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近幾年一樣,藝術院校本科(一)和(二)的錄取最低控制線又上漲了。想讀好高校又難了。事實上,多數學生是因為文化成績不行而選擇學藝術,他們參加高考成本比普通考生多出十多萬元,但結果卻不一定好:有的是分數依舊沒過投檔線,有的則是讀完幾年大學找不到工作。
湖北今年有4.1萬考生報名參加藝術高考,如果按培養一個藝術類考生的成本10萬元算,今年至少有40億資金流入藝考市場。
40億的藝考市場
火爆的藝術類考試催火了藝考市場不僅藝術培訓班持續火爆,一些美術用品、樂器專賣店都跟著沾了光。
在武漢,無論是湖北美院、楊汊湖省考試院考試基地還是漢口鐵中,周邊有不少美術用品店,老板說每年春節后的生意最好,僅畫板、畫架、馬扎等考試用品每天能賣上百套,有時候一天的營業額能過萬元。
相應的,目前專門從事藝術類培訓的機構非常多,培訓價格也因專業和老師的不同而不同。以美術培訓為例,同樣是一對一,每節課45分鐘的收費標準不同:大學生教一般是200元左右,講師一般是500元左右;而教授一般都是1000元左右。
如果一個藝術考生成本均價10萬,今年湖北有4.1萬考生報名參加藝術高考,那么藝術高考創造的市場價格超過了40億元。
10萬元鋪出的藝術路
來自大慶的張恒生春節后看見女兒張少華的專業課合格證書時,并沒有太多的喜悅,用他的話說,“這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
張少華的學習成績一直在班里中下游徘徊,而她上大學的愿望又十分強烈,于是就選擇了考美術類院校。
從去年3月份開始,張少華一直突擊專業課,各項學費加起來大約要3萬元。與此同時,她也提前開始了獨立生活,吃住的費用每月1000多元。還有紙筆顏料費,一年花去了萬余元。補課費花銷就更大了,大概有兩萬元。
這些費用也只是在校期間要花的部分,還有四處趕考的費用。為了多一些考中的機會,張恒生給女兒報了5所學校,而這在藝術類學生中竟然還屬于少的,“報十多個學校的學生多的是,路途近的坐汽車、火車,遠的就得坐飛機。”張少華說。
張恒生算了一筆賬:他和女兒去北京、上海、湖南等地趕考,去趟北京考試三天,兩個人省吃儉用花了3000元;上海是坐飛機去的,來回的機票加住宿大約6000元……
“一個藝考生再怎么省也得花出10萬?!彼f。
“高血本”并非都有高回報
這種高成本“曲線救國”并非有高回報。中國社科院2009年《社會藍皮書》中的就業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大學生就業率最低的幾個專業,藝術類專業首當其沖。
一面是每年的藝術生人數居高不下,另一面是藝術生就業難。
楊云鐘2009年畢業于遼寧一所大學的美術專業,現在我市一家廣告公司負責平面設計工作,月薪2000元。據他了解,目前他的大學同學中還有約20%沒找到工作,有工作的大部分收入也不高。楊云鐘說,他不敢輕易換工作。畢業半年后,他開始懷疑自己當年選擇學習藝術是否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