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北京電影學院 三試放榜,在被錄取的450人背后,是1.8萬名競爭的考生……隨著國內電影市場的逐漸繁榮,藝考一年比一年熱,如此“高燒”,連北電院長都呼吁藝考應該降溫。面對藝考熱,我們應該思考一下了:應該如何正確看待藝考?文化娛樂圈究竟需要怎樣的人才?記者日前走訪了一所民辦藝術學校和業內人士,從一線帶回了藝術專業就業情況的反饋,希望可以為學子和家長們提供一些借鑒。
【現象】
藝考很熱,但就業很難
近年來藝考升溫,有人認為,現在連電影產業本身都沒有搞清楚狀況,藝考熱純屬瞎鬧騰。北電院長張會軍也表示:“藝考應該降溫。”一位藝校教授直言:“藝考誤區太多,中介、培訓機構、騙子等‘陷阱’也不少!金字塔是現實,明星是少數。”對于表演專業學生的就業情況,他表示:“許多家長和孩子,不知道從業者應有的素質,盲目性太大……藝術屬于特殊行業,從業者要具備藝術潛質,還必須刻苦,不是人人都可以做的。現在不是供與求的問題,是過濫。”
據《北京考試報》的一組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各大藝術院校表演系畢業生,70%因為就業不理想選擇改行。而知名經紀人田金雙則表示,經自己的團隊調查,全國藝術院校九成的學生畢業后選擇改行,一些人甚至選擇賣電腦、擺小攤。
【聲音】
考進名校≠成為明星
田金雙說,以為上中戲、北電就能成明星,這種觀點大錯特錯,“考上北電,只說明你是個北電的學生,甚至連個準演員都不是”。就目前演藝市場來看,演員人數明顯供大于求,各地藝術院校至少可以停招5年,中戲、北電等各大藝術院校也應該本著嚴進嚴出優勝劣汰這一原則無須擴大招生比例。
對于藝術名校的星途問題,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教授張應湘近日在微博中表示:“婦女節讓我想起了三個人:韓雪,在我院表演本科學了一年自動要求退學,進入影視圈;寧靜,在我院模特班學表演一年進入影視圈;王琳,國外進修一年主動要求退學進入影視圈,三個人都退學,現在都成功啦!這說明了什么?值得研究。學院不是唯一……”
【劇院】
能力排在學歷之前
現在每年有大量學生參加藝考,北京的中戲和北電集中了優秀的苗子。那么,北京的專業藝術劇院對藝術人才的需求又是如何的呢?
“現在藝術生供大于求,擠破了藝術之門!”中國兒童藝術劇院的李主任這樣總結。他說,像中國兒藝,不會大批招收畢業生,主要是通過定向培養,也就是和中戲聯合辦班,不過這種“需求”非常少,并且還是擇優錄取。
“從專業院校出來的,確實會受重視一些。”中國國家話劇院的負責人說,不過目前國話的注冊演員,很多都不是來自北電、中戲、上戲的,“最看重的還是演員的能力。”
【支招】
肯努力的演員受歡迎
每年有成千上萬人報考中戲、北電等知名藝校的表演專業,有潛力的學生難道必須要擠這個獨木橋嗎?
張子旭是中戲畢業生,是鄧超和朱雨辰的同班同學。不過現在的他既沒有活躍在熒屏上,也沒有去做話劇演員,而是在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擔任表演系副主任。“我一直都想當老師,我們班有七八個同學就是立志要當老師的,所以在上學時就刻意被朝教學方面培養。”
修睿是張子旭的學生,生于1989年,長著一臉跟年齡不相符合的大胡子,是黑龍江衛視一檔很受歡迎的喜劇類節目《愛笑會議室》的主要演員之一,由于表演方式和外形都讓人印象深刻,所以現在修睿已經頗有觀眾緣,逐漸走紅熒屏。
從該校畢業不到一年的閆曉瓊,已經與國家話劇院簽了約,現在由她主演的《夜店之天生絕配》正在北京一劇場上演,是由新銳導演田沁鑫根據電影《夜店》改編的作品。田沁鑫導演最初并不知道她是從哪所學校畢業的,在挑選演員時并不會考慮名校等因素。對于自己和其他名校畢業學生的區別,閆曉瓊總結了三個字:“能吃苦!”
說起自己學生的優勢,張子旭坦言,一個劇組,需要大量的配角,以前劇組中這樣的角色往往來自于社會,其中許多并沒有受過專業訓練,一旦有了受過系統訓練的,自然更受劇組歡迎。“不少劇組會‘不忍’讓中戲、北電的學生去演一個小角色,但如果沒有名校的包袱,學生可以從低處一點點往上走,不擔心高不成低不就。”
(大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