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武漢大學珞珈學院藝術類招生簡章
學院概況
武漢大學珞珈學院是由百年名校武漢大學申辦,經國家教育部批準設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先后被評為“21世紀中國教育改革創新示范院校”、 “全國最具就業競爭力示范院校”,在2012年全國獨立學院綜合實力排行榜中位列第18位,在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2013全國獨立學院本科畢業生質量排名中位列湖北省獨立學院第二位。
學院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正在加緊建設、可容納萬人規模的新校園位于武漢市江夏區流芳街,毗鄰龍泉山風景區,帶碧水,襟遠山,風清氣爽,林木蔥蘢,環境怡人,是讀書治學的理想場所。學院現有全日制普通本專科學生近萬人。
學院現設新聞系、英語系、信息管理系、經濟與管理學系、電氣工程與自動化系、計算機科學系、電子信息科學系、公共課部等8個系(部);開辦20個本科專業,5個專科專業。逐步形成了管理學、工學、文學、經濟學、藝術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體系。
學院高度重視師資隊伍建設,現有專兼職教師500多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副高以上職稱的占教師總人數的39.2%;博士生導師8人;專職教師中,具有碩士、博士學歷學位的占86.6%。學院引進的碩士、博士專職教師大多畢業于“985”、“211”重點高校。
學院堅持專家治學,各系主任由在武漢大學長期任教、管理經驗
學院實行學分制,學生學完教學計劃規定的課程,成績合格,修滿學分,頒發武漢大學珞珈學院本、專科畢業證書;本科學生符合學士學位授予條件的,頒發武漢大學珞珈學院學士學位證書;學院大力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加強復合型人才培養,舉辦雙學位實驗班,學生畢業符合學位授予條件者頒發雙學位證書。
學院把“立德樹人”作為辦學的根本任務,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的學生管理工作理念,注重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發展,學生管理獨具特色,校園安定和諧,保持了自建校以來無重大事故的安全穩定局面。
學院積極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努力營造和諧向上的育人氛圍。珞珈學院學生可參加武漢大學黨團評優評先活動,參與武漢大學組織的各項文藝活動;學院目前有英語協會、書畫協會、大學生藝術團等40多個學生社團,活動參與覆蓋面為100%。
學院為品學兼優的學生、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設立了國家獎學金、珞珈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天風獎學金、國家助學金、珞珈助學金和一定數量的勤工儉學崗位,并積極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辦理生源地助學貸款。2013年,學院獎助覆蓋率為28%。
辦學以來,學院人才培養成效顯著,學生在國家級、省級競賽中屢獲大獎,學業成績突出,碩果累累。2006年以來,共有1050人次獲省級及以上學科競賽獎勵,其中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的獲獎等級和獲獎人數連續4年居省內獨立學院之首,2012年、2013年,在全國軟件專業人才設計與創業大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等大賽中,410人次獲省級及以上表彰,其中3人獲得全國一等獎,20人獲全國二等獎,28人獲全國三等獎,45人獲省一、二等獎。3名學生獲國家專利,1名學生出版學術專著。
2012年、2013年全院國家英語四級考試一次性平均通過率均超過65%,專業英語四級考試一次性通過率高于省內絕大部分二本院校,在省內同類院校中名列前茅。2013年105名學生考取碩士研究生,畢業生報考碩士研究生通過率位居同類高校前列,一大批學生考取中國科學院、浙江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高校研究生。2012-2013年,學院共有262名本科學生獲得武漢大學雙學位證書,153名專科生獲得武漢大學自考本科畢業證書,124人獲得學士學位證書。
學院積極加強實習就業基地建設,目前已建立30多個實習就業基地;積極加強與企業的合作,畢業生可優先進入武漢當代科技集團下屬旅游、制藥、金融證券、教育、紡織、地產等產業公司實習就業。
“百年名校綻新蕊、鴛飛魚躍興方遒”。珞珈學院將充分發揮新機制的優勢,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積極推進內涵式發展,努力為地方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更多具有創新意識、創業精神和實踐能力,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應用型人才,將學院建設成為特色鮮明、國內一流、在國際上享有一定聲譽的應用型本科院校。
新聞系簡介
新聞系成立于2010年,現任系主任為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夏瓊。目前共開設三個本科專業——新聞學、播音與主持藝術、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其中,新聞學專業自2010年開始招生,目前在校學生261人;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自2011年開始招生,目前在校學生315人,預計今年招收170名學生;廣播電視編導專業自2013年開始招生,目前在校學生118人,預計今年招收90名學生。本系依托武漢大學的相關學科優勢,共享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方面的教學資源和相關師資力量;其中,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教師以新聞業界的專業人員為主,如中央及地方媒體的主持人、節目策劃人等,以此強化藝術類專業學生實訓師資隊伍力量,注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在共享中逐步建立和完善本系的學科架構與獨立的教學體系。本系各專業以新聞學、傳播學和社會學等人文社科為學科基礎,培養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和較強的社會活動能力,能從事新聞采訪、寫作、編輯、評論、攝影等方面工作并能熟練運用現代傳播技術從事新聞傳播活動的高素質技能型專業人才。本系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注重學生職業道德和專業素質的培養,鼓勵同學們積極參與校內外各項新聞專業實踐活動。目前在校生已形成良好的班風和學風,并在學院多項活動中取得良好成績。
專業介紹
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新聞傳播基本理論知識以及播音與主持技能等多學科知識與能力,熟悉我國新聞、宣傳政策與法規,能從事影視節目主持、采編、制作和其他相關工作的中、高級技能型人才。
主要專業課程:廣播電視概論、大眾傳播學基礎、新聞道德與法規、中國現當代文學、公共關系、播音與主持、普通話語音、節目主持人、形象設計與形體訓練、廣播電視新聞采訪、廣播電視文稿寫作、電視攝像與編輯制作、影視節目評析、影視節目制作與營銷、網絡視頻新聞編輯與制作等。
培養方向:學生畢業后可在電視臺、廣播電臺等新聞單位從事節目主持、采編制作與影視播音等工作,也可在國家宣傳管理部門、企事業單位及高等學校從事新聞宣傳、文秘、公關和教學科研等工作,還可以在文化傳播公司、影視節目制作公司、網絡視頻公司等企業從事影視節目制作與推廣工作。
廣播電視編導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新聞傳播基本理論知識以及廣播電視節目編導技能等多學科知識與能力,熟悉我國新聞、宣傳政策與法規,能從事廣播電視新聞編導、視聽節目策劃、影視欄目采編與制作等相關工作的媒介文化產品生產一線的專業技能型人才。
主要專業課程:廣播電視概論、廣播電視文稿寫作、視聽語音、影視編導藝術、廣播節目編輯與制作、電視攝像與導播、影視藝術作品賞析、數字媒體制作、新聞道德與法規、中國傳統文化、西方藝術史、影視節目制作與營銷、公共關系學、媒介經營與管理等。
培養方向:學生畢業后可在電視臺、廣播電臺、媒體網站等傳媒機構從事廣播電視藝術類欄目與頻道的策劃、節目的編導制作與經營管理、視聽節目主持與策劃(包括電視新聞、專題和紀錄片等)、電視欄目編導與制作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以在文化傳播公司、影視節目制作公司、網絡視頻公司等企業從事影視節目制作與推廣工作。
報名條件
1. 符合教育部及考生所在省級招辦規定的普通高等學校藝術類專業招生的報考條件;
2. 熱愛傳媒編播藝術專業,有一定的藝術特長;
3. 身體健康,無生理缺陷,視力正常,無色盲、夜盲、色弱;
4. 發音器官無疾病,形象氣質佳(男,一般不低于
錄取原則
湖北省考生須參加“湖北省2014年藝術類非美術專業本科(獨立學院和民辦高校)校際聯考”;其他省份考生我院認可其參加所在省藝術類專業統一考試的成績。專業考試合格者,須同時參加2014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并達到其所在省相應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除生源所在省有另行規定外,在文化和專業成績雙過線的前提下,按(文化成績×40%+專業成績×60%)×2的綜合成績分省從高分到低分擇優錄取。
2014年招生專業及計劃
專業名稱 | 學歷層次 | 學制 | 招生計劃(分省計劃以招生省份高招辦公布的招生計劃為準) | 招生類別及科類 | 收費標準 |
播音與主持藝術 | 本科 | 四年 | 170人 | 藝術類 文理兼收 | 學費15000元/學年,住宿費1200元/學年 |
廣播電視編導 | 本科 | 四年 | 90人 | 藝術類 文理兼收 | 學費15000元/學年,住宿費1200元/學年 |
注:收費標準均按湖北省物價部門2014年核定標準執行。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南李路83號
電話:027-59907566
傳真:027-81701087
郵編:43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