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藝術考試的利弊
所謂藝術類考試,大多屬于在高考前的“提前招生”范疇,該考試一般分為兩個階段,即專業考試階段與文化考試階段。專業考試階段一般是考生去學院內進行專業知識與潛力的考試。如報考表演專業需要朗誦、表演小品;報考導演專業除了需要表演外,更是側重于影片分析、編講故事;戲劇文學專業以寫作為主體;舞美專業則是要求一定的繪畫基礎等等。專業考試一般分為兩次考試或者三次考試,當最終考試結束后,按照比例發給考生文化考試合格證,允許其參加高考后報名該院校,以專業成績排名或者文化課成績排名擇優錄取。
需要明確的是,藝術類院校大多對于專業考試要求嚴格,而對文化課分數的錄取分數線,遠比普通高等院校低很多。但必須指出的是,鑒于藝術類考試所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很有可能影響到考生對于文化課的復習。
之所以報考藝術院校,大概有以下三種原因:
1 熱愛藝術,希望從事此類工作。
2 在中學時成績不好,看中了藝術類院校錄取分數線低的好處。
3 影視圈的名利吸引著一些青少年及其父母,希望盡快成名。
既然是考試,那正常考就是了。但由于一些原因,多年來藝術院校考試被蒙上了一層神秘面紗,各種說法層出不窮,仿佛出現了一種“藝考潛規則”!
藝考潛規則?南藝影視學院副院長教你防范
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上海戲劇學院等全國頂尖院校的考試競爭激烈自不用說,這兩大院校每年的報考人次均在萬人以上,其中尤其以表演專業為最。即使是地方藝術院校,如南京藝術學院、山東藝術學院等等,每年的考試也是報名踴躍,有時甚至報名人數不亞于頂級藝術院校。
多年來,藝術院校考試被人們廣泛“傳誦”,有很多人認為,藝術類考試存在“潛規則”:沒有關系、沒有門路是不可能考上的,而關系和門路則需要經濟基礎作為后盾。隨著近年來網絡的發達,更有不少網友爆料,稱“進入某某藝術院校需要多少多少費用來做關系”“某某院校教師開設輔導班變相收取高額費用”等等。原本應該公平競爭的藝術類考試,被廣大不知情的人們傳得越來越“神秘而黑暗”,讓許多擁有藝術天分卻少于關系與財力的考生們“望而卻步”。
對于所謂的“藝考潛規則”,正在北京籌備招生的南京藝術學院影視學院副院長錢態老師通過新浪娛樂做出了客觀解釋,特別是對于最有可能形成“潛規則”的兩大方式進行了坦率曝光。
錢老師稱,所謂的“藝考潛規則”一定在某些范圍內存在,并且每年藝術類考試均有涉及。但是,所謂的“黑幕”并非像人們想象中那樣廣泛和普及,大多數藝術類院校依然是本著公平競爭的原則“依才錄取”。所謂“花錢托關系入校”并非不存在,其原因也多種多樣。
1、藝術院校教師私自收學生、開辦考前輔導班
錢老師稱,一般每年在藝術類考試前,都會有各種“藝考輔導班”出現,其費用不低。這類輔導班有的是學校公開舉辦的,只為在考前對考生進行考前培訓;有就是院校在職或退休教師私下輔導的學生、單獨授課或開設輔導班。
“老師教學生其實是無可厚非,正常地開辦輔導班也是對于學生來說也會有所幫助。但是,在這其中有許多人利用學生和家長的求學愿望,收取高額費用,甚至以‘走捷徑’為誘餌,直接或暗示考生家長送禮送錢,這就形成了索賄和受賄。”錢老師說,“有的家長認為,只要把錢送到院校老師的手里,自己的孩子就能在考試的時候得到照顧甚至順利入學,這種觀點是完全錯誤的。目前所有的藝術院校考試,都不會是‘一言堂’,給某個教師送錢不會有任何結果。”
解決方法——嚴厲禁止、考試透明、不公開考官
“藝術院校不能夠背上黑幕的名字,要對學生負責,也要對學院負責”錢態老師如是說。針對院校教師私下開設輔導班、招收學生的情況,他也給出了幾種解決方法。
首先,嚴厲禁止是對于教師的規范約束。錢老師稱,在南京藝術學院影視學院內,所有的在職教師均明令禁止不允許私下招收學生,一經發現立即嚴厲處理甚至革職。據錢老師介紹,過去一年中曾發現校內有青年教師利用其身份涉嫌收受考生好處,經發現后將其從教師隊伍中清除。在今年的考試中,允許各方舉報,經核實后即使稍有涉嫌,立即取消該教師參與考試的資格。
其次,考試透明也是考場上的必要條件。錢老師說:“考試前后幾天,任何教師不得隨意外出,不得隨意與外界聯系,考試過程中更不允許打電話、收發短信等。考試時的打分會有一個基本的標準,任何教師對于某個學生的分數打得過高或者過低都被視為涉嫌,不被計入成績。”
第三,對于考官以及考場的設置采取保密,均是臨時通知人員及地點,以防有人提前聯系考官或者知道考場號碼。“我們有很多教師去參加考試,但是不一定每個人都會成為考官,都是臨時決定,以免被趁虛而入。考生的考場也是考試時才會被通知,哪個考官在哪個考場也是臨時安排。在判卷時也是采取打亂的方法,不同考場的考官去判另外考場的試卷,考官之前不允許有通氣和聯系。”
2、社會上的“考試中介”騙取錢財
許多考生在報考藝術院校前,家長出于對孩子的愛,總是盡可能地想辦法“找關系”“托熟人”,希望能夠認為某些學院領導或者教師,即使孩子真有天分,也不希望因為其他原因而被“別的考生擠下去”。于是,一些以“考試中介”為生的人們出現了,他們所有人都會聲稱自己與某某領導或者教師有非常密切的關系,并且大打保票能夠讓考生入學,所要的金額從幾萬元到幾十萬元均有。
“這種中介大多是騙子,他們有的是院校的畢業生,有的是某某領導和老師的朋友,有的甚至什么都不是只是個圈內人士。有的人是做中介收取好處費,有的根本就是騙了錢走人。”錢老師稱,“這類人是最難杜絕的,每年都會出現,而且越是敢于開價敢打保票的人可信度越低。”
解決方法——考生和家長要擦亮眼睛堅決抵制
對于“考試中介”的問題,錢態老師“深惡痛絕”。稱很多所謂的“黑幕”,無論真假,與這些人都有最大的關系。“這些人我們作為院校無法去管理,只能約束自己的老師。但是希望廣大考生和家長一定不要隨便相信任何人,特別是在其收取高額關系費的時候。必要的時候可以和院校聯系舉報,或者尋求公安部門的幫助,讓這種騙子沒有生存的市場。”
熱愛藝術是每一個青少年都具備的權力,但是否因為熱愛就去從事該行業,還是值得商榷。從事藝術行業不僅僅要有一顆熱情的心,同時還要具備許多先天條件與客觀因素,如身高、體型、相貌、文化底蘊、知識積累、寫作繪畫水平以及最難言表的“靈性”。除此之外還需要一定的家庭收入(藝術類院校的學費以及平時的開銷都是普通高校的數倍)。
即使是以上條件均有所具備,也并非是“入校既會成名”,據有關部門統計,如今藝術院校畢業生中的大部分均因各種原因無法從事本專業工作,繼續從事本專業工作的也均會有長時間的“積累時間”,其中最后能夠有所作為的僅是少數,而“一步登天”“少年成名”者更是鳳毛麟角。很多時候不僅僅是要有一定的實力,更是需要一定的機遇。
基于以上原因,報考藝術院校與從事藝術工作還需謹慎,考生與家長需要算清“一筆帳”,即使最終入學,畢業后工作所能獲得的回報是否能夠高于幾年內的投入?春節過后,藝術類考試將相繼開展,請考生與家長們諸情謹慎而行,預祝取得良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