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皖計劃采取2+2培養模式;免收學費,考生年齡跨度近30歲
16歲的戴夢(化名)在7個考官面前操著槍,表演起了把子功。2月16日13:30,中國戲曲學院黃梅戲劇種的招考在安徽藝術職業學院開始。今年是這所戲曲名校首次招收包括黃梅戲在內的多個地方劇種。
為什么“相中”黃梅戲,招生原則又如何,將來黃梅戲的人才培養往哪里去?考場外,中國戲曲學院表演系主任劉小軍獨家回答了晨報記者提問。
現場直擊
首日開考21人報名,年齡跨度近30歲
下午1點多,考點門外,記者在拎著美術工具箱的學生群中發現了一個提著“刀槍”的帥哥。“估計是要考戲劇的呢。”上前一打聽,果不其然,來考黃梅戲。走進候考教室,哪個考生不是帶著“家伙”——武生會在腰間掛上大帶、有的還在頭頂綁了一股辮子;武旦隨手擺弄起一支槍;穿水袖、舞綢子,忙得不亦樂乎。
據考務組透露,截止到16日下午,報名黃梅戲劇種考試的共有21人。“這只是安徽的一個考點的人數。”最小的戴夢和最年長的周先生,考生年齡跨度近30歲。
權威解讀
文化課錄取比例至少3:1,高考自主劃線
記者:考生的年齡跨度為何那么大?最終錄取還要過哪些關?
劉小軍:我們屬于自主招生性質,招生對象不是應屆高三生,而是要有黃梅戲表演基礎和演藝經驗的。比如國家一級、二級演員,最低也要中專畢業生,這其中就放寬了年限。
這次在安徽考點,共有三試,分別考察基本功、理論常識和劇目表演。3月份會公布專業課的考試結果,接到文化課考試通知的學生,在高考達線后按照專業課成績從高到低錄取。高考文化課的分數線是我們自行劃定的。像公務員考試一樣,文化課考試到最終錄取,比例至少3:1。
生源好、師資好,想要招生還有“門檻”
記者:為什么這次相中黃梅戲?今年增添了哪些新劇種招生?
劉小軍:黃梅戲和梨園戲、粵劇、閩劇等,是今年學院表演系首次招收的專業方向,我們在兩年前就開始了開設黃梅戲專業的調研。簡單地說,新增劇種要考慮它是否具備辦高等教育的價值和基礎。這其中包括是否有充足、優質的生源,是否有藝術家、教育家、研究家組成的師資團隊,地方文化單位、院校、劇團對開設新劇種、培養高級人才的熱情高不高。
黃梅戲專業目前計劃采取2+2模式,先在北京學習專業基礎課、創作課,再到安慶黃梅戲藝術職業學院學習唱腔等。采取免學費的政策。
學院60多年辦學歷史,京劇和昆曲是重點,但從2009年秋季學期起,京劇表演剝離單獨成系,表演系正式開始側重多劇種的招生,目的就是著眼于全國性的大劇種、非遺劇種、瀕臨失傳劇種,還有歷史久遠的劇種,比如這次增添的梨園戲又有“戲曲活化石”之稱。
黃梅戲下次再招,還要等一等
記者:這一撥學生進校后會享受怎樣的培養?明年還會再招黃梅戲專業新生嗎?
劉小軍:韓再芬等黃梅戲藝術家都與學校有密切聯系,除去基礎課理論課,榮譽和客座教授將會親臨課堂授課。
現在等著排隊進來招生的專業有不少,但我們確定招生要等條件成熟,下一步川劇、河北梆子、山西和北京的劇種都在考慮。黃梅戲專業要等這一屆運轉起來,再看培養條件和效果之后才能確定。
本報記者 張沛/文 高博/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