地。畢業生的就業主要面向廣東省各地中學、廣告公司、裝飾裝潢設計公司、各媒體單位等;近年來畢業生總體就業率均超過97%。
專業簡介
美術學(師范)
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能勝任各類中等學校美術教學及藝術創作團體,并能從事美術創作活動的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素描、色彩、中國畫、書法、構成基礎、電腦美術基礎、雕塑與陶藝、油畫、版畫基礎、設計基礎、中外美術史、藝術概論、美術教學法、教育學、心理學、電化教學等。
藝術設計
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現代藝術設計專業知識與技能,適應社會需求的藝術設計人才。
主要課程:素描、色彩、中國畫、構成基礎、平面設計、商業攝影、雕塑、陶藝、電腦美術基礎、展示設計、版面設計、環境藝術設計、景觀藝術設計、家具設計、設計史、中外美術史、藝術概論、計算機基礎、英語等。
美術學院2010年面向湖南、江西、江蘇招生計劃及考試時間
招生省份 | 專業 | 招生計劃 | 報名時間 | 校考時間 | 校考地點 | 備注 |
湖南省 | 美術學 | 25 | 2010年3月4日—5日 | 2010年3月6日 | 湖南藝術職業學院 | 文理兼招 |
藝術設計 | 10 | |||||
江西省 | 美術學 | 15 | 2010年3月6日—7日 | 2010年3月8日 | 南昌市第十八中學 | |
藝術設計 | 10 | |||||
江蘇省 | 美術學 | 10 | 2010年3月6日—7日 | 2010年3月8日 | 無錫市高校招生辦公室 (無錫市湖濱中學考點) | |
藝術設計 | 10 |
考生必須參加由我校單獨組織的專業術科考試,文化考試按所在省的要求參加“全國普通高校統一招生考試”,報考條件按教育部及所在省的有關規定執行。
考試科目、內容
美術學(師范)專業
1、素描(鉛筆或碳筆,考試時間3小時,滿分100分)
2、色彩(水彩或水粉,考試時間3小時,滿分100分)
注:總分200分,繪畫工具自帶,考試紙張統一發放。
藝術設計專業
1、素描(鉛筆或碳筆,考試時間3小時,滿分100分)
2、色彩(水彩或水粉,考試時間3小時,滿分100分)
注:總分200分,繪畫工具自帶,考試紙張統一發放。
收費標準報名考試費160元。
考生報考前請瀏覽我校招生信息網,認真閱讀并承諾遵守我校學生管理相關規定。
網址:http://www.jyu.edu.cn/xsc/zhaosheng/
音樂學院簡介
嘉應學院音樂學院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489人;專任教師39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7人,碩士以上學位教師11人,外籍教師2人(其中1人為德籍鋼琴大師),共聘請了6位著名藝術家為客座教授。
音樂學院建有獨立教學大樓3幢;琴房112間,鋼琴117架,三角鋼琴3架;擁有標準演奏廳、合唱室、MIDI室和數碼鋼琴室等現代化教學設施。
音樂學院秉承“德藝雙馨,服務社會”的辦學理念,突出教學中心地位,以師范本科教育為主,建立“講臺與舞臺、課內與課外、校園與社會”的藝術實踐平臺。以地處世界客都梅州的優勢,立足客家音樂研究,發掘和利用鄉土音樂文化資源,開設了客家山歌特色課程,弘揚了客家文化,為廣東及周邊地區的藝術教育及文化事業提供智力和技術的支持。
目前,音樂學院已形成科學合理的本科教育格局,現設有音樂學(師范)和舞蹈學(師范)本科專業。專業與課程建設、實踐教學與教學管理、教風與學風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近年來,音樂學院教師在教學、科研、藝術表演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在國內外期刊發表論文180篇,歌曲創作30余首,出版專著5部,承擔參與國家級、省級科研課題18項;獲得國內外各類獎勵33項。音樂學院不斷進行教學改革,積極探索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新路子,為廣東省基礎音樂教育培養了優秀的音樂舞蹈教育、表演、創作及管理藝術人才。諸多學生在國際華人歌手大賽、閩粵贛青年歌手大賽、全國大學生文藝比賽、音樂教師基本功比賽等各項大賽中獲得獎勵。近三年來音樂學院畢業生就業率均超過96%。
專業簡介
音樂學(師范,本科)
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能勝任各類中等學校音樂教學和組織學生課余文化活動,并具有一定教學研究能力和創作能力的音樂教師及其他音樂工作者。
主要課程:鋼琴、聲樂、樂理、視唱練耳、和聲、復調、曲式與作品分析、歌曲分析與寫作、合唱與指揮、舞蹈、音樂教學法、中外音樂史、音樂欣賞、民族民間音樂概論、電腦音樂等。
舞蹈學(師范,本科)
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一定的音樂與舞蹈藝術素養,以及一定的舞蹈表演和編導能力的各類中等學校教師及企事業單位文藝工作的高級音樂舞蹈人才。
主要課程:古典芭蕾基訓、古典芭蕾表演、民族民間舞、現代舞基訓、現代舞表演、舞蹈編導、舞蹈教學法、中外舞蹈史、舞蹈欣賞、樂理、視唱練耳、曲式與音樂賞析、化妝知識、形態學等。
音樂學院2010年面向湖南、江西招生計劃及考試時間
招生省份 | 專業 | 招生計劃 | 報名時間 | 校考時間 | 校考地點 | 備注 |
湖南省 | 音樂學 | 20 | 2010年3月4日—5日 | 2010年3月6日 | 湖南藝術職業學院 | 只招文科考生 |
舞蹈學 | 13 | |||||
江西省 | 音樂學 | 20 | 2010年3月6日—7日 | 2010年3月8日 | 南昌市第十八中學 | 文理 兼招 |
舞蹈學 | 12 |
考生必須參加由我校單獨組織的專業術科考試,文化考試按所在省的要求參加“全國普通高校統一招生考試”,報考條件按教育部及所在省的有關規定執行。
考試科目、內容
音樂學(師范)專業
1、聲樂:主考60%、副考10%,要求:現場背唱自選歌曲一首(通俗歌曲除外),自帶伴奏。
2、鋼琴或器樂(二選一):主考60%、副考(器樂不能作為副考)10%;要求:現場背譜演
奏自選作品一首;主考項加試中高級練習曲一首。
3、視唱練耳:30%,要求:聽音模唱單音、音程、和弦、旋律、節奏;單聲部旋律視唱;
總分100分。
舞蹈學(師范)專業
1、舞蹈作品表演70%。要求:自選舞蹈作品一個(限5分鐘內)及基本功測試;
2、即興舞蹈表演30%。要求:根據定音樂片斷進行現場即興表演及舞蹈動作模仿。
總分100分。
收費標準報名考試費160元。
考生報考前請瀏覽我校招生信息網,認真閱讀并承諾遵守我校生管理等相關規定。
網址:http://www.jyu.edu.cn/xsc/zhaosheng/
更多藝考信息請訪問:藝路網藝術高考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