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2月,2013年的“藝考”已經拉開帷幕,而且硝煙味漸濃。根據已經統計出來的數據,各省報名參加藝考的人數再創新高。藝考真的是終南捷徑嗎?天賦在藝術專業學習中是必不可少的嗎?各種考前培訓班宣傳的“簽約保過”可不可信?記者進行了調查,并請業內人士給出了建議。
“我孩子才高一,成績在班上處于中等,學校開了一個美術班,老師動員她參加。”最近,楊女士為孩子學不學美術這事很犯愁。要是加入這個班,文化課必然會放松,以后就得參加藝考;不學的話,老師說以孩子現在的成績估計考一本院校有困難。可是孩子本身對美術的興趣又不高。藝考對文化課的成績要求低,這是很多家長以及老師動員孩子參加藝考的動因。然而隨著報考人數的連年上升,這條所謂的“捷徑”正在變得越來越窄,在巨額的成本支出和嚴酷的就業現實面前,藝考熱該到了理性回歸的時候。
費用高昂 十幾萬是常態
小欣是我市某高校藝術設計學院的學生,在老師的動員下,她高二暑假開始學美術。“保守估計,備考7個月,起碼花了6萬元。我是在本地學的,有的同學專門到北京參加培訓班,花費十幾萬都很正常。”小欣說,最大的開支是培訓費,買畫紙、顏料等耗材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還要奔波于各地參加考試,那一年家里的錢像流水一樣往外花。
據了解,除了備考的花費,藝術類專業往往學費也很高,通常在1萬至2萬元,在校期間的其他學習支出也比普通專業高很多。看來,要想安心學藝術,家庭沒有較厚的經濟底子是不行的。
進入傳統藝術高校的學生并不多
這些年藝術類專業一直在擴招,可是擴招的比例趕不上考生的增長速度,一些傳統知名的藝術院校的門檻更是越來越高,有些熱門專業的錄取比例已經接近100∶1。2012年,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表演專業有3200多人報考,最終錄取僅26人;最熱門的播音與主持專業報名人數高達8200多人,計劃招生100人。而以表演著稱的北京電影學院,2012年報考表演學院的考生有6186人次,計劃只招收85人。藝考已成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之勢。 2013年的形勢只會更加嚴峻。
一家藝考培訓機構姓高的老師說,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常常鼓勵學生從普通班轉到藝考班。而實際上,想要考上那些好的藝術院校非常難,大多數學生都進入了那些設立了藝術專業的非專業藝術院校。一些綜合類院校,雖紛紛建立了藝術專業,但因缺乏傳統,藝術教育水平并不高。
后勁不足需謹慎
“從招生情況看,雖然6個月的學習過關不成問題,但學生考取的大學,明顯分為兩個檔次。只突擊了幾個月的考生,或許能拿到專業考試合格證,但進入大學后往往后勁不足,除非在大學里加倍地努力,否則跟不上課程進度,容易產生厭學心理。”一位在高校從事美術教學的老師說。
某藝術學院的學生小梁說,老師帶的學生太多了,沒有靈性,基礎又不好的學生,通常不被老師重視。
就業壓力不容忽視
這些年“藝考熱”逐年升溫,畢業生大幅度增加,可是就業渠道卻沒有增加多少,藝術院校招生越多,就業壓力就會越大。
“現在很多非藝術類高校都開設了播音主持專業,名字聽起來挺風光,可是有幾個后來真的成了主持人呢?”就業,成了藝術類專業大學生又一道坎。百度“藝術人生吧”中關于《地方高校藝術類畢業生就業問題》調查問卷數據顯示,55%的被調查者從事的都是與藝術專業無關的工作,25%的被調查者選擇了自由職業的“藝漂”狀態。同時,80%的被調查者認為藝術專業就業形勢相對嚴峻。
由于前幾年高校藝術類專業招生計劃一直在增長,這意味著4年后藝術類畢業生的就業壓力也將隨之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