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發藝術考試熱潮的原因主要有三點。”蔣婉求分析,“首先確實是藝術院校選拔苗子的需要;其次是家長希望孩子通過藝考這條‘捷徑’上大學;最后是少數藝術類教師為了謀取培訓費,也極力助長藝術考試熱。”而參加藝術考試的考生,大致可以分為三種:確實有音樂天賦的、文化成績不好而把藝術考試作為大學敲門磚的、純粹是玩的。中間那部分考生占了很大比例,這些學生對藝術并沒有興趣,即使通過短時間的強化訓練,上了大學,大多也成不了藝術人才,浪費了教育資源。
據統計,近10年來,我國開設藝術類專業的院校由過去的幾十所猛增到近1400所,因社會需求有限,藝術類學生就業也變得比較艱難。不少學生和家長因此后悔,因為他們當年“曲線”讀本科、找高收入工作的愿望大多破滅了,很多學生畢業后只得無奈轉行。
“強迫對藝術不感興趣的孩子去練琴學畫,對孩子的長遠發展不利。家長要看重孩子喜歡什么,哪方面更有發展,千萬不要盲從。”“把孩子的前途限定在藝考這條‘窄路’上,孩子累、家長累、學校累,對社會風氣會有負面的影響,還浪費了國家的資源。”蔣婉求呼吁,國家應盡快制訂管理條例,對藝術教育的各個環節,如藝術培訓收費標準、淘汰轉送制度等加以規范,使其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記者 蘇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