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是藝術類院校在全國各地招考的集中時段,記者探訪北京、鄭州、濟南等地一些考點發現,考場擠滿了考生和家長。“藝考熱”為何“持續高燒”?
“藝考熱”緣何“高燒不退”?
2007年,山東普通高校藝術類報考人數達16.9萬人。河南報考藝術類專業的考生8.2萬人,比上年增加了四成。
一些高校藝術專業教師分析認為,除了明星效應、“一夜成名”的誘惑、熱愛藝術的青年人越來越多等原因外,眾多考生“赴湯蹈火”的動力并不是對藝術的熱愛,而是看中了藝術專業對文化課成績要求低的“好處”。他們想通過參加藝考跨進大學的門檻,取得高等教育文憑,將來有一個飯碗。
與此同時,大批高校受利益驅動,對藝考起了熱推波助瀾的作用。一些高校競相開辦藝術專業,大規模擴招,在前幾年生源不足的情況下,藝術類考生上線率高于普通類考生,而藝術類招生文化課錄取分數低于普通類專業,刺激了部分文化課成績不理想的考生紛紛加入藝考,導致目前藝考競爭比普通文、理專業激烈。
鄭州大學音樂系主任鞏偉認為,受利益驅動,高校藝術類專業擴招是造成藝考虛熱的一個重要原因。按照國家收費標準,本科藝術類專業學費一般每生每年1萬至1.5萬元,有的達到1.8萬元,這對辦學經費緊張的高校來說無疑是個“金礦”。為了“掘金”,近年來,高校想盡辦法開設藝術類專業,一些和藝術本來不沾邊的高校,沒有配備正規師資力量就招生。2000年以前,全國只有幾十所藝術類院校,目前,全國1000多所普通高校中,有700多所設立了藝術專業和院系。
一些高校熱衷到處設考點招生,收取報考費。作為藝考考點的鄭州一所中學的校長告訴記者,西南某高校美術專業計劃在河南招生百余名,報考人數達到6000人,每生報名費150元,僅此一項就收入90萬元。
“沒有錢,‘藝術’玩不起”
很多家長把藝考當作跨入高校的捷徑。鄭州市一個考美術專業的男生家長告訴記者,她兒子文化課成績不好,所以上高二時決定改攻美術專業,一年多前,通過熟人把兒子送入某高校一位專業教師的個人“畫室”,這位教師是參與省統考出題和改卷的,很多人想投靠他,沒關系進不去,他只收二三十名學生,每個學生一年的學費上萬元。此外,平時經常給老師送點禮品、請老師吃頓飯等,這些開銷也不少。
一個去年考入一所本科院校舞蹈專業的山東籍學生對記者說,她在考試前參加了培訓班。培訓班由目標大學的老師開辦,一節課一二十人,學生是通過私下關系找到該老師的。老師是考官之一,找老師上課就是給他送錢,總共上了十幾次課,一節課2個小時200多元,一節課老師就能收入4000元。
培訓班上課大部分時間是練基本功,老師給糾正一下不規范動作,指點一下為考試準備的舞蹈。參加這種培訓班的目的不是學什么,而是通過培訓打探考試信息。“考前培訓班花了兩三千元,不算多。考試前,老師表示可以幫助疏通一下關系,要家里準備點錢。這筆錢是我藝考過程中最大的一筆支出,錢給了,心里就踏實了。沒有錢,‘藝術’根本玩不起。”
來鄭州招考的某高校美術專業教師說,由于藝術專業考試不像高考文化課組織嚴密,如美術專業,從安排考試模特、布置考場、監考、收考卷、評分到登錄成績等,各個細小的環節如果監督保密工作不完善,就有可能作弊。有些家長和工作人員想盡辦法鉆空子搞“運作”,每個環節點成為家長的“使錢點”。
陪女兒到鄭州考試的周先生告訴記者,當時認為藝考容易,說服不喜歡美術的女兒學習美術,結果現在藝考比普通高考還難,而且費用超過想象。周先生算了筆賬:學了近兩年美術,學費、畫具等花了近3萬元,僅到鄭州考試這十幾天,至少花掉1萬元。為確保命中,報考了11所學校,報名費約1600元;找了位輔導老師交費2000元;住宿、吃飯,打出租車等每天約開支300元。周先生說:“這還是小錢,如果能找到關系,幫助孩子過關,就是送出去幾萬元,咱也認了。”
中介“黑”家長多少錢
為了保險,藝考中有些考生和家長相信招生中介,花錢“運作”某個院校的專業合格證。鄭州一所藝術特色中學的老師說,由于藝術專業教育不像文化課有全國統一的考試評價標準,考生對自己的專業水平心里沒底,這給一些招生中介可乘之機。他們往往以“幫助運作保證拿到某高校的專業合格證”為誘餌,把考生憑自身努力考取的合格證說成是自己“運作”的功勞,反過來向考生索取費用。
河南一位考生家長說,有點像“有病亂投醫”,去年兒子參加了6所院校的專業考試,花了一萬元找中介重點“運作”一所院校,結果拿到了兩個沒讓中介運作的學校的專業成績合格證,中介解釋說“一是競爭太激烈,二是錢送得少”。這位家長嘆息:“自己找上門給中介送錢,最后只能是啞巴吃黃連,自認倒霉。”
鄭州一位中學美術教師告訴記者,所謂中介有不少是圈里的人,如高校或中學老師。以前,確有不少成績一般的學生通過中介運作,打通關節,最終被錄取,因此有考生和家長效仿,不惜重金找中介。
山東一位藝術院校負責人認為,藝術專業招生的一個特點是老師有一定的招生自主權,在招生過程中,老師的主觀意愿突出。這樣做目的是使每個老師招進來的學生符合他的要求,這符合藝術教育規律。但同時,這種招生方式給了一些人不受監督的借口,也給了考生和家長為考取學校不擇手段的機會。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培訓班、中介機構聲稱能夠找人替考,可以幫助考生在考卷上做記號,能打通關系找評卷老師等,其實大多數是騙術。
鄭州大學美術系副主任魏小杰說,近兩年,為體現公平,減少藝考中的腐敗行為,有關部門和高校不斷增加監督手段,規范招生行為,如專業測試外聘專業老師作評委,對老師的資料嚴格保密等。河南今年實行藝術類專業統考,大大減少了中介運作的機會,減輕了考生的負擔。
選擇藝考需謹慎
一些高校藝術專業專家學者提醒準備藝考的考生和家長,冷靜看待藝考熱,防止盲目選擇,貽誤考生前途。
魏小杰說,從近兩年招生質量看,不少考前“臨時抱佛腳”考取的學生,藝術素質不盡如人意,而這類學生中,有不少人入學后對專業學習興趣不高。魏小杰建議,要看孩子是否真正熱愛這門藝術,是否具備在藝術方面發展的潛質,否則,即使進入大學,硬著頭皮學習,也難以成才和有所作為,這無異于白白浪費青春時光。
魏小杰提醒,家長和考生要考慮到未來就業問題,目前,高校藝術專業畢業生就業率明顯低于同等其他專業,近年藝術專業擴招,未來幾年,藝術專業人才大批量增加,就業壓力會加大。對此,家長要有清醒認識。
面對藝術院校報考人數激增,河南省招辦提醒考生及家長,從近幾年的高招錄取情況看,雖然藝術類考生的上線率高于普通文、理科,但錄取的競爭激烈程度并不遜于文、理科,特別是部分文化課成績較好的考生加入藝考行列,大大抬升了藝術類錄取的分數。許多通過了專業考試的考生,最后在文化課考試中被刷下來。所以考生和家長要綜合分析自己的情況,慎重選擇。
一些專業人士提出,高校藝術專業招生不能盲目跟著市場跑,要按藝術規律來做。鄭州大學音樂系主任鞏偉認為,現在藝術考生猛增,看起來生源很多,挑選余地大,但高等藝術教育需要那些真正熱愛藝術的孩子接受學習后再去影響更多的人熱愛藝術,但現實情況并非如此。一些高校教師提出,目前高校藝術專業有泛濫之勢,教學質量參差不齊,將影響學校及整個教育行業的聲譽。有關部門應采取措施,全面加強高校藝術類專業評估管理,規范藝術類院校辦學和招生行為,加強監督,確保招生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