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龐大的藝考大軍火爆的勢頭“考熱”了春天。全國奔波,天南海北,花費不菲——為了參加南方一所知名美術院校考試,大連一中學在美術藝考期間大手筆包下一家超過20層樓的酒店,據悉,該美院今年的報名人數出現井噴現象……
這年頭,藝考屢遭詬病,一個重要原因是很多應試者未必是藝術的熱愛者,而被認為是視藝術為捷徑的投機者,藝術成了升學工具,藝考只是一種出路的選擇。
“當年選擇走藝術的路,也是為了進個好學校。可當時的我根本不明白自己到底想學什么、需要的是什么?!币晃粡妥x了兩年,終于考上北京某知名美院的朋友告訴筆者。筆者周圍有不少參加過藝考的朋友,他們其中很多是為了上大學,或者為了上個好一點的大學,而走上藝考的道路。據圈內人士介紹,許多考生和家長看中的是藝術專業對文化課成績要求較低的好處,對于畢業后能否順利找到工作等,缺少足夠的重視,太盲目、盲從。
而另一個遭人詬病的,便是藝考路上的高額費用。筆者的朋友曾算過這么一筆賬:她高二開始改學美術,報了“速成班”,光學費就花了近三萬;各類畫板、畫紙、畫筆、畫布、顏料……大多都是消耗品,價格雖分高中低檔,但加起來一年也要花費幾千甚至上萬元;到了考試報名,一般不會只報一所院校,而單以每所150元的報名費來計算,報考10所就是1500元;文化成績糟糕的,還要參加文化課補習班;一心想要上知名藝術院校的,最好參加該校老師開設的考前培訓……這樣算下來,少說也要十萬元左右,這對于城市工薪家庭來說,是不小的負擔。
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我們無權定論這樣的投入和行為是否值得或正確。畢竟,即使當初藝術功底并不扎實,但在氛圍好的藝術院校里,接觸到優秀的藝術教學和熏陶后,得到大大提升也是有可能的。但其中的一些做法仍值得深思。
藝術教育的普及原本是件好事,能培養人們的審美意識和創造精神。但家長的急功近利和培訓班的推波助瀾,使藝術教育應試化傾向愈演愈烈。
很多家長把孩子考上大學當做全家奮斗的終極目標。其實,大學并不意味著成功,頂多算一個新的開始。更何況,隨著藝考隊伍的不斷壯大,藝考路已越走越窄,且由于競爭激烈,藝術專業錄取率大幅降低,遠低于一般文、理專業的錄取率。而許多藝術培訓班也只會千篇一律地教授應考技巧以達到升學目的,可這培養出來的卻只有藝術工匠,而非藝術家。缺乏對藝術真摯的熱愛,藝考如何蘊育優秀的藝術家?況且,藝考能否改變考生的“錢途”和“命運”還是未知數,更別說改變浮躁的藝術環境、培養審美意識和創造精神了。
是否選擇藝術道路,每個家庭的情況不一樣,每個孩子的情況也不一樣。問問孩子的興趣和意愿,看看自身實際情況,考慮清楚孩子的先天條件和潛力,才能制定可行的成長、學習計劃。是時候結束盲目報考了,跑偏的藝考也該回到正常的軌道。不然,最后受傷的還是孩子和藝術。讓藝考與真正的藝術更貼近,讓孩子們多保留點揮寫理想的小情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