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江西有2.35萬人報考藝術類。從2月2日開始,全國便有365所院校在南昌5個考點陸續開考。“少的要考八九場,多的要考十八九場”,為了多拿幾個學校的“合格證”,不少藝考生們要“打一槍換一個地方”,進行一個多月的“鏖戰”。
![]() |
![]() |
![]() |
報考報18-19所學校提高命中率?
今年這個春節,在省建材市場做生意的詹先生過得沒有心思,從大年初六開始,兒子為了參加藝術專業考試,就在南昌五大考點來回穿梭報名趕考。連續苦戰一個月,讓平常對兒子嚴厲的詹先生也心痛起兒子來。
“兒子班上的老師說,要報18所到20所學校,這樣才能提高命中率。”見記者有點吃驚,詹先生解釋道,“報考10多所學校一點都不稀奇,好的、中等的、一般的學校每個檔次的報3所,這就起碼要考9所學校。”詹先生對老師的建議表示認同。
一位藝術學校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報考10多所學校比較恰當,如果文化、專業比較好,報五六所也行,但不能全部都報名牌學校。當然,家里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建議還是多報幾所更保險。
轉戰單槍匹馬跨越五個省份!
2月7日,在南昌大學科技學院考場,浙江師范大學的考試正在進行中。考場外早已排起了長隊,許晴站在長長隊伍中,她告訴記者這是她今年參加的第一場考試。還記得去年第一場考試是在北京,那天早晨8點,學院里已經排起了蜿蜒十幾米的隊伍,與長長的隊伍相比,家長的陣容更為龐大。個性獨立的她孤軍奮戰,她說:“家里是工薪階層,并不富裕,父母都要求陪考,但我更愿意自己獨立,今年考試路線我都編好了,在南昌考完后天就要到武漢了,再從沈陽到杭州,然后到南京,估計要跨5個省份。”
劉海浪,一位來自吉安農村的小伙子,為了圓夢,留守南昌兩年。去年他因填報志愿出錯,錯失良機。他在南昌租下房子,潛心學習。盡管如此,從他的眼神中還是流露出了幾分迷茫,他說:“去年一個月的時間考了8所學校,花費了近兩萬元,真是不堪回首。今年決定要考15所學校,目前已經參加了陜西科技大學和安徽黃山學院美術考試,這幾場考試參加的人數都是上千人,而招生僅40人,競爭壓力很大。”他真希望手中的校考準考證能變成專業合格證。
砸錢多的兩年花費了20萬!
詹先生的兒子是去年8月轉學一所私立全托學校開始學習美術的,一個月光學費住宿費就要1200元,這還不包括畫筆紙張材料費、伙食費,現每所學校報名費在150元-180元之間,報十多所學校就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相對來說,占據“地利”優勢的詹先生花費算少的。吉安來的張先生請了一個月的假,陪著女兒來南昌考試,他找了一家便宜的旅館,但一晚也要100元,粗粗算一下,光這趟來南昌考試,各項費用就要七八千元。2月6日中午11:40,在南昌十八中學校園等候女兒考試一上午的他,領著走出考場的女兒走進系馬樁街道上的一家面館,來兩碗熱湯面算是解決了午飯。
還在去年暑假時,王女士便為即將進入高三的女兒謀劃起來。先是經朋友介紹,找了一個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老師輔導,上廣播電視編導專業課程,一天八小時,連上一個星期4000元。今年春節前,臨近考試時,她又找了一個老師指導,每小時200元,4個小時是起點。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像許晴這樣單槍匹馬應戰的考生鳳毛麟角,而一家幾口齊上陣陪考的情況更為普遍。九江的家長廖先生坦言:“孩子考了兩年,一家人也就跟著‘漂’了兩年。”去年孩子放棄省內一所學校,決定重考,于是一家三口把家搬到北京,送他到北京學繪畫。廖先生說:“在北京,一個月房租要兩千元,孩子的學費一周上千,加上一家人的生活費,一個月消費過萬元。”廖先生說,為了孩子的藝考,他已經花費超過20萬元了。
提醒報考根據自身實力和錄取原則
這么多學校在南昌招考,到底報多少學校才合適?有關人士提醒考生及家長,首先要問清楚該校在江西招幾人,二是搞明白學校的錄取形式,文化分、專業分各占多少比例,有的學校是三七開(即文化分占30%,專業分占70%),有的是四六開,有的是五五開;三是報多少學校應根據自己的文化及專業實力,以及院校所在的全國位置合理選擇,避免盲目趕考耗費太多精力和金錢。
藝考
還是“非誠勿擾”!
并不是每一個走上“藝考”道路的學子都熱愛藝術,八成藝考生是為了圓大學夢。由于藝考對文化課的要求相對較低,不少學生和家長便毫無猶豫地搭上了這輛能通向高校的“順風車”。但是隨著藝考大軍規模的迅速擴大,藝考,這個曾經被許多人認為是通往高校的捷徑,如今卻演變成競爭更為慘烈的“獨木橋”。
高校之門絕不是靠著考前“臨陣磨槍”就可以輕松而入的;藝術之峰更不可能是憑著一紙證書就能迅速攀登。無論“入門”還是“登峰”,都無捷徑可走。當“捷徑”和夢想遭遇現實時,那些來年還打算參加“藝考”的考生們,是否應三思而后行。藝考,還是“非誠勿擾”!
過來人談藝考
從一個考場奔向另一個考場
辰子: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08級戲劇影視設計專業學生
這幾天,回家鄉度寒假的我,看到街頭背著畫板匆匆趕路的藝考生,不免想起去年的此時,我也和他們一樣,從一個考場奔向另一個考場。
藝考生多為半路出家
臨近高二暑假,班上不少同學萌發了考藝術類的想法,一是按此時的成績要考上一所好的大學很難,二是藝術類的許多專業非常吸引人,就業前景也不錯。2007年國慶節一過,邀上幾位好友,遠赴杭州,進入了中國美院的考前培訓班,踏上了我的藝考之路。班上有來自江西﹑浙江﹑湖南等地的幾十名學生,大多數是第一次接受藝考專業指導,有的人連畫筆都不知怎拿,就匆忙上陣,但為了理想,為了家長和老師,也只好硬著頭皮上。
艱苦程度超乎想象
多數學生由于基礎差,除了正常上課外,晚上在畫室一待就到下半夜,歲末年初,屋外冰天雪地,坐在沒有空調的教室,有時真想哭。一天畫十幾個小時很正常,但有時還是被老師罵得鼻青臉腫。離開了精心呵護自己的父母,吃不好也睡不好,洗澡都沒熱水,那時很多學生動搖過,有的實在受不了,打起包裹回家了,有的逼著家長來陪讀,好在自己咬咬牙挺過來了。
競爭激烈名校難上
經過幾個月的強化培訓,大家順利地通過了省聯考,開始沖擊自己中意的學校。省外高校的校考大多數在南昌設有考點,但有些學校只在本校考,為此,老爸陪著我在杭州﹑上海等地也參加了五六場考試。期間來自全國各地的考生之多,讓人瞠目結舌。中國美院在當地報考的就有六萬余人,加上外地考點,僅此一校,考生就超十二萬之多,而錄取人數當年只有區區1200人;浙江大學﹑復旦大學及南京的幾所大學,錄取率都不到百分之一。
陪考家長
藝考:難、累、貴
萬根富:南昌市塘山鎮公務員
如果讓我形容藝術高考,我覺得用三個字概括較為貼切,那就是:難、累、貴。前年,女兒與我深談了一次,她說她對首飾設計很感興趣。剛聽完她的想法,我一開始還很高興,后來變得沉默了,心里總在想一件事情,首飾設計專業的學校哪個最好呢?哪個學校又是最適合女兒的?
為了盡可能多地了解信息,也是為了不分女兒的心,我把身邊熟悉的人都找了一遍,幾乎沒人聽說過這個專業,于是我開始學上網,到網上去了解各個學校專業情況,后來無意中了解到中國地質大學有首飾設計專業,是個不錯的專業。到了報名的時候,我帶著女兒來到北京報名并考試,考完后,從女兒眼里看得出她喜歡這個學校,“爸爸,我不想報考其他學校,只有這個學校才適合我。”當時,我不知道是高興還是失落,因為藝術考生一般都是報考十多所學校以提高命中率。
去年女兒沒有考上大學,這是我意料之中的,因為女兒沒有深入了解這個專業的特點,也沒有進行過有意向的培訓。于是,去年8月我和女兒又一次來到北京,通過朋友幾經周折才聯系到了首飾設計專業的老師進行指導,在北京一待就是兩個月,剛開始是住賓館,后來干脆租了一間房。由于工作忙我只能陪女兒一周時間,然后由妻子請假輪流陪讀,期間的費用我都沒有仔細算過,也無法計算,做父母的只要子女未來好些,做什么都值。
再過幾天我又要和女兒到北京去了,前些日子我悄悄打電話咨詢過,才幾天時間,中國地質大學的首飾設計專業報名人數已過千了,這對于女兒來說又是一場艱辛的考試,而對于我更是一場心理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