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鄭州點擊查看鄭州及更多城市天氣預報3月12日專電(記者郭久輝 張曉晶) 眼下,藝術類院校在全國各地的招考正緊張進行。記者探訪北京點擊查看北京及更多城市天氣預報、鄭州、濟南點擊查看濟南及更多城市天氣預報等地一些考點,各考場都擠滿了考生和家長。而在備受關注的“藝考熱”現象背后,從考生參加專業培訓、擇校報考、應試到錄取等各環節,已經形成了一條家長“燒錢”的利益鏈條。
考前培訓:拉關系的開銷比學費還多
藝考連年升溫,很多家長把藝考當作進入高校的捷徑。鄭州市一個考美術專業的男生家長告訴記者,她兒子文化課成績不好,所以上高二時決定改攻美術專業。一年多前,她通過熟人把兒子送入某高校一位專業教師的個人“畫室”。這位教師是參與省統考出題和改卷的,很多人都想“投靠”他,沒關系根本進不去。他只收二三十名學生,每個學生一年的學費就上萬元。此外,平時經常給老師送點禮品、請老師個別指導、吃頓飯等,這方面的開銷甚至超過了學費。
一個去年考入一所本科院校舞蹈專業的山東籍學生對記者說,她在考試前參加了培訓班。這個培訓班是這所大學的老師辦的,一節課一二十個人,學生都是通過私下關系找到這個老師的。這個老師就是學校的考官之一,他們找老師上課就等于給他“送錢”。總共上了十幾次課,一節課兩個小時就要交200多元。
培訓課大部分時間就是練基本功,老師給糾正一下不規范的動作,指點一下為考試準備的舞蹈。參加這種培訓班的目的不是學習什么,因為沒考過這所學校,不知道怎么考,想通過培訓打探點“考試信息”。她說:“考試之前,老師看我基本功不錯,表示可以幫我疏通一下關系,要家里準備點錢。這筆錢是我藝考過程中最大的一筆支出。錢給了,心里就踏實了。”
中介“黑”掉家長多少錢
為了保險,總有一些考生及家長相信招生中介,花錢“運作”某個院校的專業合格證。
鄭州106中學是一所藝術特色學校,校黨委書記王瑞說,由于藝術專業教育不像文化課有全國統一的考試評價標準,考生對自己的專業水平心里沒底,這就給一些招生中介以可乘之機。他們往往以“幫助運作保證拿到某高校的專業合格證”為誘餌,把考生憑自身努力考取的合格證說成是自己“運作”的功勞,反過來向考生索取大筆的活動費用。
鄭州有一位考生家長說,這有點像“有病亂投醫”。去年他兒子參加了6所院校的專業考試,花了1萬元錢找中介重點“運作”一所院校。結果拿到了兩個沒讓中介運作的學校的專業成績合格證,而重點運作的卻沒拿到。中介人解釋說:“一是競爭太激烈,二是錢送得少。”這位家長嘆息:“自己找上門給中介送錢,最后只能是啞巴吃黃連。”
鄭州一位中學美術教師告訴記者,所謂中介有不少就是“圈里的人”,有的就是高校或中學的老師。以前,確有不少成績很一般的學生通過中介運作,步步打通關節,最終被錄取。因此才有這么多考生和家長效仿,不惜重金找中介。
山東一位藝術院校的負責人認為,藝術專業招生的一個特點是,老師有一定的招生自主權,在招生過程中,老師的主觀意愿比較突出。這樣做的目的是,使每個老師招進來的學生都能夠符合他的培養要求,這符合藝術教育規律。但同時,這種招生方式給了一些人不受監督的借口,也給考生和家長留下了為考取學校不擇手段的機會。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培訓班、中介機構聲稱能夠找人替考,可以幫助考生在考卷上做記號,能打通關系找評卷老師等,其實大多數只是騙術而已。
藝考的每個環節點都可能成為家長“使錢點”
來鄭州招考的某高校美術專業教師說,由于藝術專業考試不像高考文化課組織得那么嚴密,如美術專業,從安排考試模特、布置考場、監考、收考卷、評分到登錄成績等環節,各個細小的環節如果監督保密工作不完善,都有可能作弊。有些家長和工作人員就是想盡辦法鉆空子搞“運作”,這每個環節點都可能成為家長的“使錢點”。
記者調查發現,許多考生和家長對考試中“拉關系”“走后門”深惡痛絕,但又都希望自己能“拉上關系”。
來自南陽,陪女兒來鄭州考試的周先生告訴記者,當時認為藝考容易,便說服不喜歡美術的女兒學習美術,結果現在藝考比普通高考還難,而且里里外外的費用超過想象。周先生算了筆賬:學了近兩年美術,學費、畫具等花了近3萬元;僅來鄭州考試這十幾天,至少得花掉1萬元;為確保命中,報考了11所學校,報名費約需1600元;找了位輔導老師交費2000元;考試期間的住宿、吃飯,打出租車等每天約開支300元。周先生說:“這還是小錢,如果能找得到關系,幫助孩子考過關,就是送出去幾萬元錢,咱也認了。”
鄭州大學美術系副主任魏小杰說,近兩年,為體現公平,減少藝考中的腐敗行為,有關部門和高校也不斷增加監督手段,規范招生行為,如專業測試外聘專業老師作評委,對老師的資料嚴格保密等。河南今年實行了藝術類專業統考,就大大減少了中介運作的機會,減輕了考生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