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考生在日常色彩訓練中應以基礎知識為基準,通過訓練熟練掌握運用能力和色彩的表現能力。色彩考試內容多為我們常見的陶瓷品、玻璃器皿、金屬器具、瓜果蔬菜以及鮮花和各式襯布等。要想熟練的掌握色彩的運用,就要先保證對色彩三要素有精確的認知。請藝考生隨著中國美術高考網一起看看畫室老師強調的色彩三要素:
色相: 紅 —— 綠
就是色相變化,色相是色彩的首要特征。簡單來說就是一眼望去是什么顏色,它是區別一種物質色彩的名稱,如:紅、黃、藍等及相互混調的色彩(如:紅+黃=橙,藍+紅=紫等。)
明度: 黑 —— 白
就是色彩本身的明度變化,就是感官上的比較亮比較暗,在無彩色上由白到灰至黑的整個過程。都是明度,所以低明度色彩是指陰暗的顏色,高明度色彩是指明亮的顏色。在色相中,黃色明度最高,藍色則最低。
純度: 簡單來說就是飽和度
顏色越灰,一眼望去色相越不明確,純度越低反之,色彩越強則純度越高。在色環上的相鄰色混合不會降低純度,比如黃加紅得到的橙色,純度就不降低,色環的相反色混合則會降低純度,例如紅與綠。
另外,在考試中,考生首先得考慮構圖完整,飽滿。其次,要考慮物體的形體比例是否準確,如果規定了色調,還要注意畫面的定調問題。畫面的構圖和色調確定之后,要考慮如何進行色彩塑造的問題。考生在作畫時,需要一邊考慮色彩關系一邊把握素描關系,根據以往的作畫經驗和對物體形體結構的把握和理解,抓住大的明暗關系。以及所畫物體所具有的個性因素:色相、純度、明度、冷暖等,把物體畫得豐富而有變化。將自己對物體的感受表現出來,不要單純去追求客觀色彩的真實和相似,這樣很容易被局限在固有色里,色彩也難免單調。深入塑造具體物體時,力求用筆與用色準確性,色彩層次要銜接自然,質感表現充分。襯布在畫面中主要起陪襯和調劑色彩的作用,表現時可根據畫面的需要進行處理,有的地方可表現得充分一些,有的地方只需一筆帶過,畫面中次要的物體簡單的交待出形和色就可以了,切不可面面俱到,在畫面基本完成的時候,要注意從色彩、素描、冷暖、空間等幾個方面去檢查。
最后,美術高考網建議考生在平時的訓練中多注意色彩與結構,冷暖,素描,空間等相關因素的關系,避免那些容易出現和易被忽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