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術高考網訊 高考文化分超出了院校投檔分,卻依然落榜。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在于《招生資訊》上的“藝術類可以兼報文史(或理工)類”誤導了他們。他們認為,“兼報”的意思是兩個都可以報,藝校考不上,還能上普通院校。實際上卻是,當藝術類學校無法錄取時,即便文化分再高,也無法被文史(或理工)類學校錄取,導致孩子們高分落榜。省教育考試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兼報”的意思是二者擇其一,不可能既報藝術類院校又報普通院校,家長們理解有偏差。
現場:“兼報”理工類 超投檔線卻落榜
記者昨日趕到福州白龍路白龍賓館二樓時,多名家長顯得憤憤不平。
桂先生是考生小斌(化名)的家長,他告訴記者,兒子小斌就讀于閩江學院附中,是理科藝術類考生,今年高考文化分443分,藝術分201分,文化分已超過福建省二本分數線。報考志愿時,小斌填了3所藝術類編導專業的院校,同時根據福建省教育考試院編寫的2014年《招生資訊》的說明,“兼報”了7所理工類專業的院校。
最后,小斌沒有達到三所藝術類編導專業的院校分數線,而7所理工類院校中,他達到5所院校的最低投檔線,最高超投檔線近30分,卻沒有被理工類院校錄取。據桂先生介紹,小斌最后沒有被其中任何一所院校錄取,而其一位非藝術類同學,和小斌填報同一專業,最終卻以438分被福州大學至誠學院錄取。
家長:“兼報”不就是都可以報?
在現場,還有數位考生和小斌有著相似的遭遇。“壞就壞在‘兼報’誤導了我們。”兒子同樣報考了藝術類編導專業院校的黃女士說,省教育考試院編寫的2014年《招生資訊》上寫著“理科藝術類考生可以兼報除本科提前批外的理工類其他批次院校(專業)”,本以為是多一個選擇,即使藝術類院校上不了,還可以上理工類院校,但實際上投檔只有一次,藝術類院校上不了,即便分數再高,也無法再上理工類院校。“這樣的兼報,還有什么意義?”家長們質疑說。
省考試院:不可能同時投檔
省教育考試院相關負責人隨后趕到現場,對家長們做出了解釋,認為是少數家長理解有誤,而相關的政策,在《招生資訊》里已經交代清楚。
“家長們不能往對自己有利的方向理解,而要面對所有考生。”該負責人表示,“‘兼’肯定有主次,主要還是你本身的藝術類。在招生錄取過程中,按藝術類、文史(或理工)類實際投檔時間先后,將符合投檔條件的考生投檔到藝術類、文史(或理工)類中的一類,由招生學校審錄。今年藝術類投檔本科B批時間是
該負責人表示,“兼報”是讓考生有個選擇的余地,讓考生自己選,有的考生判斷藝術類考不到好學校,就可以放棄不填報,直接報文史(或理工)類。一個人的檔案只有一次投檔機會。對于高分未被錄取的考生,該負責人表示錄取還未結束,如果有機會,還可以繼續填報。
當記者問到往年是否也出現這樣的情況時,對方不置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