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說明:2012年2月8日,北京,每年藝考招生的最大亮點北京電影學院招生第一天,許多學生不畏嚴寒,早早來到報名處。
圖片說明:每年的藝考都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以北京電影學院為例,今年表演學院報名考生總數達6186人,報錄比只有72∶1。圖為北電表演學院三試放榜,結果自然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圖片說明:如今的藝考招生競爭異常激烈,考生們都使出渾身解數希望引起考官的注意。圖為在考場外,考生利用最后的時間練練才藝表演。
本報首席記者 張裕 記者 朱寧
上周末,上海戲劇學院結束了今年的“藝考”。在經歷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熱鬧場景后,只留下幾家歡喜幾家愁的清冷。這些年,報考上戲表演系的考生人數,一直維持在3000人以上的高位。今年,他們爭奪的目標,是名額為25人的戲劇影視表演專業和25人的音樂劇表演專業。與此相似的是, 同濟大學電影學院表演系只招收20名學生,卻也有2000多名考生報考。不管上戲還是同濟的表演系,真正能跨過藝考那重重門檻的,都是“百里挑一”。
如此競爭激烈的藝考,究竟看重的是什么,又究竟在考些什么?順利跨過藝考門檻的,到底是一張張怎樣生動的臉?
跨過門檻的,都得“漂亮”?
在人們的印象里,能進表演系的,都是像陸毅、童蕾這樣的俊男靚女。真是這樣嗎?
同濟大學電影學院表演系主任錢正告訴記者,表演系藝考,對考生的外形絕對是有要求的。女孩子要符合大眾審美,以青春靚麗為好,既可以是日韓風,也可以是中國式的古典美女,像歐美明星那樣擁有完美的身材也不錯。錢正的學生中,董琦有著江南水鄉女孩的那種清秀,皮膚白皙,受廣告商的青睞;而趙冰則是大眼睛、大鼻子、大嘴巴,活潑開朗,在電視劇《女子特案組》中出演了一名女特警。
然而,僅有“俊男靚女”,顯然是不夠的。如今,社會上已有了上萬名職業演員,各種類型的藝術院校還在源源不斷地“炮制”新的演員,而這些新生演員中,大多都擠向了“俊男靚女”一條道。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主任龍俊杰告訴記者:“俊朗小生、俏麗花旦,人見人愛,上戲當然要招。不過,這并非是上戲表演系的全部。”有一年,在招收“內蒙定向生”時,龍俊杰就試著招收了幾名個性獨特的演員。有人詫異:“這長相,是表演系的學生嗎?”龍俊杰卻堅持:“他們跟陳坤、陸毅,確實是兩碼事。但他們氣質很好,很男人。影視劇里,除了奶油小生,難道不需要硬漢嗎?”
錢正也認為,表演系的男生,一定得像個男人,既可以是軍人那樣,身材魁梧、皮膚黝黑、氣質陽剛,也可以身材瘦弱、五官精致、氣質儒雅,但一定不能是中性甚至偏“娘”的那種。錢正透露,在北京考點,來過一名考生,長得眉清目秀、十分俊俏,歌唱得好,舞跳得也不錯。但是他長得偏于陰柔,長長的頭發,還留著劉海,打著耳釘,穿著錐子褲、彩色緊身衣,眼神習慣性的偷偷瞟人,眼帶秋水,還時不時梗脖子、伸蘭花指。最后考官們聚在一起討論時,錢正堅決不要這位“陰柔男生”。他說:“我或許得花上四年時間,才能把他塑造得‘像個男人’,是否能成功,還是未知數。”錢正的愛徒中,魯思遠就是典型的陽剛男人。他一臉的絡腮胡子,長得特爺們,開學第一天,他坐在老師的位置上誤讓同班同學都以為他是老師,直到錢正進入教室把他趕下臺來。
曾在美國百老匯出演過《西貢小姐》等音樂劇的王洛勇,此番出任2012上戲表演系音樂劇班的主教老師。在王洛勇看來,西方的音樂劇,從來不是由明星主要作為“賣點”的。因此,他主教的音樂劇班,也就不可能成為“明星班”。他希望自己招收的學生,要能全面、真實地反映這個社會,小生花旦需要,老旦老生甚至丑角也需要。招生時,王洛勇會設想這個考生能飾演音樂劇名劇中的哪個角色,或者能為他創造個什么角色。所以只要基本條件夠好,無論高矮胖瘦,都有可能被錄取。
事實上,表演系里,存在著“前6名現象”。每年表演系招生,都會有五六名“標準化”人才出現。他們不僅是“俊男靚女”,而且才藝、潛質、文化成績等各項指標均屬上乘。但就是各項指標都排名最前的6名學生,常常不能成為最成功的演員。原因很簡單——你在這25人的班級里是冒尖的,畢業后,與你競爭的,不再是這25名同學,而是章子怡、范冰冰、黃曉明、陸毅這樣的一線演員,你還有幾分勝算?
盡管如此,這些“前6名”的“標準化”學生,常常是上戲、北京電影學院 、 中央戲劇學院 等名牌院校爭搶的人選。一旦這類條件出眾的“標準化”考生進入考場,招考教師常常會用各種方式暗示——不必四處趕考了,只要通過文化課,就會要你。
當然,“前6名”里,也有“科里紅”,出了校門繼續紅的。如電視劇《亮劍》中的“田雨”——童蕾,1999年考進上戲表演系時,就是專業第一名。帶教表演系99班的上戲表演系副主任何雁說:“童蕾就是那種標準化表演系學生,各方面條件都很出色。”而童蕾的師姐李冰冰,1993年考進上戲表演系時,排名并不靠前。李冰冰在學校時,非常努力,如今也成了影視紅星。
眼睛里,得透著“生命感”
何雁說:“是否成名,取決于眾多因素。但那些在班級里排名靠后、又具個性的演員,如果肯下苦功,常常大器晚成,走得更遠。”
20年過去了,何雁依舊記得李冰冰當年來報考時的場景。記得那天上午,何雁在琴房彈琴,一個小女孩怯生生地推進門,歪著腦袋,問道:“您是老師嗎?您是哪個班的老師?”尋聲而去,何雁看到一位衣著樸素的女孩,一如鄰家的小姑娘。但何雁至今沒法忘記,門外小女孩那雙閃著精光的眼睛,那雙透著“生命感”的眼睛。小女孩就是李冰冰。大二那年,何雁帶著李冰冰去拍電視劇《跑灘》,導演馬功偉就指著李冰冰的眼睛說:“看,李冰冰這雙眼睛,會說話!”
為了找到那些“眼睛里透著生命感”的考生,何雁有自己的“招”。何雁透露,考試時,他會一邊看正在場上考試的學生,一邊又會偷偷觀察那些在邊上等候的考生。事實上,候場的考生,他的身體語言,是最能透露信息。有的學生,會看得津津有味,會把他所看到的“看進身體里”,眼睛里有內容、有新奇感,身體也隨著會有反應。有些考生,雙眼也是“炯炯有神”,身體卻對場上的變化無動于衷,或許,眼睛后頭的身體早已睡著了。對這樣的考生,考官心里早已對其打了折扣了。
也有的考生,如軍人一樣正襟危坐,不透露絲毫的信息,這樣的考生,是最讓考官頭痛的。盡管頭痛,考官還是有應對的辦法。到了三試時,考官會通過即興表演等方式,讓考生的身體全部得到“解放”,恢復其真實面目。一旦考生卸下防備,考官就能判斷此人是否合乎表演系的招考標準。如果考生死活要端著,那也很簡單——孺子不可教,還是盡早回家吧。
業內將表演系最需要具備的素質,概括為“聲、臺、形、表”,即聲音、臺詞、形體和表演。聲音方面,音域寬不寬,聲音的質感如何,有沒有特色,都是考官考察的標準;臺詞,主要考察普通話的水準;形體,看考生的身體協調性,通常由考生表演一段舞蹈來進行考察。不會跳舞也沒有關系,考生可以表演耍猴戲、翻跟頭。曾經,面對一位不會跳舞的考生,錢正突發奇想,讓學生做廣播體操,每節只做半個八拍,交替進行,結果,這位沒有任何舞蹈基礎的考生表現出了極好的身體協調性。進入三試,考官主要考察考生的表演潛質了。錢正透露,他們會通過長達6個小時的考試,來考察考生的音樂感受力、肢體造型能力等。譬如,考官會讓考生想象自己是一粒種子,然后表演隨風飄揚,在空中飛舞,飛過大海,落進土壤等感覺。
上戲導演系主任盧昂告訴記者,導演系培養的導演,首先得是一名好演員。導演系在招生時,尤其注重考生潛在的素質,而不重視其現成的能力。排戲、演戲等創作能力,老師可以培養;但考生是否具有表演、導演內在的素質和條件,則是先天存在的。那導演系如何考察考生的潛在素質呢?考官會讓考生看一幅畫,讓考生講述這幅畫的內容;考官會讓考生聽一段音樂,然后,讓考官用肢體語言表達他對這段音樂的感受;考官會給一句古詩詞,例如“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春”等,讓考生結合現實,講一個生活中的故事。考生在表演時,考官會從細節著手,考察考生的感受力、想象力、專注力、表演的熱情等。
但這一套考試流程,那些藝考輔導班的老師們早就掌握。他們事先會把“應考秘籍”教給考生,讓考生“以不變應萬變”。何雁說,面對這些從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考生,他們也有應對之策:在考場即興出考題。譬如,考官打開一個箱子,讓考生接下去演出。那些懷揣“應考秘籍”的考生,往往會千方百計地套用他熟悉的應考模式。然而,即興的考題通常套不進那現有的模式,所以,考生的表演會破綻百出。龍俊杰說:“通過這些即興考題,我們可以考察出考生的素質。有的學生初一看,條件真好,然而,我們換題目考察他,他的表演竟然一成不變,老師再怎么調整他,也拗不過來。這樣的學生,說明缺乏接受能力,很難被考官看中。”
有考官說,好的藝考考官,眼睛如同X光,考生只要走一走、演一演,就能判斷得八九不離十了。何雁卻認為,考官并非有火眼金睛,諸如考生能否吃苦、注意力是否能持久專注、肯不肯下功夫琢磨表演等,確非幾分鐘的考試時間所能判別的。上戲表演系2011級的男生王煜,考場表現并非上乘,專業成績是排在第二梯隊的——即25名之外的。結果,進校學習一個月后,王煜的優勢就逐漸顯現出來:肯吃苦、注意力專注、肯鉆研表演。制片人何靜在投拍電視劇《麻辣女兵》,看到肌肉發達、氣質冷峻、臉型棱角分明的王煜,一下就相中了:“我要把他捧成男一號。”
化妝、文身、文化課,那些繞不過的話題
每年藝考時,整容、化妝、文身,這些總會成為敏感詞。龍俊杰告訴記者:“我們招進來的學生,一定是要‘像表演系的學生’。這就是最直觀的招生標準。表演系的學生,不一定非得長得漂亮,但一定要有演員的氣質。”具體而言,除了長相、個頭、聲音、表演能力等基本素質和文化素質外,龍俊杰認為上戲表演系的學生必須具備三個條件:“第一,男人要像男人,女人要像女人;第二,給人以健康的感覺;第三,氣質要符合中國的主流文化價值判斷。”因此,不符合主流文化價值判斷的考生,“一定”不會被錄取:“譬如戴著耳環的男生,身上有文身的男生,上戲表演系是不要的。”
有一次,龍俊杰在面試考生時,來了一位頭發蓬松、半遮臉龐的男生。龍俊杰嚴肅地對他說:“請你把你的頭發往后攏起,讓我看清你的臉。”龍俊杰告訴記者,這樣的學生,一身痞氣,上戲是不可能招收他的。
藝考時,考生要不要化妝?何雁認為:“20出頭的小青年,正是花一樣的年紀,何必化妝?”這次,上戲表演系在北京招生時,表演系派出老師,專門檢查考生是否化妝。對那些化了妝的考生,老師則會遞上卸妝油,要求立即卸妝。盡管如此,很多考生仍會想著法子打“擦邊球”。一些考生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更漂亮,會請專門的化妝團隊為自己打造既有美化效果、又在一定距離內不易被看出的“裸妝”。這種“裸妝”的收費大約在1800元左右。一位發型師告訴記者,當藝校開考時,他們就到學校附近的賓館守候,考生會在某些考官的“指點”下前來化妝,一天至少能接待五六名考生。
對于堅持要化妝的考生,何雁也表示理解:“很多考生不會在上戲一棵樹上吊死。他們或許上午在上戲考試,下午就會去另一所藝校應試,而其他的藝校,則未必會堅持考生不化妝。如果考生只是化淡妝,考官也未必苛求。如果是濃妝,那我們一定會要求考生卸妝,這也是對考生負責。”
文化不好,那就參加藝考唄?錯!華中科技大學 (微博)播音與主持專業老師龔超認為:“這是謬論。藝術對人的要求,近乎完美,藝術家必須內外兼修。”因為平常不看報、不讀書,面對一些常識題,很多藝考生的回答總讓人啼笑皆非:本·拉登是美國人、普京是英國人、航母是在天上飛的、曾蔭權說成了“曾萌權”、李陽 家暴毆打了父母……
對考生的文化素質,王洛勇尤為強調。他在美國招生時發現,100%的學生看過百老匯及各類文藝演出,90%的高中生閱讀過希臘悲劇、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等世界名著,在考試時朗誦的全是易卜生、莎士比亞、莫里哀著作中的經典對白。而在國內招生時,王洛勇卻不得不忍受國內學生不斷在朗誦那些網絡小說、近乎打油詩的詩歌:“網絡文化未必不好,但對于一個即將從事藝術創作的人而言,不讀名著、不背莎劇,到底是有欠缺的。人家國外學生朗誦的,可全都是經過幾百年積淀下來的經典著作中大段獨白、對白啊!”
怎樣才能招到“有文化”的考生?目前,各院校普遍以提高文化課考試分數的方式來實現。同濟大學電影學院表演系就把文化課考分比往年提高了10%,因此,很多來報考的都是來自省一級的重點中學。相比表演系200多分的文化課錄取線,上戲導演系的文考分也劃到了400分以上。
不過,提高文化課考分,也是一把“雙刃劍”。很多專業成績排名靠前的藝考生,往往個性獨特、不愿被馴服,因此,容易出現文化課偏課現象。有一年,上戲導演系對藝考生排名,排到最后一名并發出文考通知的,已是第66名。沒想到,那年國家提高了文化課的成績,結果這位第66名的女生竟然被錄取了,而那一年,上戲導演系的錄取名額僅有18位,很多專業課排名靠前的考生,被文化課考試擋在了門外。這讓上戲的老師詫異并唏噓不已。
(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