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與設計學院及專業介紹(桂林校區)
藝術與設計學院于1985年開始招收設計類學生,是全國最早開設設計藝術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是廣西最大的設計藝術人才培養基地之一。
學院設有產品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動畫、環境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數字媒體技術六個本科專業;設計學一級學科碩士點和藝術碩士專業碩士點。其中設計學一級學科為廣西重點學科,產品設計專業為“雙萬計劃”廣西區一流本科專業,數字媒體專業群(含數字媒體技術、動畫、視覺傳達設計等三個專業)為廣西優勢特色專業群,動畫創作實驗中心是廣西自治區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設計類虛擬實驗中心是廣西自治區級虛擬仿真實驗示范中心;是廣西工業設計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廣西動漫人才培養基地、廣西區優秀室內設計教育機構。
設計類專業(含產品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動畫五個專業)自2017年開始實施按大類招生,學生進校一年后根據學校相關規定進入相應專業學習。
(一)產品設計專業
一、專業概況
學院自1985年起開辦工業設計專業,2012年后經教育部學科目錄調整,改為產品設計專業(藝術類)。本專業在辦學中建立了模塊化理論教學體系,包括“設計表達、審美文化、設計方法原理、設計方案實現”等四大模塊。強調扎實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及專業技能的培養;注重各教學模塊間課程的銜接,組建與知識模塊相適應的課程群組;自2017年起,本專業開始進行結合大類招生的工作室教學模式改革,主要采用項目式教學和任務驅動式教學的方法,既注重工程和結構基礎實踐能力的培養;又將專業核心課程與實踐教學密切聯系,通過科教協同,將產品從調研、創意、設計、模型制作等環節和企業和市場對接,形成了創新性的實踐教學模式。本專業定位是,立足廣西,輻射珠三角經濟圈,服務行業,為地方經濟建設和創意產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2019年本專業成為教育部“雙萬計劃”廣西區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單位。
二、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適應國家及經濟發展的需要,對生活方式設計有敏銳感悟力及創新設計思維能力;專業基礎扎實、知識面寬、實踐能力強,掌握系統產品設計理論和方法,能夠在電子、機械及相關產業,尤其是電子信息領域從事產品創新與設計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預期五年以上的畢業生:
(1)能夠獨立承擔產品設計與開發工作,并能在整個產品設計開發過程中獨立解決相關的設計理論和實踐的問題。
(2)能夠通過不斷的學習和適應,提升專業設計和策劃水平,具備一定的團隊合作能力,在產品設計領域具有職場競爭力。
(3)能樹立產品設計系統觀,具備一定的管理能力,能協調企業、產品、市場和設計之間的關系,能從事相關設計管理工作。
三、培養要求
產品設計專業人才應能達以下6項知識、能力與素質的要求:
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職業素質: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及設計觀;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意識,具有較強的交流溝通、環境適應和團隊合作的能力;身心健康。
審美造型及基礎設計表現能力:具有較好的人文、藝術和社會科學基礎,能了解人的審美觀念,懂得美學原理,可以較好地解決產品設計中藝術表現問題的能力。
扎實的專業設計表達能力:能合理地處理與組織基本設計要素(形態、色彩、材質等),熟練運用計算機軟件、模型制作等手段表達設計構思。
交叉的技術理論基礎:系統掌握本專業領域及其交叉學科的技術理論知識,例如與產品設計、制造、使用相關的機械制造基礎、材料科學、信息技術基礎等理論知識,能進行整合創新設計。
系統的綜合設計能力:掌握由設計方法、設計程序、項目管理、設計研究等構成的系統設計理論知識,并能完成由產品設計分析到提出設計方案的全過程,具備產品開發和設計的綜合設計能力。
持續的知識更新能力:同步時代信息,緊跟技術革新,掌握先進的信息檢索技術,了解本學科的前沿發展趨勢,具有同時代的設計潛意識和敏銳的設計判斷力;具備知識獲取和更新、自主學習,及一定的外語運用能力。
四、主干學科、主要課程和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主干學科:設計學。
核心課程:設計概論、設計素描、設計色彩、設計速寫、多維構成、設計方法學、設計制圖、模型制作、產品設計基礎、設計材料及工藝、工程技術基礎、產品結構設計、人機工程學、專業設計Ⅰ(產品設計程序與方法)、專業設計Ⅱ(產品系統設計)、專業設計Ⅲ(整合創新設計)等相關課程。
主要實踐性環節:按產品設計專業方向,將專業核心課程與實踐教學內容密切聯系,進行產品從創意、設計、模型制作、完成產品設計報告書等一系列實踐教學,包括機械工程訓練、專業認知實習、地域文化考察、計算機輔助造型綜合設計、計算機輔助結構綜合設計、設計實習、交叉設計與實踐、畢業設計等。
五、標準修業期限和授予學位
標準修業期限:四年。
授予學位:藝術學學士。
(二)視覺傳達設計專業
一、專業概況
視覺傳達設計專業2000年開始招生,是一門涉及廣告設計、包裝設計、書籍裝幀設計、企業品牌設計與推廣、多媒體視覺設計的高度應用性專業。其專業定位是,以技術與藝術交叉融合為體系基礎,以服務區域新興產業發展為己任,旨在為社會培養輸送具有視覺表達并兼具藝術素養的復合型高級設計人才。
二、培養目標
本專業旨在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國際設計文化視野及良好的人文素質、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適應創新時代需求,具備專業視覺表現,設計創新和文化整合能力,能在專業設計領域、企事業單位、大中專院校、傳播機構從事視覺傳達方面的設計策劃、研究和管理工作,能適應區域性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發展需求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畢業五年后,畢業生能夠成長成設計領域、文化產業領域的專業人才,達到:
(1)、能夠綜合運用視覺傳達設計、數字媒體技術知識,具有專業審美造型能力、設計表達能力,能將專業知識運用到實際設計實踐中。
(2)、具備滿足設計實踐、文化傳承所需的的知識體系,具有將現代設計思維與文化、科技相結合的綜合能力。
(3)、在跨文化和多學科背景下,具有良好的國際視野,較強的溝通能力,能在團隊中發揮作用,服務所在行業和社會。
(4)、針對設計領域的復雜問題,能夠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綜合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案,能使用先進信息技術工具完成設計工作,并在設計環節體現創新性。
三、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藝術設計以及視覺傳播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術,圍繞市場分析、視覺傳播語、視覺表現建構起完整的知識體系,具有系統應用知識和技術分析、處理和解決各種視覺傳達的問題的能力。畢業時,學生應具備得以下幾方面的能力:
(1)、設計基礎能力:熟練運用設計語言(形象、符號等)和現代設計手段(計算機工具、材料、工藝、技術等)表達設計意圖,物化思維,設計出符合人們需求的作品。
(2)、創新思維能力:具有超前的意識及創造性思維、能不斷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對課題具有提煉各種知識、信息,協調各類關系,符合信息化人才的素養。
(3)、數字創意能力:能夠熟練運用計算機使用平面設計相關軟件,通過創新思維能力,運用平面設計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結合數字媒體等工具進行廣告設計、書籍設計及企業品牌設計工作。
(4)、綜合實踐能力:具有對市場的敏感,能策略性運用設計技術服務于社會經濟發展和現實需求,也具備自主創業的綜合實踐基本知識儲備。
四、主干學科、主要課程和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主干學科:設計學、廣告學、傳播學。
主要專業課程:設計色彩、設計素描、造型基礎、設計概論、設計美學、視覺傳達設計史、二維構成、多維構成、民族民間裝飾圖案、視覺編輯設計、計算機二維輔助設計、計算機三維輔助設計;印刷工藝實踐;攝影攝像基礎、字體設計、圖形創意、綜合表現技法、標志設計、海報設計、新民藝設計、包裝設計基礎、綜合包裝設計、書籍設計、廣告營銷學、商業廣告設計、品牌整合設計、企業形象設計、新媒體視覺傳達設計、數字傳媒綜合設計。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軍訓、地域文化考察、模型制作、計算機應用、專業考察、社會實踐、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論文)等,一般要求實踐教學環節不少于41周。
五、標準修業期限和授予學位
標準修業期限:四年。
授予學位:藝術學學士。
(三)環境設計專業
一、專業概況
環境設計專業于1995年開始招生,設室內設計與景觀設計兩個教學模塊,是我院最受學生歡迎的專業之一。其專業定位是,立足廣西、珠三角經濟圈,服務行業,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環境設計產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培養目標
本專業旨在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備環境設計基礎理論知識、設計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具有科學、工程技術和人文藝術三方面綜合素質,具備良好的專業國際視野,能在環境設計及相關領域從事設計、管理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畢業后五年內,畢業生能夠成長為環境設計及相關領域內業務較為熟悉的專業人
才,其專業能力達到:
(1)、具有熟練繪制環境設計及相關領域內相應圖紙的能力;
(2)、具有較高的環境設計審美能力、造型設計能力、建筑裝飾材料綜合運用能力;
(3)、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熟悉環境設計實踐操作流程,具備組織環境設計項目工程實施的能力;
(4)、能夠運用當前的新技術、新工藝進行環境設計的能力;
(5)、具備組織設計團隊,并能夠引領設計團隊的能力;
(6)、具備環境設計項目工程的管理能力。
三、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應系統掌握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畢業時應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能力和素質:
(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思想素質和道德品質,以及法制意識、誠信意識、團體合作意識,具備良好的科學態度和職業道德;
(2)、具有綜合運用環境設計專業基礎理論和知識,進行室內外環境設計與實踐的能力,設計過程中能綜合考慮經濟、環境、法律、安全、健康、倫理等制約因素;
(3)、具有較強的空間表現能力,能用草圖、圖紙、模型、效果圖等手段準確表達設計意圖,熟練掌握多種常用設計軟件,熟悉材料及施工工藝;
(4)、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創造性思維能力,能夠開展創新性方案研究與設計、創新性開發等活動;
(5)、具有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表達能力以及在團隊中發揮作用的能力;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了解本專業的前沿和發展方向,掌握一門外語;
(7)、具有文化藝術與跨學科知識素養,具有不斷學習和適應發展的能力。
四、主干學科、主要課程和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主干學科:設計學、建筑學、材料學
核心課程:建筑制圖、建筑畫技法、建筑設計基礎、中外建筑史、中外園林史、裝飾材料及其施工工藝、開放空間景觀設計、住宅室內設計、商業空間室內設計、小型建筑設計、居住區景觀設計。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軍訓、地域文化考察、攝影實訓、模型制作、計算機二維輔助設計、虛擬仿真設計、民居園林考察、社會實踐、課程設計、設計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一般要求實踐教學環節不少于41周。
五、標準修業期限和授予學位
標準修業期限:四年。
授予學位:藝術學學士。
(四)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
一、專業概況
本專業前身為藝術設計專業中的服裝設計與表演方向,2004年開始招生辦學,2013年根據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更名為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專業經過十六年的建設與發展,形成了涵蓋服裝與服飾設計(模塊1)、服裝設計與表演(模塊2)兩個課程模塊的專業構架,是一門涉及到服裝設計、服裝結構、服裝工藝、品牌營銷管理、形象設計、服裝表演等的綜合性學科。本專業依托電子科技大學的工科辦學背景,融合民族傳統文化,發揮地域特色優勢,著重培養學生在文化傳承、服裝設計創新、藝術審美與表現、服裝表演等方面綜合的實際工作應用能力。
二、培養目標
本專業旨在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知識及技能,適應服裝行業與地方需求,社會責任感強,具備良好的服裝設計創新能力和文化整合能力,能在服裝設計專業領域、企事業單位、大中專院校、時尚機構從事服裝設計與服裝表演方面的設計策劃、研究、管理工作,能適應服裝及時尚領域發展需求的專業應用型人才。
畢業五年后,畢業生能夠發展成為服裝及時尚行業的骨干專業人才:
(1)能勝任服裝行業的服裝設計師、版型師、陳列師、專業買手、模特導師等工作的專業人才;
(2)具備獨立自主研發服裝產品的能力,創立設計師品牌;
(3)在跨文化和多學科背景下,具有良好的國際視野,較強的溝通能力,能在團隊中發揮骨干作用,服務所在行業和社會。
三、培養要求
畢業生應掌握服裝與服飾設計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通過課程模塊的學習,掌握服裝設計方法、結構、工藝技術或服裝表演方法與技能。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職業道德: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和良好的職業道德,具備交流溝通、適應環境的能力,在團隊項目中善于與他人進行交流協作,共同完成設計任務。
(2)、具有專業的審美造型能力:具有美術學造型基礎,掌握審美法則和美學原理,能實現服裝設計的技法表現。
(3)、具有扎實的設計表達能力:掌握服裝造型、色彩、材質等要素的設計規律,熟練運用手繪、計算機軟件等手段表達設計理念。
(4)、具有服裝設計的綜合能力:掌握設計方法、設計程序、項目管理、設計研究等系統設計知識,具有提出設計方案、分析優化、進行服裝產品開發和設計的綜合能力。
(5)、具有交叉的技術理論基礎和管理能力:掌握與本專業領域相交叉的技術理論知識,包括與服裝設計、管理、表演相關的計算機輔助設計、品牌營銷學、生產管理或經紀管理、材料學等理論知識,具備整合創新設計的能力。
(6)、具有前沿的設計創新理念及服務社會、適應行業需求的能力:同步時代信息,緊跟技術革新,掌握本學科的前沿發展趨勢,具備運用先進的信息檢索技術和新材料新工藝的能力。
(7)、具有持續的知識更新能力:熱愛專業,開發自身的學習潛能,掌握從不同渠道獲取和更新知識的能力。
四、主干學科、主要課程和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主干學科:設計學
主要課程:服裝畫技法、服裝設計思維訓練、服裝結構設計、服裝材料與創新設
計、服飾品設計、品牌時裝設計、可穿戴藝術設計、命題設計(企業項目)、服裝營銷與陳列、形象設計、服裝表演系列課程、設計素描、設計色彩、多維構成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地域文化考察、境內設計考察、境外設計調研、印染藝術與工藝實踐、服裝工藝實驗、立體裁剪、攝影與攝像技術、計算機二維輔助設計、軍訓、設計實習、畢業設計等。
五、標準修業期限和授予學位
標準修業期限:四年。
授予學位:藝術學學士。
(五)動畫專業
一、專業概況
學院于2002年開設動畫專業,是廣西最早開展動畫專業教學的高等院系之一。經過十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在學科建設與發展、人才培養方面有明顯的優勢,動畫設計有本科專業及數字媒體藝術碩士研究方,現已形成專業優勢突出,與其他專業相互支撐的態勢,同時也是廣西動漫人才培養基地。其專業定位是,服務數字媒體傳播領域和地方文化創意產業,為地方文化建設發展和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培養目標
本專業旨在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良好人文素質、藝術修養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適應數字時代與信息社會發展,掌握動畫創作所需要的專業知識及專業理論方法,具備專業動畫創意表現、文化藝術創新及動畫與數字媒體整合設計能力,面向文化及數字創意產業、培養適應行業與地方需求,務實創新、實踐能力強、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畢業五年后,畢業生能夠成長為設計領域、數字創意產業的專業人才,達到:
(1)、能夠綜合運用數字動畫設計及數字媒體傳播知識,具有專業審美造型能力、設計表達能力,能將本專業知識充分運用于實際項目中。
(2)、有滿足行業發展需求的知識體系,能夠將現代設計思維與文化、科技相結合的綜合能力。
(3)、針對設計領域的復雜問題,能夠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能使用先進技術手段和創新思維完成設計工作。
(4)、在跨文化和多學科背景下,具有良好的國際視野,較強的溝通能力,能在團隊中發揮骨干作用,服務行業和社會。
三、培養要求
通過對動畫的基礎理論與專業知識的系統學習,動畫專業人才應達到以下7項能力與素質的要求:
(1)、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職業道德素質: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了解黨和國家文藝、宣傳、新聞、出版的方針政策及電影、電視政策法規,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思緒素質、以及法制意識,具有較強的交流溝通、環境適應和團隊合作的能力,能善于與團隊中的他人進行交流,有效協作,共同完成設計任務。
(2)、專業的審美造型能力:具有較好的人文、藝術基礎,有較好的中西方傳統文化素質、文學藝術修養,懂得美學原理,可以較好地解決動畫設計中藝術表現問題的能力;
(3)、扎實的動畫創意表達能力:能夠合理運用動畫表現基本手法、色彩理論及動畫美學法則,熟練運用專業軟件、模型制作等手段表達設計構思,使作品更好地反映時代與文化的特征的能力。
(4)、具備動畫創作思維與表達能力:掌握動畫設計的程序與方法。掌握影視動畫、計算機動畫創作的理論和知識,掌握獨立完成動畫創作能力。
(5)、與數字媒體綜合設計創新能力:掌握動畫與數字媒體整合設計知識,理解數字娛樂設計的基本概念和設計思想,結合動畫、游戲與流行文化的發展趨勢,進行數字娛樂產品設計的能力。
(6)、前沿的設計創新理念:同步時代信息,緊跟技術革新,掌握先進的信息檢索技術,了解本學科的前沿發展趨勢,具有同時代的設計潛意識和敏銳的設計判斷力;
(7)、持續的知識更新能力:具備知識獲取和更新、自主學習,文獻檢索、論文寫作等方面的能力。
四、主干學科、主要課程和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主干學科:藝術學
核心課程:腳本與分鏡、視聽語言、音樂與配音、視覺影像設計、攝像與視頻編輯、動畫表現技法、創意短片、泛動畫設計、衍生品設計與展示。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軍訓、設計實習、地域文化考察、專業模型制作、虛擬仿真設計實踐、設計考察、社會實踐、畢業設計(論文)等。
五、標準修業期限和授予學位
標準修業期限:四年。
授予學位:藝術學學士。
設計與創意學院及專業介紹(北海校區)
設計與創意學院包含本、??苾蓚€教育層次,目前下設藝術設計系、數字媒體系、工業設計系,包含工業設計、工藝美術、數字媒體藝術、公共藝術四個本科專業,環境藝術設計、廣告設計與制作、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工業設計、影視動畫五個專科專業,在校生2000余名。
學院有一只專業性強、業務精湛、結構合理的專業師資隊伍,目前教職工50人,專任教師38人,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以上學位占比90%以上。
學院嚴格制定人才培養和教學計劃,注重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建有綜合造型設計實訓室、產品模型制作實驗、陶藝實驗室、雕塑實驗室、數字媒體廣告實驗室、三維動畫實驗室、環境藝術工作室、工業設計開放性工作室、漆藝工作室、非線性編輯工作室、數字媒體藝術工作室、動畫泥塑造型工作室、廣告制作工作室等開放性學習場所,同時還有多個校外共建聯合培養基地,培養的高素質、高技術、高技能人才得到了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
學院師生積極參加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全國大學生工業設計大賽、全國高校數字藝術大賽等賽事,屢獲佳績,2020年獲得各類獎項219項,其中國家級32項、省部級187項等。
學院秉承“立足北部灣、輻射周邊”,“扎實基礎、注重實踐、強化應用、追求創新”的辦學理念,致力于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強、個性發展、多元推進,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的應用型專業人才”,努力將學院建成區域知名的互聯網特色鮮明的現代設計技能應用型人才培養基地和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創意產品創作孵化平臺。
(一)工業設計專業(應用型本科)
一、專業介紹
本專業注重培養設計人才的設計實務能力,定期組織學生參加國內專業設計競賽,舉辦不同形式的設計作品展覽,廣泛與具有自主品牌的企業和工業設計公司建立合作關系。擁有模型制作實驗室、多媒體機房等完善的實驗教學設施。
二、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扎實的產品設計理論知識、創新的設計理念、熟練的設計表達能力等綜合的專業素養,掌握產品造型設計方面的基本設計理論、設計方法,具有良好的設計分析能力與設計執行能力,能在企業單位、專業設計部門,從事以產品造型創新為重點的設計、管理等工作的高層次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
三、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工業設計的基礎理論與知識,具有運用造型設計原理和法則處理各種產品的造型與色彩、結構與功能、結構與材料、造型與工藝、產品與人、產品與環境、產品與市場的關系,并將這些關系統一表現在產品的造型設計上的基本能力。
四、主干學科、主要課程和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1、主干學科:設計學。
2、主要課程:產品造型基礎、產品速寫、設計色彩、設計素描、產品表現技法、設計程序與方法、設計制圖、產品結構設計、設計材料及加工工藝、二維軟件輔助設計、三維軟件輔助設計、人機工程學、產品設計(一)(二)(三);
3、主要實踐性環節:軍訓、模型制作Ⅰ(Ⅱ)、二維軟件輔助設計實訓、三維軟件輔助設計實訓、風景寫生、社會實踐、畢業設計(論文)等。
五、畢業合格標準
1、學生最低畢業學分為165分。
2、完成第二課堂學分8分。
六、標準修業期限與授予學位
1、標準修業期限:四年;
2、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七、 就業方向
本專業畢業生主要面向企事業單位產品研發部、工業設計公司,可從事家具設計、玩具設計、電子產品設計、旅游產品設計、工藝品設計、家用電器設計、交通工具設計等。
(二)工藝美術專業(本科)
一、專業概況
本專業注重實踐的藝術技術培養,不僅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敏捷的思維和創意,同時也需要眾多的設計蘊含知識為中國工藝美術文化的傳承做出了貢獻。專業緊密結合社會實踐與市場需求設置,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培養社會急需的應用型人才,具備良好的辦學條件和過硬的教學質量贏得了社會信譽。
二、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以服務地方經濟文化建設需求為基礎,特別是以北部灣工藝美術產業對人才規格需要為大背景,培養理論知識與工藝設計能力統一、加工表現技術與營銷能力綜合的專業素質,能在工藝美術產業領域內從事研發設計、工藝創新與制作加工等工作的“懂設計、會創新、能制作”的的高層次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
三、培養要求
學生根據傳統工藝如燒造、煅冶、染織、編扎、雕刻、髹飾工藝等富有地方和民族特色,能反映中國古典文化精神的傳統工藝美術主要門類如陶瓷、染織、雕刻等不同專業方向,學習相關專業方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在專業方向所規定的各方面的基本訓練,掌握專業方向領域內進行設計制作的基本能力,熟練掌握相關專業必要的工藝技能,了解材料性能及加工工藝等知識,同時培養學生具有實際動手操作能力。
四、主干學科、主要課程和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1、主干學科:設計學、美術學。
2、主要課程:素描、色彩、構成基礎、雕塑基礎、裝飾圖案設計基礎、工藝美術史、藝術概論、傳統繪畫表現技法、二維輔助設計軟件、三維輔助設計軟件、手工印染工藝、陶瓷工藝、雕刻基礎、陶瓷產品設計、裝飾畫、民族工藝品設計、漆藝
等。
3、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色彩寫生實訓、手工印染實訓、陶瓷工藝實訓、攝影技術實訓、設計考察、民族工藝品考察、綜合性課程設計實訓(室內軟裝飾品整體設計)、畢業設計。
五、畢業合格標準
1、學生最低畢業學分為160分。
2、完成第二課堂學分8分。
六、標準修業期限與授予學位
1、標準修業期限:四年;
2、授予學位:藝術學學士。
七、就業方向
主要面向企事業單位文創部門、教育培訓、傳統工藝設計與制作領域,可從事裝飾設計、工藝品設計、陶瓷藝術設計、纖維紡織設計、雕刻藝術設計、家具設計、軟裝設計等。
(三)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本科)
一、專業概況
本專業迎合區域經濟和產業發展的需要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教學計劃,立足于傳媒行業進行數字藝術作品創作和數字產品的藝術設計,具有高科技、跨媒體、多學科、新文化的特征,是引領藝術不斷創新與發展的專業。
二、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本原理,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具有良好外語應用能力,培養能夠服務廣西及周邊地區的傳媒以及相關領域策劃、創作、設計、輸出等工作,具備良好的人文素質、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具有視覺表達能力、數字化產品設計能力和規范行業素質,適應信息和數字化時代的發展需要,能在影像藝術以及移動互聯網界面設計領域進行創作實踐、科學研究的高層次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
三、培養要求
培養學生掌握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藝術創作、傳播或相關工具開發的基本流程、基本創作及研究方法,能夠熟練使用創作工具并獨立完成策劃、創作、運營、推廣中的至少一個環節,具備初步的實踐工作能力、一定的專業技術能力、良好的職業態度和團隊協作精神,培養能夠有效服務于地方,為區域經濟和文化發展做出應有貢獻的數字媒體藝術人才。
四、主干學科、主要課程和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1、主干學科:設計學
2、主要課程:數字化圖形圖像編輯、裝飾圖案設計基礎、文字符號設計、版式設計、信息可視化設計、網頁藝術設計、數字攝影與攝像技術、二維動畫、三維動畫、非線性編輯、分鏡頭與腳本設計、數字合成技術等。
3、主要實踐教學環節:二維動畫制作實訓、腳本創作與分鏡頭實訓、三維產品動態廣告制作實訓、數字合成技術實訓、視覺創意實訓、包裝設計實訓、VI設計實訓、企業實習、畢業設計等。
五、畢業合格標準
1、學生最低畢業學分為160分。
2、完成第二課堂學分8分。
六、標準修業期限與授予學位
1、標準修業期限:四年;
2、授予學位:藝術學學士。
七、就業方向
多媒體交互界面設計、網絡傳媒、影視欄目包裝、娛樂游戲及動畫設計、建筑漫游和環境設計、教育等。
(四)公共藝術專業(本科)
一、專業概況
本專業培養在開放性公共空間中進行藝術創造與城市環境設計的專門人才,以滿足城市環境美化與人文關懷需求的高級應用技術型專門人才。公共藝術專業將為各級市政規劃局、建筑和規劃部門、各類設計院所、環境設計公司等部門培養具有扎實公共藝術專業理論知識基礎,并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二、培養目標
本專業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具備良好的人文素質、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學生通過藝術造型能力的訓練,掌握景觀裝置藝術,小品雕塑的設計能力,掌握現代城市公共景觀、公共建筑、公共園林等空間造型規律和工程設計及施工流程,成為懂藝術,會設計的高層次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
三、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公共藝術設計的基礎理論與知識,學生主要通過藝術創造能力與視覺設計能力的訓練,掌握現代城市的公共景觀、公共場所等領域空間造型規律。培養過程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加強對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動手操作技能的培養,使學生具有知識面廣、動手能力強的特點,以適應社會和企業對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四、主干學科、主要課程和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1、主干學科:設計學、美學、材料學。
2、主要課程包括:設計素描、設計色彩、設計思維與表達、表現技法、公共藝術概論、材料與工藝、模型制作、虛擬造型設計、環境雕塑設計與造型、景觀規劃與設計、公共空間展示設計、公共設施設計等。
3、主要實踐教學環節包括:植物造景設計實訓、虛擬造型設計(3DMAX)實訓、模型制作實訓、三維軟件綜合實訓等。
五、畢業合格標準
1、學生最低畢業學分為160分。
2、完成第二課堂學分8分。
六、標準修業期限與授予學位
1、標準修業期限:四年;
2、授予學位:藝術學學士。
七、就業方向
畢業生可到各級市政規劃局、建筑和規劃部門、各類設計院所、環境設計公司等,從事創造、設計、研究、教學及藝術工程管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