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藝術考試正如火如荼地進行,高燒不退的藝術類高考再次成為聚光燈下的焦點。藝考連年升溫,讓大家趨之若鶩,原因是什么?是對藝術的追求?是對就業前景的信心?還是僅僅看中了藝術專業對文化課成績要求較低的“好處”?
“另辟蹊徑”跨進“象牙塔”
“我選擇走藝考這條路,是由于自己的文化課成績太低了,如果像其他同學一樣參加高考很可能上不了本科,最后決定半路出家學習美術。”石家莊市某中學高三學生陽陽坦然地說。唐山師范學院音樂系教師楊勝利表示,“藝考”如今已被不少學習成績不理想的考生或家長視作了考大學或考一流大學的“終南捷徑”。
“藝考熱”之所以持續處于沸點狀態,讓眾多高考族趨之若鶩,楊勝利分析說,關鍵的一點在于藝術類考生的文化課要求相對較低,從2007年普通高校招生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來看,第一批本科院校美術(文)和體育(文)文化課分數線為301分和291分,比普通文史類的考生要少200多分,錄取分數上的懸殊對學生無疑具有巨大吸引力。正是這一巨大的落差,促使相當多的考生走進藝術類學校培訓一年半載,更有甚者學習了幾個月,學些簡單技能和應試技巧,而后參加藝術類考試。據上海師范大學謝晉影視藝術學院統計,2005年報考該院藝術類專業的1000多名考生中,80%沒有藝術特長;2006年的藝術考前輔導班中,90%的學生沒有任何藝術基礎;2007年雖然情況有所改觀,但總體上還是不盡如人意。
“很多美術考生其實是半路出家,想另辟蹊徑跨進高校門檻,他們甚至是缺乏基本技法,色彩敏感性也不高。”石家莊東方美術學院院長甄忠義說,文化課成績不高,專業又沒底子,真是讓人擔憂呀!
“終南捷徑”逐漸變成“獨木橋”
在筆者隨機采訪中發現,許多學生和家長把報考藝術類專業看成是走進“象牙塔”的一條捷徑。然而溫度不減的“藝考熱”令他們感到壓力很大,甚至有些后悔。面對人潮涌動的藝考大軍,許多參加藝考的考生無奈地說:“沒想到這條捷徑現如今也變成了‘獨木橋’。”
某高校招生負責人說:其實藝術類高考的錄取率遠低于普通類,據江蘇省教育考試院此前公布的統計結果,2007、2008年連續兩年參加美術考試的人數為4萬多人,而最后被錄取的包括本科和高職估計有2萬多人,也就是說升學率在50%,而普通類這幾年固定在70%左右。這證明,這條大家都認為的高考捷徑其實更難走通。
在石家莊市自己辦畫室專門對藝術考生進行考前培訓的張老師介紹,他目前帶的學生共有40人。這40名學生中不到一半學畫時間在一年以上,還有一部分學生學畫的時間是從秋季開學起,到考試時僅僅幾個月的時間。美術其實很注重基本功,你畫的時間越長,你的功底越深,況且,現在走這條路的學生實在太多,對文化課和專業課分數線的要求相應被提高了,這條捷徑也不好走。
未來就業顯隱憂
藝術類考生的人數較前幾年增多,但就業率卻并不樂觀,是未來就業的隱憂。問及就業率,大多數學校都諱莫如深,由于不少藝考生是“半路出家”,本身就“修藝不精”,加之整個就業市場壓力,目前藝術生求職并不樂觀。
筆者采訪發現,音樂類畢業生一般主要的去向包括學校、廠礦企業、文化事業單位;美術類畢業生則大多參與一些工業設計、廣告設計、美術編輯、室內裝潢之類的工作。此外,還有大量畢業生最后選擇了“漂”在社會上,成為藝術個體戶,有的往屆生甚至在家“待業”。
小春是省城某高校剛剛畢業的美術專業大學生,四處奔波找工作,簡歷不知道投了多少份,但都石沉大海。她說:“招我們專業的單位實在太少了,工作不好找,即使是簡歷投到用人單位,聽說自己的專業,馬上被拒絕了。”找不到固定工作的她現在只能在藝術培訓班短期代課,暫時維持生計。
業內人士認為,造成藝術生就業難的原因,主要與藝術招生和報考呈現非理性的狀態有關。藝術類專業的社會需求比較小,目前已基本呈飽和狀態。即使一些大城市,對于藝術生的需求也非常小。如今各個高校都在開設藝術類相關專業,這就意味著藝術類專業的就業將越來越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