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大學 三種途徑重選專業
東華大學今年計劃在滬招收本科生近900名,其中本科第一批理科450名、文科140名,另外安排藝術類、自主選拔錄取、高水平運動員、藝術特長生等特殊類型本科招生計劃近300名。
該校53個本科專業中有19個專業繼續實行按專業大類招生,在完成大類基礎教育后,可根據自身的發展目標、興趣特長和能力等,依據學分制培養計劃,自主選擇修讀本專業大類某個專業。新生(藝術類、中外合作專業除外)入學東華一年以后,可通過優秀生免試轉專業、特長生測試轉專業、普通生考試轉專業等三種途徑,有11%以上的機會重新選擇專業。
今年,東華大學新增的功能材料專業以及首批列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紡織工程、軟件工程、輕化工程、機械工程及自動化等四個專業都在上海市本科第一批理科中安排有招生計劃。
上海交通大學 重點行業試點“預招聘”
上海交大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中推出新舉,在重點行業的知名企業中成立了“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基地)”,安排企業對參與試點的學生“預招聘”,上海電氣、上海通用、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航天八院)、新奧能源、中航商用飛機發動機有限公司等20余家企業加入此行列。上海交大學生在大二年級可有機會進入“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基地)”,開始校企聯合培養計劃,讓企業和工程師成為培養學生的分校和導師。
同濟大學 “4+2”模式擴大專業范圍
同濟大學今年擬面向全國招生4400人。在上海地區公布計劃數為:第一批本科300人,其中理科175人,文科125人;此外,提前批本科、藝術類本科66人;面向上海地區還將招收高職護理專科生100人。此前通過自主招生選拔活動,在上海地區已經確定的自主招生對象,其計劃數不包含在以上公布計劃數中。
據該校招生辦公室負責人介紹,同濟大學今年將在去年15個工程類專業試行“4+2”模式(4年本科、2年碩士研究生)“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專業范圍,通過與100所國外知名大學、300家著名企業建立密切合作關系,共同培養高級工程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
上海外國語大學 本科新增土耳其語專業
今年,上外將在上海市招收本科生296名,其中文科119名,理科177名,此計劃數不包括保送生、自主選拔錄取學生;上外職業技術學院計劃招收172名,其中文科86名,理科86名。今年上外新增本科土耳其語專業,該專業設在上外東方語學院。
上外和新華社去年簽訂了聯合培養多語種國際新聞人才的戰略合作協議,共同培養多語種國際新聞與國際傳播專業人才。2011年,上外將在新聞學專業和俄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和日語等非通用語種專業中推行這一培養計劃。
上海大學 淡化新生專業身份
2011年上海大學將開展與實施按大類招生和以培養“人的全面發展”為核心的通識教育。
實行大類招生、第一學年末以競爭機制為主導的專業分流,學校通過分流時在各院系招生計劃的分配中引入“市場機制”,由學生的選擇來決定院系專業的發展,甚至去留。第一學年學生無專業身份,統一在社區學院學習和住宿,為學校通識教育創設基礎性的條件。進入大類、基礎班學習的學生,無專業身份,在通識教育平臺上經過一年左右的基礎培養。培養過程中學校注重學生的全面素質。學校將實施全校公共課程平臺為主、大類課程平臺為輔的通識教育人才培養體系。
上海師范大學 可輔修第二專業學歷
2011年上師大秋季安排本科招生人數5000人左右(其中上海2500人左右),高職(專科)招生500人(其中上海220人),有82個本科專業參加文、理、工、藝術、體育等專業的招生。
學生在校就讀一年后(除按協議招生的學生外),成績優秀的學生,可通過相關考試在全校范圍內再次進行專業的選擇;為了幫助學生成為復合型人才,學生還可自主參加第二專業雙學歷教育的學習以及輔修專業學士學位的學習。
上海工程科技大學 飛行技術專業擴招至100人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今年計劃在全國招收新生4640人,本科生3740人,其中,上海總計劃2050人,本科生1650人。工程大飛行技術專業今年擴大招生至100人,與本市四大航空公司東航、上航、吉祥航空、春秋航空聯合招生。
據悉,飛行專業體檢的首要指標是視力,然而本市青少年近視眼仍處高發現狀。據統計,本市小學生近視比率近30%,中學生近視比率超過60%,高中生近視比率則在80%以上。高中學生如此高的近視比率,導致報考飛行專業的考生人數明顯不足。因此,學校開始考慮到外地招收飛行專業學生,今年首次計劃在安徽招生20名,今后幾年計劃面向華東地區各省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