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被考生稱之為“最難藝考年”,同時對藝考考生的要求也逐步提升(包括:專業考核和文化課成績)。對藝術考生要求逐步提升,除了要提升藝考生的文化素養,還有就是關于藝考生的就業問題。
目前,不少藝術名校的招生人數有所下降,但是報考人數并未減少。藝術類專業招生人數下降,則與就業形勢的“不給力”有關。教育部門要求高校各個專業招生人數與學生就業掛鉤,學校各專業在做招生人數計劃時,也會參考當年學生的就業率。
專家解答:
“我們各大高校這么多年培養了這么一支龐大的藝術大軍,畢業后他們去哪了?很多藝術類畢業生最終淪為自由職業者,轉行的也不少。”
“建筑和設計專業,近年的就業不斷攀升。”中國美術學院就業中心主任章小平透露。與企業交流中,他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現在,不少企業對技能的關注度在下降,反而更關注畢業生的審美能力。比如,游戲類企業,最看重畢業生的造型、審美能力,以及對事物的敏感度。
2014屆畢業生的秋季招聘中,還有個新動態:招聘環節多了一個無領導小組討論。這是在考察學生的表達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對藝術人才的要求,會越來越高。
“不是人人都能成為藝術家的,藝術創造本應屬于小眾,讓真正有藝術才能的人到專業領域里進行深造,才能創造文化藝術行業最大的價值。”
中國美術高考網提示:
考生應該對自己的學業和就業有一個定位,不要盲目的追逐“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