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藝考道路坎坷而艱辛,但是每年仍然有大批學子一窩蜂地擁擠在這條狹窄的道路上。我市每年參加藝術生考試
的學生在300人左右,每年從11月底開始,到次年的3月份,正是寒冬臘月,天寒地凍的時候,當其他學生還沉浸在新年的氛圍里時,這些藝考生已經背上行李,輾轉于各個城市參加各個藝術院校的專業考試。為了能夠進入夢想中的藝術殿堂,在藝考的道路上,他們和家長都付出了常人不能想象的代價。
為了探尋這些藝考學子背后的艱辛,4月17日,記者聯系了市一中去年畢業的美術考生王鴻偉的父親,讓我們從他的經歷中體會和感受藝術考試的殘酷和激烈。
王生輝曾是一名下崗職工,愛人沒有正式工作,家里以開出租車為生。這樣一個經濟基礎薄弱的家庭,要供養出一個藝術類考生,其中的艱難可想而知。在藝術界,“學藝術是用錢打造出來的”,已是不爭的事實。
從2009年開始參加藝考,一直到2011年考入中國地質大學數字動漫學院動漫設計專業,回想起兒子的藝考經歷,王生輝感慨萬千,稱那些日子是“對人身體和精神上的折磨和考驗”。
2007年中考時,兒子很爭氣,在900多名學生中考到了前400名,父親對成績比較滿意。改變就在高一上學期。期末考完試后,全家人驚呆了,兒子在全校的名次直線下降300多名。
家人既焦急又擔憂:如果一直是這個成績,高三要想考上一所好點的大學,恐怕很難。兒子也明白自己的現狀,心理壓力更大。全家人愁眉苦臉。
一個周末的晚上,一家人經過商量,下定決心走藝考之路,且宜早不宜遲。
學什么專業呢?兒子從小非常喜歡畫畫,初中還上過兩年美術特長班,繪畫的基礎應該還行。就這樣,從高一第二學期開始,王鴻偉從一名普通學生轉為美術特長生。
轉眼到了2009年。這一年對王生輝來說,非常不走運,眼看即將高考了,兒子的身體健康出了問題,他一邊帶著孩子四處治病,一邊給他鼓勵打氣。然而結果卻讓人既歡喜又失望,王鴻偉美術專業課成績都考過了,報考的河西學院等四五所二本院校都來了錄取通知書,高考文化課成績卻拉了后腿,沒有通過。
沒有關系,第二年再考,王生輝斬釘截鐵地為兒子鼓勁。他相信,如果不是看病耽誤和影響,孩子的文化課成績一定會更好。
然而2010年,命運再次和王生輝一家開了玩笑,兒子從學校樓梯上摔下來,腳踝骨損傷了,上學放學都得父親接送。這次受傷,對王鴻偉的學習同樣造成了較大影響。高考再次落榜。
懂事的王鴻偉明白,他再復讀一年,就意味著家里還要多出1萬多元的大筆支出。這兩年,家里為他花費太多了。他忐忑不安地問父親:再供我讀不?復讀,還是不復讀?全家人都在這個問題上糾結。
從兒子的眼睛中,王生輝看得出,孩子很有志向,有決心,無論吃多少苦,非得考上個像樣的大學,以報全家人養育之恩。
2011年,王生輝一家攢足了勁,放棄一切休閑娛樂計劃,集中精力為兒子高考。這年,王鴻偉格外努力,每天學習到深夜一兩點,練習素描、素寫、色彩。周圍家里有經濟條件的同學在家人的陪同下到北京、西安等大城市強化培訓,他就一門心思跟著學校的老師學,這樣既省學費,老師教的效果也不錯。
2010年11月底,天寒地凍,在學校老師的帶領下,王鴻偉來到蘭州,開始了漫長的專業課考試。今年他報了五所藝術類院校,周圍有同學甚至報考了二十多所學校。有了前兩年的經驗,王鴻偉對自己的專業考試比較有信心。
讓王生輝非常感動的是,那年孩子出門花費非常節省,五所學校的報名費加上在蘭州的食宿費、車費,練習的材料費,4個月下來不到五千塊錢。他了解到,同樣參加藝考的學生,花費是他們的兩三倍。
令人欣慰的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兒子終于在2011年7月拿到了中國地質大學數字動漫學院的錄取通知書。
苦盡甘來后,王生輝自豪地說,別的孩子考上大學后就輕松了,而自己的兒子卻學習抓得很緊,上學期期末考試,居然考到全班第二名。今年還競選當上了班里的學習委員、系里的宣傳委員,前兩天,兒子打來電話,稱很忙碌,正在競選學校學生會干部。
孩子上進,就是家里最大的福氣。王生輝說,盡管每年兒子的學費要1.1萬元,加上吃喝等花費,一年要2萬多元,但只要孩子健康、快樂,有志向,家長吃再大的苦,受再大的罪,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