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吳長江的時候,中國美協剛剛搬家,事務很多,不時有人進來請示問題。
2009年金融危機,很多中國當代畫家的作品價格直線下降,有人稱這是神話破滅,吳長江認為很正常,他說:“藝術創作沒有捷徑可循,唯有努力與執著。美術家不僅要研究繪畫規律,更重要的還是要下苦功,倘若是依靠包裝炒作起來的,不過影響一時。大浪淘沙,最終什么樣的作品能流傳下來,還要看作品的藝術性,看它是否表達了時代的精神內涵,而這一方面,又不僅是光下苦功就可以奏效的。”
吳長江認為中國當代的美術家更應該做的是多下苦功,提高藝術本身的修養和水平,研究藝術創作的規律,創作真正能反映時代特色的作品。不然就會脫離時代的步伐,被生活所背離。
吳長江簡介:
1954年9月生于天津,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名譽院長,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自1980年至今,赴青藏地區寫生30余次,足跡遍布高原的每一個角落,創作了大量精美作品。舉辦個人素描和版畫作品展覽二十余次,參加國內外版畫專題展以及綜合性展覽六十余次。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廣東美術館、江蘇美術館及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德國路德維希博物館、日本日立市鄉土博物館、比利時安特衛普美術館、美國波特蘭博物館、挪威國際現代版畫博物館、西班牙馬德里自治大學、日本日中友好會館美術館、英國牛津大學阿什莫林博物館、德國海德堡選帝侯博物館、奧地利維也納青年美術館等中外著名博物館收藏。出版個人畫集有:《吳長江人體素描選》、《吳長江西藏速寫》、《現代藝術家風范—吳長江人體素描》、《吳長江的世界—西藏人的生活素描集》、《吳長江青藏高原畫集》、《中國素描經典畫庫—吳長江素描集》、《中國當代素描畫風—吳長江素描》《高校名家教學范畫—吳長江素描集》、《吳長江素描集—青藏高原行》、《吳長江作品選集》等十五冊。
市場下降很正常
晨報:金融危機之后,中國當代畫家的作品價格下降很多,您怎么看?
吳長江:市場價格下降很正常,有些畫的價格太高。并不是所有的作品本身的價格確實值那么多,很多都是市場包裝炒作起來的,快速出產品顯然是違背藝術規律的,這些炒作、包裝的作品可能會影響一時,但是終究不能流傳下去。我們看所有能流傳到現在的經典作品,有哪一個是炒作起來的呢?意大利有一家著名的出版社,他們出了一個大師系列的巨型畫冊,基本上都是選擇歷史上的各個時期成名大師。最近這套文獻畫集增加了一本新書,這就是墨西哥大畫家里貝拉,里貝拉的藝術創作方式可能與西方人不同,但是人家愿意在大師系列里加入他,原因就在于承認里貝拉在藝術上的成就。更重要的是因為他的作品中表現了墨西哥民族反抗壓迫的歷史,表現了這個民族不屈的精神。
晨報:前幾年的價格熱也造成了收藏熱,收藏者為什么也是價格熱的推手之一?
吳長江:我在日本進修的時期是九十年代初,正好是日本經濟發生泡沫現象并下滑的時期,那時候很多日本名畫家的作品價格都有很明顯的下降,有的甚至降到了一半。我們現在國家實力越來越強,美術家也因此受益,以前中國美術家的作品是外國人買,現在大部分還是中國人自己收藏。這一次的下降,一熱一冷,對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冷靜分析的機會。我們要做什么樣的收藏者?我想收藏什么樣的美術作品?自己首先要喜歡,并應有一定的研究,不能帶有股票升值的心理;如非自己看中的,更應明白別人的眼睛不能替代自己的眼睛。
美術家要了解今天中國社會的發展
晨報:現在社會發展非常快,隨時都在變化,您認為作為一個美術家,應當以什么樣的態度去應對?
吳長江:藝術永遠都要表現時代的步伐,這要求藝術工作者要認真觀察生活。現在很多畫家去采風也好,寫生也好,無論去農村還是工廠,很多仍留在表面。實際上我們的社會,我們的生活遠遠不僅僅是農村和工廠。時代在發展,有很多新人新事需要我們了解,認真深入思考;社會趨向多元,新的社會現象隨時都在出現,隨時都在變化,藝術表現也越來越困難,這要求藝術家要有更多的生活閱歷,要從更多的角度去觀察社會,發現社會的變化。我想當代藝術的發展,應該是研究當代的問題,包括在表達方式、表現形式等方面的創新,發揮各種力量,做到與時代同步。
晨報:與時代接軌之外,中國畫家在和世界的接觸交流上應該也很多吧?
吳長江:就美協來說,解放后我們的美術類學生赴國外留學已有幾十年的歷史了,去年開始組織的“中國中青年美術家赴海外研修”專項活動,在我國尚屬首次。共派遣8位美術家出國研修,這個在美術家中很有影響力,效果也非常不錯。專項活動每個人資助8萬元左右的費用,這個標準應該是很高了。今年還將組織評選第二批,我們正在籌備組織確立考察命題,將在秋季最后確定研究人員名單。這個活動的意義是為中國美術的未來儲備力量。
美術家應該下苦功
晨報:對于當代美術家,你認為最重要的是什么?
吳長江:藝術創作是人類文化的結晶,所有經典的藝術品,肯定是刻骨銘心的,藝術家不但要遵循藝術本身的規律,還要能下苦功,耐得住寂寞。現在很多人追求短期快速成名成家,功利心太強,想著怎么就能一朝成名,但是不付出的心血和辛苦,哪里來的成功?
我想美術家創作一個好的作品,應該具備這兩個條件,研究藝術規律,這是創造性的前提。然后多下苦功,多認識社會,這才能有好作品問世,閉門造車,是創作不出來好作品的。
晨報:您對于當代的年輕畫家,有沒有什么樣的建議?
吳長江:美術創作是手工勞動與思想的完美結合,注重的是眼手意的積累、結合,以及升華。我想這三個方面,手是技術上的深度,要經過刻苦的磨煉才能達到,眼是觀察世界認識世界的深度,藝術家要緊跟時代的變化,發現這些變化中的一點一滴。意則是思想的深度,藝術家不僅僅要思考藝術本身的東西,更重要的還是要思考時代,思考社會,思考世界。
要知道傳統文化的重要
晨報:中國畫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現在傳統文化很熱,對于中國畫,我們應該用怎樣的態度去面對?
吳長江:我對中國畫沒有深入的了解,就說點直覺。只有了解、知道我們的傳統文化的重要和精彩,我們才能有發自內心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不了解傳統文化的重要,這種自信心就不會是發自內心的。就藝術來說,傳統藝術博大精深,它是中國人的思想、生活觀的結合,應該好好珍重并認真研究,盡最大力量去普及。
晨報:前不久有人建議高考用毛筆寫作文加分,您覺得在普及工作上,應該是一個什么樣的方法和態度?
吳長江:態度上重視和普及我非常贊同和支持,至于方法上其實可以很靈活,根據形勢來考慮就可以了。實際上,這個普及工作我認為不是短時間能完成的,需要很多人的努力,很長時間的培養。像我們這一代人,對于傳統文化教育的根基很淺,更不用說如何傳授給年輕人了。可能用毛筆寫作文有困難,但是學習傳統藝術的方法很多,可以慢慢做,一點一點累積,總有做好的時候。
更多藝考信息請訪問:藝路網藝術高考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