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天美传媒_日韩欧美国产wwwww_亚洲啪啪91_日本一区二区不卡高清更新

資訊
報考
查詢
資料
獨家
各省美術高考分站
美考首頁 > 美考資訊 > 美考資訊
錄取率100:1 擠爆藝考獨木橋究竟為哪般
整理:中國美術高考網   |  來源:   |  作者:  |  發布時間:2013-09-17 17:27:16
分享到

    北京兩所著名藝術類院校表演系的招生考試目前已經進入了最后階段:北京電影學院將從報名的6000人中選擇30人,中央戲劇學院將從6000人中選擇50人,進入三試的幸運兒正在北京等待最后的消息。而本周五,南方藝術表演重鎮——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招生的大幕也將拉開。
    
    在每年三月這個藝術高考的“忙月”,美術、音樂、表演、編導等藝術類專業的招生都吸引了數以百萬的“追夢人”,北京、上海、成都等藝術高校聚居地,往往出現“全家總動員”的壯觀景象。而藝術專業畢業生就業的窘境卻是不爭的事實,人們不禁要問:擠爆藝考路,究竟為哪般?
    
    黎曼從去年8月開始一直“漂”在北京準備油畫專業的藝術考試。她租住在北醫三院家屬樓,而這幢家屬樓里還住著至少10個來北京“趕場”的藝考生。“每年2、3月,是藝術高考的專業考試時間。”黎曼說。
    
    近些年,除了本來就有的中央音樂學院、北京電影學院等老牌著名高校之外,各地的綜合性大學也紛紛開設藝術專業,藝術教育規模急劇擴大。據統計,近10年來全國開設設計藝術類專業的院校猛增到近1400所。目前名目繁雜的藝術考試主要分為三類,一類以表演專業為代表,這類考試因傳說中的“神秘性”,最受大眾關注;一類是美術專業,在藝術考試中幾乎占據了統治地位;第三類是播音主持、編導、戲劇文學等專業,對藝術基礎要求相對較低。
    
    據統計,2009年全國參加藝術考試人數相比去年有所減少,但仍將達到200萬左右。業內人士指出,近年來藝考的錄取率已逐漸低于普通高校的錄取率,“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狀況并未改變。再加上今年緊張的就業形勢,讓更多家長希望孩子進入名牌大學的藝術專業,藝考競爭將更為激烈。
    
“藝考”——進名牌大學的捷徑?
    
    “6小時油畫培訓班課程,2小時文化課復習”,這是黎曼每天的備考時間表。她的文化課成績一般能達到300分,在普通高考里能否達到專科分數線還是個疑問。但在藝考生里,這個成績卻處于中上水平。只要她藝考發揮出色,考上名牌大學“希望特別大”。
    
    “我們的目標就是沖著中央美院、清華美院來的”,據黎曼介紹,班級里的同學在藝考報名時,一般有兩種方式。一是在同一所學校里報幾個不同的相近專業,比如選擇清華美院的油畫專業和美術設計專業,另外一種方式則受到更多藝考生的推崇:報名不同學校的相同專業,比如同時報考清華美院和中央美院的產品設計專業。“第二種方法更節省時間,提高錄取命中率。”黎曼說。
    
    過恩均是北京朝陽區一職業培訓機構的學生,他參加了2009年中央戲劇學院、中國傳媒大學編導專業的藝術考試。他告訴筆者,他并不怎么關心藝考形勢,“報名的時候,大家都不知道參加考試的會有多少人”,報名之后,即使知道報名人數太多,那也“只能硬著頭皮上”。
    
    據筆者了解,像過恩均、黎曼這樣的大部分“90后”藝考生,對藝考形勢都抱著“無知者無畏”的態度,“我們目前的任務就是考上大學”。
    
    “參加藝考的一部分學生的確是出于對藝術的熱愛,絕大部分則是因為參加普通高考的成績欠佳,希望通過藝術考試跨過高考獨木橋。”劉望說。他今年28歲,參加過2次“藝考”,5年前畢業于北京某著名院校電視編導系。
    
    劉望來自山東某小縣城,他當年的文化課成績加起來不足300分,山東又是高考大省,“若不是參加了藝術考試,我可能連大學都上不了”。在大學畢業之后,劉望專職“攬私活兒”拍DV。據他透露,他原來的拍片起步價是3000元,因受經濟危機影響,調整到目前的2000元。“一個片子大約拍一周吧。”提到他在山東本地的一些中學同學,“沒考上大學的,中學畢業后當了普通工人,一個月幾百塊錢。”
    
    北京朝陽區某藝術考試職業培訓學校的沈老師告訴筆者,他執教的美術班一共60個學生,“單單憑文化成績,絕大多數很難進入普通高校,沒學歷,以后出路就成問題。”
    
    北京西城區一位姓張的家長認為,就目前來說,成績不好的孩子通過藝術考試進入大學,是一條捷徑。“大多數藝術生若走普通高考的路,得到的學歷肯定不如現在的好,能否找到滿意的工作就成了問題。”
    
夢想——“高投入低產出”中堅持?
    
    美術考生林林的家長李女士算了一筆賬,除了學畫畫必要的水彩、鉛筆、紙張等,單單林林雙休日上培訓班的費用一個月就要2000元,另外,補習文化課的家教每小時50元。“一個月加起來起碼4000多吧。”讓薪水不高的李女士發愁的,還有以后大學四年的學費,以及另外的專業投入。
    
    黎曼參加的培訓班在北京郊區,月制3000元,半年制12000元。班里的30多個高三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其中,20個孩子選擇了集中住宿,“一個月大概4000多元”。黎曼和其他租住民房的同學則“一個月大概6000多元。”
    
    沈老師表示,即使投入甚大,還是有家長爭先恐后帶著孩子來北京參加藝術考試。來自浙江的家長劉女士,帶著學鋼琴的女兒,租住在甘家口的居民樓里,“一個月租金2500元,往返京、杭機票3000元,還有水電費、伙食費等”,但劉女士樂觀地認為,只要女兒能順利考入中央音樂學院,畢業之后,付出的高額投入就能得到回報。
    
    劉望認為,參加藝術高考是一種高投入低產出的行為,“競爭太激烈,只有少數人才能夢想成真。”
    
    北京電影學院每年以紅地毯方式公布復試名單,不少落敗的考生淚灑當場。近日,3100多人中脫穎而出的541名考生,進入北影表演系三試,爭奪200個入圍名額,而最后只有75人才能真正圓夢。
    
    “藝考投入的財力甚大,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得到回報。”畢業于北京理工大學美術設計系的張琦岳透露,他4年前參加兩次藝術考試,花費將近7000多元,在畢業將近一年之后,“才把錢賺回來”。
    
    專家指出,參加藝術考試的考生一般都帶著藝術熱情,但未必所有的藝術考生都適合走這條路,加上參加“藝考”必然需要大量的時間、金錢投入,學生必須想明白是否真的喜歡藝術、適合藝術才去擠這座“獨木橋”。
    
失業——沒有出路還要“藝考”?
    
    四十平米大的半舊房間,一臺高內存臺式電腦,石灰墻壁上亂七八糟的梵高式涂鴉,這是“北漂”周禮在北京海淀區學院路的暫棲地。這幢樓齡20多年,外表呈現灰黑色的居民樓里聚居著十幾個和周禮同屬“80后”的“藝漂”。
    
    周禮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高職班,依靠個人“攬私活兒”拍小片子生存,“說好聽點,我們是soho一族,說白了,就是待業青年。”周禮坦言,“吃兩頓,餓一頓”是“藝漂”們的日常生存狀態,像他這樣的“藝漂”在北京至少有上千人。
    
    大型高校BBS水木社區曾熱議過“藝漂”生存邊緣化的問題,ID為lovely的網友表示,她畢業于北京舞蹈學院舞蹈編導系,經歷了一段“失業”狀態后,最后選擇在一個小廣告公司當普通文員。
    
    Lovely的真名叫張幻幻,她坦言,她們年級一個班大約20個人,但因為就業困難,最后能夠從事本專業的不到5個,“最好的就是在電視臺當當舞美”,其余不是做自由職業者,就是做著和專業不相關的事情。
    
    北京電影學院黨委副書記王黎光在2009年度電影學院招生通訊中表示,面對就業形勢,藝術類院校的學生畢業后并不一定都從事藝術工作,藝術院校普遍存在“隱形就業”現象。
    
    百度貼吧“藝術生”專版中關于《地方高校藝術類畢業生就業問題》調查問卷最新數據顯示,55%的被調查者從事的都是和藝術專業無關的工作,25%的被調查者選擇了自由職業的“藝漂”狀態。同時,80%的被調查者認為藝術專業就業形勢相對嚴峻。
    
    據了解,以山東省為例,去年其一般專業有效就業率不足50%,甚至多數維持在20%上下,藝術類尤其是美術類畢業生的就業形勢更是用“慘淡”來形容,部分高校的美術類專業就業率很難達到10%,有的高校美術類學生就業率為零。
    
    應屆生網職業顧問小林表示,因為藝術生就業的形勢艱難,70%的藝術生在畢業選擇職業時,關注更多的并不是專業相關問題,“希望更多的藝術考生在關注就業形勢后,再選擇投身藝術高考”。
    
    王黎光認為,數學是基礎教育的一部分,生活中大部分人卻并不是去做數學家的,學習數學只是在于培養人的思維結構和邏輯能力。同理,藝術院校的學生選擇經商或是自主創業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生活的磨練,能為他們以后的藝術創作積累更多的閱歷。
    
“藝考”培訓  圓了誰的夢?“高分速成”惹爭議,專家呼吁對這一暴利產業加以規范
    
    剛剛從北京趕來的藝考生李文文上周參加了上海戲劇學院影視戲劇文學專業的考試。據悉,上戲本科招生中的影視戲劇文學、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和媒體創意三個專業率先于上戲華山路校區開考,報考學生近1000人。
    
    盡管報考人數比往年略有下降,但“藝考”培訓生意卻依然十分紅火。每年二、三月,北京、上海等藝術院校的門口會聚集著各路培訓機構的“托兒”,他們見人就塞各類印刷品,“藝術類考試三十天速成”,“名師教學,保你過關”等廣告語赫然在目。
    
“藝考”培訓商機無限
    
    劉青來自陜西,夢想是考上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從去年12月開始,她一直在北京某職業培訓機構接受表演班特訓,三個月花去將近2萬元。“結果還是沒能進入復試。”劉青顯得十分沮喪。
    
    筆者走訪7個藝術考試類培訓班發現,考生參加培訓的月花費在3000到5000元不等。北京海淀區一位職業培訓機構的周老師透露,全職培訓師身份會給他帶來每月將近3萬元的收入。“我們這里是公司制,如果是私人經營,收入將更可觀。”周老師說。
    
    據業內人士透露,北京至少有相關注冊培訓機構300多家,上海培訓機構在200家左右。至于私人以家教模式經營或未注冊的培訓班,更是多如牛毛。
    
    值得注意的是,某些藝術高校招生網站的不顯眼處,往往也有一些培訓機構的網站鏈接。針對是否付費“聯營”的疑問,周老師告訴筆者,一些培訓機構本身就是高校的產業,而一般專業的培訓機構,也都會和學校保持“良好溝通”,“其他問題,不好說”。
    
“高分速成”誤導考生
    
    據曾任教于北京吉利大學現代藝術設計學院的張琦岳介紹,藝術類考試一般分為專業考試與文化考試,大多屬于高考前的“提前招生”范疇。藝術考試范疇非常繁雜,包括表演、聲樂、美術、編導等專業,其中美術是一大頭。單純就美術專業來說,參加培訓班“高分速成”基本上不可能,“突擊培訓,只適用于有一段時間荒廢畫畫的考生,最多也就是錦上添花。”
    
    上海戲劇學院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考官認為,至少表演系的考生沒必要參加培訓班,理由很簡單:考生是否適合表演系,是否適合娛樂圈,在他走進考場的瞬間,考官心中就“有譜”了。“我做考官這么多年,能不能走藝術這條路,看的是天賦”,他認為,一般來說,考官是通過感受考生的“氣場”來決定取舍的。
    
    但中國傳媒大學電視編導專業的畢業生周洲持不同意見。她透露,類似播音主持、編導、表演等專業的藝術考試內容,無非是演講、小品、朗誦之類,并不需要雄厚的專業基礎。考生只要自身素質不是特別差,都可以通過培訓班來學習技巧。
    
    某網站“藝術考試”專版的隨機小調查結果顯示,不管突擊培訓是否奏效,占樣本量80%的藝術考生都會選擇去參加培訓班。“考生都有從眾心理。”張琦岳這樣解釋。
    
提高素養豈能靠應試
    
    在專家眼里,培訓班是藝術考試產業鏈中必然會有的一環。正是因為市場需求的上升,才使得“藝考”培訓班年年火爆。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認為,當今社會比較浮躁,藝術高考出人才快,考生今后容易一夜成名,出現“趨之若鶩”現象在所難免。當然,參加藝考的學生也不乏真正熱愛藝術的青年,但在投身藝考之前,應該先衡量下自己的條件,例如外表、性格、思想等,而不是試圖通過突擊培訓來達到應付考試的目的。
    
    以《車逝》一片在韓國釜山電影節獲得“亞洲電影之窗”大獎的新銳導演書亞表示,在一定程度上,培訓班有利于藝術技巧的普及,這本身是一種好現象。但是,藝術一般主要靠考生自己的審美和天賦。培訓班濃厚的“應試教育”痕跡,并不能給藝術素質的提高提供很大的幫助。
    
    筆者在北京電影學院的2009年招生通訊中看到,學校明確表示將減少單純看專業成績錄取的藝術類專業,而按照高考成績錄取的專業則將從去年的7個增加到今年的9個。這意味著“藝考”培訓班的專業市場將逐年受到限制,藝術院校招生向文化課成績傾斜的趨勢,可能直接影響“藝考”市場資源的分配機制。
    
    而專家也指出,如何對藝考培訓班這一暴利產業加以規范,幫助真正熱愛藝術、適合藝術的考生走上求學之路,是有關方面應該深入思索的問題。
    
導演、社會學家、表演系老師透視“藝考”怪現象——這是一場選秀,你適合嗎?
    
    隨著藝術考試的大熱,藝術考試的功利性、公平性,是否任何人都適合去擠這一座“獨木橋”,藝術生畢業后面臨的就業問題,都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筆者為此走訪了四位相關人士,分別是1991年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研究生畢業、現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陸紹陽副教授,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夏學鑾教授,獲得韓國釜山電影節“亞洲電影之窗”大獎的新銳導演書亞,中國傳媒大學影視藝術學院導演表演系講師劉碩。
    
為名利而來,一定走不遠
    
    書亞:藝術考試“一窩蜂”是一種正常現象。這主要由三種情況造成,一是考生喜歡藝術但并不了解,片面地以為這項職業特別光鮮,因此紛紛參加考試。二是50%以上的考生是因為文化課成績不夠好,在老師、家長的建議下,走上藝術考試這條路。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家長從事藝術方面的職業,剛好有這個路子可以給考生提供方便。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從事藝術主要靠的是自己的審美和天賦。
    
    劉碩:不排除有些考生,比如表演專業、播音專業的孩子,是懷揣著五顏六色的“明星夢”參加考試的。他們可能認為學了這個專業,就可以像一些演員、主持人一樣家喻戶曉。事實上,這需要你的資質、你的努力,當然還有機遇,總之是很多元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而且前輩的成功也是不能復制的。
    
    一直以來,家長陪著孩子來考試,全家齊上陣的現象屢見不鮮,家長比孩子還著急、還緊張,這完全可以理解。但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家長除了對孩子生活上的照顧之外,還應該根據自己對孩子的了解,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藝術類考試、選擇適合自己的院校和專業。
    
    陸紹陽:我當年報考北京電影學院的時候,大概是80多個人中最后錄取了,競爭非常激烈。據我了解,近年來藝術考試的競爭激烈度應該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藝術考試的淘汰率非常高,任何時候任何環節,競爭無處不在,考生應該有心理準備,保持平常心,沒有錄取是常態。
    
    藝術讓人有機會開始一種新的生活,讓人生變得更豐富。但是,如果考生并不熱愛藝術,只是為了名利而來,那么就一定走不遠。藝術道路上的發展和才情、運氣、身體狀況有關,但熱愛是第一位的。
    
“一窩蜂”趕考中透著浮躁
    
    書亞:“一考定終身”,填鴨式教育使很多無法考上好院校的學生選擇走藝術考試的路子。
    
    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社會上一直有一種頑固觀念,沿襲舊時代的觀念,孩子怎么都不能學藝術,這不是正道。然而到了八、九十年代,社會環境使藝術熱情高漲,學生追求理想主義,對藝術抱著純粹的前所未有的熱情。社會流行文化和觀念的變化,學藝術的人往往受到名利場的影響,帶著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迷茫。如此狀況,自然造就了價值的全面貶值,社會的全面浮躁。
    
    夏學鑾:社會流動分為水平流動和垂直流動,“藝術考試”正是社會實現流動的一種方式。家長投資,寄希望于孩子,希望通過孩子參加考試、畢業后獲得豐厚經濟收入,改善、改變家庭的社會地位。但值得注意的是,藝術類高考類似于“選秀”,淘汰率非常高,付出不一定能得到回報。而且,并不是人人都能當藝術家,對不適合搞藝術的孩子,趕鴨子上架是不對的,要給他們自主選擇其他專業的機會。
    
“被動失業”和“自主擇業”的兩難
    
    書亞:藝術考生選擇自由職業是被迫的,是改變自己初衷的選擇。比如,我們班以前的同學大多數都從事了和本專業無關的職業,是社會的就業形勢使藝術生改變了從事本職業的初衷。
    
    劉碩:現在社會上流行著這樣一種觀點,藝術類學生不好找工作。我認為,這樣的說法既不準確也不負責任,對學生來說,主要看你的目標、你的愿望是什么,你的想法是不是切合實際。
    
    比如你是學導演的,大部分人不太可能一畢業就做導演。做導演除了需要努力、需要機會之外,還需要一個時間的積累,也就是你的閱歷、經驗不斷地豐富。那么在你還不能當導演的時候,你可以先找一份工作先干著,畢竟生存還是第一位的。有些學生非電影不拍,非要在北京呆著哪怕漂著,那找不到工作就是你自己的問題了。
    
    陸紹陽:藝術類畢業生完全可以憑他們的特長在社會上立足,不需要體制來保障。在剛剛離校的時候,必然有一個積累期,保持平常心,只要一步一個腳印走,是完全可以闖出一條自己的路的。
    
    夏學鑾:政府做了大量工作,支持創業園區建設,解決藝術類學生的就業問題。藝術類專業應該多學點其他的應用技能,這樣可以在本專業無法就業時,迅速找到工作。
    
過來人談經驗  選報專業勿盲目
    
    李曉雨是2006級中央美術學院學生,她參加過兩次藝考,“第一次是因為報考中國畫專業,但其實我的風格并不符合中國畫嚴謹的大家風范”。第二年藝考,李曉雨找準自己的特點:靈活的筆法,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報考了北京理工大學、中央美術學院等高校的設計專業,并被兩所學校同時錄取。
    
    “選報專業,在知道自己喜歡什么之外,更要清楚自己的特質適合什么專業。適合是最重要的。”李曉雨說。
    
慎重選擇培訓班
    
    陳爽2003年以高分進入中國傳媒大學編導專業,他表示,選擇培訓班要慎重。比如以編導班為例,教師職責在于教授應試技巧,剔除考生面試中的軟肋,培養學生以語言、眼神以及肢體動作與考官進行良好溝通的能力。因此,培訓班教師的素質十分重要,由“草臺班子”組成的培訓班反而容易把考生教壞。
    
警惕“中介”騙局
    
    “塞錢是最不值得的。”上海戲劇學院的劉坤表示,他有一位同學曾經想進入北京電影學院,聽信傳言,通過各種途徑,找到了一個所謂畢業于北影,與招生負責人非常熟悉的圈內人,最后連初試都沒過。后來,他們多方打聽到,這個“圈內人”是專職以社會“中介人”的作用騙錢的,像這樣的騙子在藝術考試中屢見不鮮。
    
文化課不能“短腿”
    
    北京某職業培訓機構沈老師班里成績最好的學生叫小夏。去年,小夏在專業考試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自認為進入清華美院沒什么問題。但卻因為文化課成績不佳而落選。
    
    “過分注重專業課,忽視文化課成績在藝術考生中的現象非常多。”沈老師認為,專業考試和文化考試是走入藝術名校的兩條腿,萬萬不能“短腿”。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藝術院校更加注重考生的文化素質,因此,藝術考生在準備專業課的同時,“咬緊”文化課成績。
    
相關鏈接2009藝考“關鍵詞”
    
    拿藝術當“干糧”
    
    網友zara在網上論壇上感嘆,藝考熱持續高燒,眾多赴湯蹈火的考生,其動力來源不是對藝術的天賦和熱愛,目標并不是為藝術獻身,而是看中了藝術專業對文化課成績要求較低的“好處”,他們想爭取先跨進大學的門檻,這樣就能為將來保住一個飯碗。
    
    隱形就業
    
    北京電影學院黨委副書記王黎光在2009年招生通訊中表示,諸多藝術院校存在學生“隱形就業”的情況。個別同學畢業后從事看似與藝術無關的職業,也是很正常的。這就像基礎教育中的數學教育一樣,生活中大部分人都不是要去做數學家的,而數學卻能培養人的思維結構和邏輯能力。所以,不必要求畢業生去做什么,能做好任何一件事,學校都會為他們感到無上榮光。
    
    北生南移
    
    北京電影學院2009年度導演系停招,導致考生趕赴中央戲劇學院、中國傳媒大學,甚至上海戲劇學院報考相關專業,形成了浩浩蕩蕩的“長征”大軍。網友把此現象戲稱為“北生南移”,即北方的考生跑到南方來參加考試。
    
    多校考霸
    
    今年有一名考生被稱為“藝術類考生的考霸”,他填報了60所院校,平均每天考一所大學,前期的各項投入就達到20萬元。
    
    招生專家認為,考生到底應報考多少所藝術院校其實很難說清,但考生深思后再選擇高校是必要的,畢竟考生盲目應考既無意義地放大了藝考的“盤子”,還增加了自己的經濟壓力。
    
    潛規則
    
    南京藝術學院影視學院副院長錢態表示,所謂的“藝考潛規則”在一定范圍內的確存在,但是,大多數藝術類院校依然是本著公平競爭的原則“依才錄取”。他認為,藝術院校教師私自收學生、開辦考前輔導班,和“托熟人”“找關系”形成的社會“考試中介”是“藝考潛規則”的兩大基本方式。

美術圖庫    09年美術成績查詢

掃碼關注美考官微,獲取各省統考信息
美術生的報考神器:美考網—美術高考報考指南

← 輸入專業分,測測你想上的學校,需要多少文化分?
← 實時發布最新的藝考資訊,解讀藝考最新政策、招生簡章、錄取規則。
← 解答在藝考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全程提供藝考報考最佳方案。

免責聲明
(一)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二)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郵件:mkaocn#163.com (發郵件時請將#替換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兴县| 六枝特区| 叶城县| 南乐县| 措勤县| 定安县| 娱乐| 宝丰县| 门源| 建平县| 万州区| 双柏县| 洪雅县| 文昌市| 北安市| 南通市| 土默特左旗| 积石山| 皋兰县| 临桂县| 崇仁县| 丽江市| 镇远县| 泰来县| 谷城县| 蓬安县| 海伦市| 绥化市| 常州市| 睢宁县| 商丘市| 日照市| 湘阴县| 龙川县| 漳浦县| 綦江县| 肇源县| 财经| 乌恰县| 佛山市| 武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