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關于藝考的時評尤其的多,有的說藝考文化課分數線提高致使藝考或將降溫,有的說何必非過藝考獨木橋,有的則說不是人人都可以成為藝術家等等。
在這里為各位介紹藝考生的考試經歷,有的只為圓自己的藝術夢,有的則是因為藝考好考大學而參加,接下來看看中國美術高考網為大家舉得藝考例子吧!
菏澤四姐妹 只為圓舞蹈夢
參加藝考為大學文憑
這都是近日比較熱門的新聞。這些天,藝考遍地開花,考生四處奔波,各所
猶記7年前,筆者陪同外甥女在煙臺藝考,最終考取了一所大學的舞蹈專業,四年畢業后,她沒有從事和專業相關的工作,而進入了一家韓企,如今已結婚生子,身材嚴重走形,無法再演繹當初的舞蹈,只好賦閑在家照顧剛滿一歲的女兒,問及當初的藝術夢,她已不再起心動念。在她看來,當時參加藝考也只是為了更容易取得一個本科文憑而已。
藝考總結
不可否認,有的孩子是真正喜歡藝術,為了藝術而行進在擁擠不堪的道路上。而有些“藝考”背后,是“曲線上大學”的思維在作怪,許多家長和孩子希望藉此尋求升學捷徑―――文化分不夠,藝考來補充。有些藝術考生們,在高三花上幾個月時間“臨時抱佛腳”,突擊訓練,掌握某一門藝術特長的皮毛,然后報考十幾所高校,以期能謀取到一兩所高校的減分政策,來彌補文化課的不足。針對考生和家長們的這種功利心態,一些非藝術院校也看準了這個“市場需求”,紛紛開設相關的藝術專業,大量擴招。而學習美術、音樂、動畫設計等藝術類專業花費高昂,藝考生大多舍得花錢。于是,藝考又被一些院校視為創收寶地大肆拓荒,而這樣的惡果就是一些學校的師資、硬件跟不上,培養出來的學生素質令人堪憂。更讓人尷尬的是:與動輒上萬的藝考火爆人數相比,畢業后能從事藝術行業的學子寥寥無幾,多數人還是將這幾年的學業當成了畢業后要去工作單位的一項特長,四年僅學一特長,浪費了青春,荒廢了學業,耽誤了前程。
藝術家心語
舞蹈藝術家楊麗萍說過這樣一段話:“有些人的生命是為了傳宗接代,有些是享受,有些是體驗,有些是旁觀。我是生命的旁觀者,我來世上,就是看一棵樹怎么生長,河水怎么流,白云怎么飄,甘露怎么凝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