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考半年花7萬多
18歲的矯翠平梳著高高的馬尾辮,光潔的額頭上沒有一絲劉海。性格開朗的她說:“你只要看到額頭光亮亮,沒有劉海的藝考生,基本就是考我們專業的。”矯翠平2012年6月才開始學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 ,“如果不參加藝考只憑高考成績,我應該在一本和二本之間,如果借助藝考,有希望沖一所211級別的大學,所以才‘半路出家’。”
由于幾乎沒有專業基礎 ,矯翠平報考了青島一家號稱“全國藝考第一班”的輔導班,收費為令人咋舌的6萬多元。盡管花費高昂,但在她看來,只要能夠考上大學也值。
矯翠平今年共報考了 18所高校,每個高校的初試、復試報名費大約是200元,報名費一項就花費了 3600多元,“去外地藝考花費更多,我整個藝考花費應該是7萬多元”。
隨身帶著高跟鞋
“臉小,上鏡才好看,現在考官都喜歡瘦瘦的臉型,不是很喜歡我這種有福氣的臉型。”3月3日在青島考華東師范大學時,矯翠平用調侃語氣說著自己的長相。記者看到,稚氣未脫的矯翠平隨身背著一個書包,里面有她的必備工具:筆、本子、水杯和一雙高跟鞋。
“穿高跟鞋,看起來才顯得有氣質。”矯翠平說,考試通常要排很長時間的隊,為了減輕備考的疲勞,她一般會在考試的時候才穿上高跟鞋。
“平時上學沒怎么穿過,還不是很適應高跟鞋。為了藝考只能忍著了。”矯翠平告訴記者,她還有兩個考試出行必備“法寶”:大水壺和不銹鋼保溫飯桶,“有時候,考試吃飯不方便,我們早上出門的時候就隨身攜帶午飯”。
為了參加專業考試,矯翠平經常要在考試前去影樓化妝,這讓還是高中生的她適應了一段時間。“沒辦法,對我們專業來說,臉蛋挺重要的,要留給考官好的第一印象。”每場考前,矯翠平臉上要打上粉底 、刷上陰影和腮紅,眼睛要貼雙眼皮膠,畫眼線,刷上睫毛膏,然后涂上唇膏,“我額頭前面小碎頭發挺多的,為了不像‘金毛獅王’,一般就噴點啫喱水。”一套流程走下來,差不多需要半個小時
曾一天連考10場
今年藝考征程中,2月21日矯翠平一口氣參加了三所高校藝考。
她當天上午參加山東藝術學院專業測試 ,考了“自備稿件”科目;下午一點半又是山東師范大學專業測試,考了“指定稿件”、“即興評述”和“模擬主持”等科目;16時又到濟南藝術學院參加了成都理工大學廣播影視學院測試 ,考了“即興評述”、“自備稿件”、“指定稿件”和“才藝展示”。
矯翠平說,那天考試連軸轉完全沒有休息,圍著濟南轉了大半圈,好在媽媽開著車,也算是湊巧,考試時間能排開。
除了這一次,2月25日,矯翠平參加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考試的時候,一共考了 10場專業課,感覺口干舌燥的,但是又不敢多喝水。矯翠平能清晰地復述所考的科目:上午考漢播和漢英雙播,漢播考了“自備稿件”、“指定稿件”,漢英雙播考了“自我介紹”、“自備稿件”、“指定稿件”和“考官提問”。下午考英、法、西班牙語播音主持,考了“自我介紹”、“指定稿件”、“看圖說話”和“才藝展示”。
考試要碰運氣
矯翠平藝考流程排得密密麻麻:3月3日在青島考完華東師范大學后,接下來還要去武漢考華中科技大學和武漢大學。
她曾放棄了中國傳媒大學等三所原先心儀大學,參加了浙江傳媒學院的考試。“其實我當時感覺自己表現很好。”矯翠平說,她當時分的那一組里面有的學生連“單于”的“單”是卷舌音還是平舌音都分不清楚,從專業方面講她是非常有優勢的,但是最后卻沒有進復試,而一名女生雖然專業不如她,最終卻進了復試。
“之前我山東藝術學院 、山東師范大學的復試都沒有進,希望最大的浙江傳媒大學也沒有進,我當時就急哭了 。”矯翠平說,事后她分析了一下,在外面考了那么多場,根本無法預料到考官喜歡什么樣的考生:“考試要碰運氣,能遇到對‘口味’的考官,考中的幾率就大一些。”
“藝考的確給我帶來很多痛苦,但這些都在我能忍受的范圍內,為了夢想,沒有什么是不可以忍受的。”矯翠平說:“這是我自己選擇的路,我跪著也要走下去!”
結識真誠同路人
提起自己的藝考旅行,矯翠平說自己最大的收獲就是認識了6個好朋友。矯翠平說,他們都在城陽一中讀過中學,當時并不認識,后來因為藝考培訓聚在了一起。在藝考前夕,他們在一起吃飯,一起發過誓,“咱們都走上了藝考這條路,不管哪個落下了,咱都得拼了命把他扶起來。”矯翠平笑著說,為了讓朋友多報考幾個學校,他們每個人都把其他人的資料隨身攜帶,如果趕不過來,就讓其他人代替報名。
這些考生經常互相幫助和鼓勵。矯翠平說,有一次她考試心情不好,一位朋友為了哄她開心,就把他自己藝考的囧事告訴了她,“他跟我說,才藝展示時候他沒有什么才藝,然后他就告訴老師‘我叫才藝’,然后就轉了一圈給老師展示了一下,當時就把我給逗樂了。”
“我準備藝考前,文化課成績還不錯,沒想過自己會走藝考這條路。”矯翠平說,她以前對藝考生也有不公正的看法,覺得藝考生平時不好好學習,高考成績低,還能上一個不錯的學校,“但真正經歷了藝考,才發現藝考生們其實是很純粹的同齡人,他們都很好溝通,都是很好的人,藝考也非常不容易 ,我認識的這些朋友,會是我一輩子的朋友,因為我們一起攜手走過藝考。”
經歷是一筆財富
“從來沒想過藝考的路會這么漫長、艱難,就是一場仗緊接著一場仗地打,連喘氣的機會都很少。”矯翠平說其實自己當時決定報名藝考的時候,班上老師很反對,“現在證明老師說得也不錯,藝考沒我想的那么簡單。”
提起自己18歲考18所學校,矯翠平笑著說:“真的很湊巧,我會好好收藏這18張考試準考證。因為藝考,我總覺得自己經歷了同齡人兩倍甚至更多的事情。經歷讓我豐富起來充實起來成熟起來,這是老天給我一筆財富。”
“感覺孩子經歷藝考,相比沒有藝考的孩子,提前經歷了一些挫折,人變得更坦然了 。”矯翠平的媽媽矯女士說,不管孩子藝考結果怎么樣,只要孩子在過程中成長了 ,就是好事。
“不管專業課考得怎么樣,不論我拿到多少證,藝考結束之后我都要破釜沉舟準備文化課。”矯翠平笑著告訴記者,因為她覺得自己文化課成績較好,所以報的基本都是師范類和綜合類等對文化課要求比較高的學校,“因為報得高,所以面臨的風險也大。”
矯翠平最大夢想是走進中央電視臺的大門。“藝考注定是孤獨的旅行,路上少不了掉檔和失敗。矯翠平告訴記者她藝考結束后 ,最大心愿就是,“希望每個藝考生都能實現自己最初的夢想,能堅強而樂觀地大聲說出‘我是藝術生,我為自己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