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路網了解到今年2月,中國美術學院本科招生考試報名人數達到9萬人次,與1665人的招生計劃數相比,淘汰率高達98%。盡管如此,“藝考大軍”依舊逐年龐大,中國美院以及各地美術院校附近的藝考培訓機構如雨后春筍迅速擴張,同時也帶動了整個培訓市場利益齒輪的高速轉動。
據不完全統計,4年前,中國美院象山校區周圍有500多家藝考培訓班。如今,藝考人數已經翻了一番多,數十萬人的“藝考大軍”,加上陪讀家長,以及固定的、兼職的藝考教職員工,使得中國美院象山校區所在的杭州市西湖區轉塘鎮,快速演變成藝考培訓大市場。
“藝考服務站”應運而生
如今,在中國美院象山校區周邊的街區村落,走進任何一戶農家,幾乎沒有一戶與藝考無關。藝考教學點、住宿餐飲、教具畫材供應、藝考接送、醫療健身……凡是與藝考培訓相關的行業,應有盡有。
在走訪中,很多人提到了“藝考服務站”,說它是“免費”為考生服務的。筆者慕名前往,在服務站正好碰到兩位從福州過來的老師,準備給他們的學生找畫室。服務站的負責人孫斌便驅車帶著這兩位老師參觀了10多個畫室。
“考生或家長到杭州參觀考察,有工作人員全程陪同和指導;網上報名或來電告知到杭時間,我們將安排專車接送,5人以上,安排食宿;免費贈送暢銷美術書籍和藝術院校報考指南;不向學生收取任何費用。”這是服務站的宣傳冊上寫的助學活動內容。孫斌說:“服務站的出現是學生的需要、家長的需要,也是畫室的需要。外地的學生來杭州,什么都不熟悉,我們就像向導一樣,帶學生去看畫室,同時也提供報名、打印準考證等服務。”從去年開始,為了減少報名現場的壓力,中國美術學院實行網上報名和現場確認相結合的報名方式。孫斌說,去年報名的時候,服務站還為考生提供電腦,進行網絡報名。
到底服務站是如何生存的?孫斌說,服務站運作的費用一部分是由合作的畫室承擔的,每家畫室出一部分錢。為考生省去了很多麻煩,為畫室提供生源,而自己則能做出一個平臺,樹立起品牌,擴大自身的影響力。進入轉塘街區,公交站臺、電線桿上大大小小的畫室廣告基本上是由服務站為畫室制作的,為畫室做廣告宣傳也是服務站的經營項目之一。
畫室也成“風投”對象
轉塘鎮的得雙流藝術社區內,有6所藝考培訓學校相繼招生,占地面積之大、規模之大出乎了筆者的預料。能容納上千人的教室、食堂和宿舍的畫室,堪比一些公立學校。孫斌表示,像這種規模的畫室轉塘鎮上就有10多家。
過去,大多數的畫室規模較小,只要兩三位老師、十幾個學生,租一間公寓或農民房就可以開班。近幾年來,畫室的發展越來越快,規模也越來越大。在常人的印象中,畫室一般是由美術專業的學生或老師來創辦的。而近年,還聽說溫州、臺州的老板跨行涉足美術培訓這一領域。業內人士透露:“溫州、臺州的老板經濟實力比較強,設備、硬件設施都可一步到位,直接達到現在所需規模。”
據一位畫室負責人介紹,藝考培訓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暑期班,培訓對象是高中一、二年級的學生,利用暑假兩個月左右的時間提高繪畫水平。另一類是藝考班,一般從當年的9月開始,至次年2月的藝術類高校招生考試后結束。藝考班半年的學費通常在1.5萬元至2.5萬元之間,加上每月的住宿、吃飯等費用,每個考生一期藝考培訓的費用在3.5萬元左右,“十萬人的藝考培訓,三四十億元的產值,需要兩三萬人為這批學子服務,而且還在逐年擴張,這可是一個新興產業。”
中國美院基礎部主任曹曉陽對于考前培訓的狀況與發展態勢十分關注。他表示,逐步地轉向規模化、正規化、跨地域化是現階段考前培訓市場的總體趨勢。之所以會出現規模化的要求,一方面是整體招生數量的規模需求;另一方面是行業內的惡性競爭,導致了只有規模化才能盈利,適合藝術教育的小班教育模式正逐步喪失以往的優勢。而師傅帶徒弟的傳統方式早就淡出了今天的考前培訓市場。同時,由于高校招生方式的單一化、程式化,以及高校招生與考前培訓的相互脫節,也導致考前培訓更偏重應試教育模式的建設。
隨著畫室規模的逐步擴大,中國美院高考美術培訓中心的負責人吳小星也提出了他的擔憂,很多畫室擴張得越來越大,但盲目地擴大,負擔也會大,師資力量能否跟得上就是一個問題。他認為,把畫室做好、做優、做精是未來的方向,不能盲目求大,現代設備對教師少的問題能有所緩解,但繪畫藝術還是要靠教師手把手教出來的。
“包過”背后的隱憂
生源是每個畫室生存的關鍵,很多畫室使出渾身解數招攬生源:掛靠高校、吹噓辦學質量、簽“包過”合同等等。隨便找一本畫室的宣傳冊即可看到“來自某某美術學院實力派教學體系”“專業總過線率達到98%”……
為了招攬生源,給送學生來的老師回扣已經是眾人皆知的“潛規則”。甚至,據某藝考培訓機構的負責人透露,目前部分地區的藝術高考培訓市場新的潛規則已經不按人頭收費,改為按交納學費提成,提成比例高達50%,甚至更高。這樣一來,畫室收的錢少了,質量難免會下降,最終為其買單的還是學生。
與此相對應的,還有不少畫室會有協議班或者是合同班。在某畫室的招生宣傳冊上清楚地寫著各種協議班的收費標準:“浙江協議班:確保聯考90分及以上,費用為5萬元/期/人,不通過者退還學費60%;美院協議班一類:費用8萬元/人/期,合同院校為中國美院、中央美院、清華大學,如專業未通過者退學費75%;美院協議班二類:費用6萬元/人/期,合同院校為廣美、川美、魯美、西美、天美、湖美,如專業未通過者退學費70% ,美院協議班需現場考核,有一定美術基礎方可接收。”
這種所謂的協議班,吸引了很大一部分考生家長。所謂的“包過”,利用的就是某些家長抱著花錢買安心的心態。其實,這種協議班的方式,畫室是穩贏的。只要10個“協議生”中有一個人達到協議要求就可以凈賺數萬元,即使退款70%或75%,也可保證正常的學費收入。
無論是考生還是高校都不排斥專業的、合法的培訓機構,甚至可以說,考前培訓是高校教育的一個延伸。但是,種種惡性競爭之后,最終受害的必然是喜歡藝術的學生,甚至是藝術教育本身。同時,也會使公眾失去對藝術原有的認可與信任。因此,我們所期待的是,國家能盡快為加強規范藝術培訓而立法,并希望有關部門盡快制定相關的準入制度及辦學標準,同時明確各主管部門的職責。
(藝路網—藝術院校招生考試在線——第1時間為您傾心整理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