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狀:自7月30日起,2011年社會藝術考試拉開帷幕。來自我市文化部門的資料顯示,2007年我市考級人數為1679人,隨后逐年攀升,而2011年截止到8月9日的報考人數已有2808人,保持了10%左右的年均增長度。
疑問:家長孩子如此熱衷藝考的背后是什么?證書的含金量有多高?未來的市場方向如何?記者進行了相關調查。
培養興趣學才藝 考級向鄉鎮擴展
8月8日,烈日當空,雁江區文化館人頭攢動。16歲的肖冀北坐在過道上拉著小提琴,正在為9日的藝考做最后的沖刺準備。
“上高中后就比較緊張,練琴時間減少了,多練一會機會就大一點。”肖冀北是高一的學生,學小提琴已經6年,已達小提琴9級。他說,如果后天藝考過關,他將完成小提琴的全部學習,準備學習鋼琴。“多掌握一門才藝,對自己將來就業和升學都有一定的好處。”
按照父母和他自己的想法,學琴一是為自己喜歡,培養興趣,二是為今后的高考和就業做準備。“我媽媽說,如文化課不好的話,還可以參加藝術生高考。找工作時,多一門才藝也增加了就業的砝碼。”肖冀北坦言進入高中后學習壓力增大,但仍保證每天1個小時的練琴時間。在藝考時也沒有逐級報考,而是采用跳級的方式。
原本只有城市孩子才熱衷的藝考,近年開始向鄉鎮一級擴展。8月9日,記者在雁江區文化館舞蹈免費培訓班見到陪著女兒來上課的張紅偉。家住碑記鎮的她告訴記者,從今年上半年開始,為了讓女兒每個禮拜都能上舞蹈課,她每周末都陪著女兒趕車到城里,上完課再回去。今年藝考前的集中訓練,接連往返城里20天。“我家庭情況不太好,但我也不想讓女兒輸在起跑線上,學跳舞可以鍛煉身體,也可以培養氣質,以后進什么單位,多一門才藝也更受歡迎。”
為考級花費不菲 考完一門需七八年
四川省社會藝術考級有不同的級別,音樂類十級,舞蹈類十三級,美術書法十一級。把每門級別過完,需要花費多少時間和金錢?
簡陽市城區一位家長向記者透露,她女兒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學習舞蹈,目前已達9級,包括花費和考級,每年的花銷大概在三千以上。“四年下來已經用了兩萬多。”
雁江區文化館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在資陽市從事藝考培訓的培訓機構80%為私人開設,收費標準視教學水平有所差異。其中,雁江區的收費水平略低,舞蹈每學期為360元,美術每月60元,小提琴每月100元,上課時間基本相同,周末一節,每節1.5小時,寒暑假集中培訓費用相同。如果從小學開始,一般到到初一初二才能考完,小提琴和鋼琴需要更長時間,這樣一來,僅培訓和考證的花費就已經過萬。“這個都是最保守的估計,簡陽靠近成都可能會更貴。”
通過率九成以上 十級也是業余水平
家長和孩子如此熱衷的考級,考完后水平到底如何?雁江區某知名的舞蹈老師透露,舞蹈類有十三級,一般孩子考到十級就不再繼續,即便全部考完,也是業余水平。簡陽某鋼琴老師直言:“即便是十級了,并不等于十級內容你都會,只能說明考試的曲子你會了。”
這位鋼琴老師透露,無論是哪個類別,在一年的培訓時間里,有9成時間在進行基本功訓練,而在考試前夕,各培訓老師都會進行幾十天的集中培訓,專門訓練考試的內容,以提高考試的通過率。
以前,資陽市內只有簡陽一個考點。隨著2007年后雁江參考人數的逐漸增加,雁江設立了分站,考試的評委由省上指定的三家中介機構組成。來自簡陽文化館的數據顯示,資陽市連續三年舞蹈類的各級別考級通過率為100%,音樂類90%,美術和書法達到95%。“一般只有到高級別會有個別的被刷下來。”簡陽市文化館考級負責人說,即便如此并不妨礙家長和孩子的參考積極性,“培訓都是跟著私人學,那么這個社會考級正逐步成為檢驗教學質量的‘試金石’。”
取消考證是方向 免費培訓首試點
文化部、財政部2011年五號文件指出,全國文化館要實施“零門檻”,不僅免費開放,普及性的文化藝術輔導培訓也將作為基本文化服務項目免費向公眾提供。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沒有培訓費、沒有報名費,把社會藝術考級作為百姓的文化權益嘗試免費考試,同時提高免費考級的門檻,將是未來社會藝考的方向所在。
作為資陽市首個免費培訓的試點班,8月3日在雁江區文化館開辦,為期兩周的暑假免費集訓培訓班包括了少兒舞蹈、器樂、美術、寫作以及成人書法、聲樂等13個項目15個基礎性培訓班。在發了一千多份傳單后,僅一天時間,除了鋼琴和二胡個別難度高的培訓班,每個班的報名人數都是爆滿,原本計劃培訓200人猛增到300余人。
“從報名看,效果非常好,至少都愿意來學,群眾有這個需要。”區文化館負責人說,此次報名的學生中有50%的人是從未學過的,而有35%是農民工子女。“我們要給予農民工子女一個學習的機會,也給予那些想培養孩子興趣的人一個試驗的機會,試一下,看孩子到底喜歡什么,再去培訓班進行專門的學習。”
家住寶臺鎮張家壩村的劉坤蘭正是抱著這種心思來的,她給7歲的女兒報了一個舞蹈培訓班,學了幾個月似乎沒什么興趣。此次正逢免費培訓班開辦,她又給女兒報了個美術班,“學了差不多一周,女兒似乎更喜歡美術一點,如果學完兩周她說更喜歡美術,以后就轉到美術班去學習。”
而范婆婆則表達更加直接:“如果一直都有免費培訓班更好。”本報記者 鐘美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