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訊(記者 李昭 馮竹)近年來,藝術特長生已成為一個招生熱點,原本“以學生興趣為本”的特長培養也開始變得日益功利化,很多家長和學校把藝術特長培養當成了升學的敲門磚。談及藝術特長招生,劉敏委員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擔憂。
外國沒有特長招生
學生藝術活動盲目追求專業化
劉敏委員說,我在美國待過四年,我去過40多個國家,在國外沒有特長生這一說,因為沒有做過專門的研究和調查,我不知道中國的特長招生來源于什么。我們經常把大學生藝術活動往專業方面走,這就錯了,他天天不練功,天天沒有藝術熏陶,怎么可能變成專業呢?他要是往專業上走,那么多課怎么上呢?看來我們教學上的孔隙太多,我一直都不理解,我覺得一心二用,應該是作為業余愛好,但是現在很多地方是作為專業團隊在做,那么多的專業團體干什么呢?我認為,大學生表演要很本能的表現青春、亮麗、朝氣蓬勃,有向上的感覺,就很健康。我曾經看過一個美國大學舞蹈團的表演,看完以后覺得那種感覺是專業演員跳不出來的,那種業余范的美感是天生具備的,是來源于生活本質的東西。我每年也參加中學、大學的學生比賽,教育部搞的。我每次都提出來我的意見,問他們為什么要跳出專業的感覺?他們說是請專業老師來培訓和編舞的。如果是我在這種比賽中,請一個編舞的人,我要跟他講,你先了解我們的學生是什么樣的心態、年齡和環境,根據他所熟悉的一切,為他們創造他們所能夠跳的舞蹈。我不需要你編成某某學院派的,也不需要編成專業文工團跳的舞蹈,你編一個他們能跳的,只要他們能跳了,別人就跳不了,這也是個性,他就是業余的,就跳業余的,有什么不好呢?
盲目追求藝術特長加分價值不大
增加孩子學習負擔
劉敏委員感言,據我知道的一點特長生培養的情況,我覺得這個對我們藝術沒有什么壞處,但是,你也當過學生,即學舞蹈,又上課,會不會變得很累?我覺得這種機制,不好的一點,就是使孩子的負擔變得很重,我周圍的親戚也有找我輔導特長生的,我也當過特長生的評委,幫他們去招生。我認為所謂的特長生,他是業余的,按業余的標準要求就好了,不要往專業走。按專業標準要求,我認為是一個誤區,沒有這個必要。
一個院校要培養什么樣的學生,有唯一的宗旨,比如說財經大學,你想要什么樣的學生,你應該按照你唯一的標準去選擇,等到全校學生進來以后,你再挑有沒有藝術特長。現在有一個誤區,有的人為了拿到分,當自己的分數達不到那么高,就用特長來彌補。但是你想想看,要花出將近半年的時間去磨一個舞蹈,達到專業水準,然后參加考試,你覺得科學嗎?
我個人認為,盲目追求藝術特長生培養價值體現不太大,耗時、耗錢、費力。我們學校舞蹈系的定位很準確,我必須培養優秀的軍旅舞蹈人才,而且是復合型的軍旅舞蹈人才,我就朝著這個目標來走。你北大培養什么?你清楚嗎?肯定清楚。在招生當中,你能發現很多學生,他有藝術方面的天賦,但是如果專門是為升學增加分數,訓練特長就得不償失了,因為你終究是業余的,達不到專業的程度,特長生有能進文工團的嗎?我看一個都沒有。
藝術培養要區分開專業和業余
劉敏委員建議,家長和學校要清楚藝術特長生培養的性質,性質決定了做事的方式。因為性質決定你是業余的,你終生不可能作為專業人,既然明白的這個目標,你就往業余上去發展,會發展的很好。美國很多大學藝術社團,跳的舞蹈,出來的效果,絕對沒有訓練過的。我覺得他們的狀態很好,我也是很羨慕的。原來首都大學生的比賽也很好,現在慢慢發展過來了,我一看都是往專業方面走,我一直在擔憂,我覺得太可惜了。往我這邊靠靠的不倫不類。
某某大學的一個舞蹈團,肯定是業余的,不可能天天練功,跟我們的學生放在一起跳舞,你看他在往專業上靠,但是永遠靠不到這個水平。像你天生可能不是跳舞的料,你非要跟我比,你累不累。比如說我天生不是玩文字游戲的人,我天天要跟你玩文字游戲,這是不是很累呢?
我覺得需要各個大學不管什么團成立,都保持自己大學生原有的本質,那就是最可愛的,最美的。如果你往專業這方面去靠,就失去了大學生在那個青春年華當中最美、最有質感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