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明暗度的掌握是個高分關鍵點,是構圖布局中的重要因素之一。想要在藝考色彩考試中拿高分的你,怎能忽視色彩的明暗關系及處理方式。
色彩明暗:
明暗是指最深的暗調子至最淡的明調子之間的各種明暗層次。明暗層次,不僅應用于表現對象的形體結構,還同時在畫幅構圖中通過明暗色調的交錯,獲得畫面的變化與均衡,產生節奏韻律感。
畫面明暗對比處理的幾種形式:
暗的背景襯托明亮的主體——各種形式對突出主體物很有效果,是常被采用的一種形式,在許多古典的靜物與人物肖像畫中尤為普遍。如17世紀荷蘭畫家倫勃朗的人物肖像畫,差不多都采用這種對比形式。以深暗的背景把明亮的人物襯托出來,效果單純、集中、強烈。
明亮的背景(或環境)襯托較暗的主體——19世紀俄國巡回畫派畫家列賓的許多肖像畫,較多采用這一明暗形式。明亮的背景,使畫面爽朗,主體物也非常突出。
中間色調襯托明暗對比鮮明的主體物——根據人們對日常生活觀察的經驗,近處的物體,總是覺得形象具體突出,色彩鮮明,黑白調子對比強烈。遠處的景物在與近處景物對比之下,總是顯得形體模糊,黑白對比減弱。因此,在繪畫中,運用這一明暗對比形式很普遍,具有真實感,也較容易表現出空間效果,使人有身臨其境的感受。
構圖的明暗形式處理,必須服從表達主題的情景需要。同時也要運用明暗對比手段,顯示出構圖的主體部分和陪襯部分的正確關系。在一幅畫中,也可以同時運用多種明暗對比因素的構圖形式,去處理復雜的題材,表現重大的主題。
在構圖中,明暗色塊的形狀和面積大小變化,可以具有不同的表現效果。
畫面中各種色調面積變化,可以是大而少,即只有一大塊暗色調或明色調;也可以是小而多,即許多小塊暗色調或明色調;色調形狀的方圓曲直,界限分明與模糊,都可以表示不同的感情和產生不同的表現效果:
色調面積大,相互間對比明顯,界限清楚,這可以產生富有生氣、活躍、動人的效果。
大塊的暗色調與小塊的明色調配置,具有莊嚴、悲壯、深沉、神秘等效果。
大面積的明亮色調與少量暗色調配置,具有舒暢、輕快、爽朗等效果。
淡色調具有優美、純真的情調;柔和的色調具有含蓄、抒情、優美、安詳等表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