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考背后的利益鏈,也對藝考熱產生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有的學校幾乎"全民藝考"。”業內人士透露,一些縣份的普通中學,自知文化課拼不過重點中學,在政績和利益的驅使下,大力鼓勵學生學習藝術,“曲線救國”謀求升學率。一些培訓機構趁機迎合學校心理,私下按學校送過來的培訓學生人數對學校進行返利。
除了一些高中外,不少高校也成為藝考熱的受益者。業內人士指出,藝考生的大學學費,通常是普通考生的兩三倍。而培養一個藝術生給高校帶來的利潤,至少是普通學生的一倍。在利益的驅使下,現實的狀況是“什么學校都開設美術、藝術專業,甚至一些農學、電力等專業院校,也開設了這類專業”。
藝考非理性的火爆,最直接的結果是美術考生的功底越來越差。“除了高考題目外,其余的東西一概不會畫?!蹦蠈幠掣咝C佬g老師陳老師說,他曾經在班上遇到不少學生,只會畫高考試題中的人像,但若換成一條狗或者一個茶壺,學生就不會畫了。
“藝術說白了就兩個字:"天賦",四個字:"領悟能力"?!标惱蠋熣f,缺乏興趣和潛力的學生,即使通過訓練考進高校,在大學里也會學得很艱難。有些家長看藝術類專業就業容易、賺錢快,就把孩子往這條路上攆,最后卻帶來就業難、花費大等問題,白白給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還耽誤了孩子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