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明星的搖籃”之譽的上海戲劇學院又鳴鑼開考。數(shù)千名來自五湖四海的俊男靚女將紛至沓來,追逐心中的明星夢和藝術夢。
考生太多,考官也疲于應付。華中科技大學 (微博) 老師龔超告訴記者,他最近受邀參加一所大學的藝考評審,由于考生太多導致連考4天,每天從8點考到23點,考官只剩下吃盒飯的時間。這競爭激烈的“百里挑一”藝考,究竟看重的是什么,又究竟考些什么?
外表只是標準之一
說到藝考,學生的外表總是不斷被提及。今年,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學院副院長王勁松提出:“體檢時要查文身和有無整容。”此言一度被媒體解讀為“北影要對整容學生嚴查”。藝考生的外貌問題再度引起眾人關注。
上戲表演系教授范益松表示,上戲在考試前會明確告訴考生:不要化妝、不要穿高跟鞋、不要帶美瞳,要真實、要自然。范益松說:“西方有位領導人競選時因染過頭發(fā)而落選,因為其行為讓選民覺得很虛偽。藝考雖沒有那么嚴重,但道理是相通的。”范益松表示,上戲對整容可能相對寬容一些,不會因此而將學生拒之門外。
上戲表演系主任龍俊杰曾表示:“身上有文身的男生,我們肯定不要。”但這條“鐵律”近來似乎有所松動。范益松說:“不會因文身而對考生一票否決,但會對其打個大大的問號。”在他看來,這樣的考生可能有過一段叛逆或者不同尋常的經(jīng)歷,這種人生閱歷也許能幫助他們更快地進入某些角色,并展現(xiàn)出更好的表現(xiàn)力。
盡管考官們再三強調外表只是評判藝考生的標準之一,而非全部;然而,很多考生為了能在外表上獲得認可,仍會想著法子打“擦邊球”。記者了解到,一些考生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更漂亮,會請專門的化妝團隊為自己打造既有美化效果又在一定距離內(nèi)不易被看出的“裸妝”。這種“裸妝”的收費在1800元左右。一位發(fā)型師告訴記者,上海某藝術院校開考時,他們就到學校附近的賓館守候,考生會在某些考官的“指點”下前來化妝,一天至少能接待五六名考生,生意還不錯。
考題設置花樣百出
今年北影導演系的考試包括郭美美、毒奶粉、PM2.5、國際象棋棋盤的規(guī)格、美國對利比亞軍事行動代號等與時政和熱點接軌的試題,讓不少埋頭讀書的考生看傻了眼。龔超告訴記者,準備藝考的學生除了藝術科目要準備好,也要多關注社會,今年很多藝術院校的考題設置都很有時代感,比如新聞評述題目就有“李娜該不該吼老公”、“怎么看待學校錄取通知書采用淘寶體”、“張柏芝、謝霆鋒離婚的社會價值”等。
那上戲表演戲究竟考些什么呢?范益松表示,據(jù)他所知,這些時政內(nèi)容,上戲的考試也許較少涉及。以往上戲的考生要通過三次考查,通過表演、朗誦、唱歌、舞蹈、小品來展示他們的臺詞、言語、聲音、形體。其中,表演是最有挑戰(zhàn)也最有趣的一個項目。比如最基礎的就是讓考生表演“畫蛇添足”、“弄巧成拙”之類的成語,或者表演“礦難之后”、“上臺之前”、“危急時刻”之類的場景。還比如給考生一張紙,讓考生隨意折疊,以考察其想象力;請考生將跳、坐、跑三個動作串起來展現(xiàn)一個情節(jié);給考生一部手機,讓其想象成另一個東西并表演出來。
范益松還自創(chuàng)了“鄰位人物關系證實”題:考生A靜靜坐著,考生B設想好自己與A的關系后,通過表演以及與A的交流,讓A感受與自己的關系,他所處的環(huán)境及兩人間發(fā)生了什么。他說,這個考題是想讓學生明白,不要預設任何角色,而是要用心去看、去聽、去感受。
綜合素質不容忽視
面對專業(yè)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的雙重考驗,考生一定要做好準備。考試最大的敵人就是緊張。很多考生面對評委時一句話都說不出來,或將準備好的臺詞忘得一干二凈,有的考生甚至連樂器都吹不響。
除了緊張,不少考生還存有“不甘做配角”的心態(tài)。在做集體小品時,大家都想在評委面前好好表現(xiàn)。有的考生會一個勁地搶著說話,有的考生會拼命提高自己的聲音,還有的考生拼命往評委面前擠。范益松表示,集體小品是一場綜合性考試,不但要考查學生的表演能力,還要考察考生短時間內(nèi)的溝通協(xié)調能力,所以只要把自己的角色演好,入情入理就會得到評委的認可。
龔超認為,如果想成為一名合格的主持人,綜合素質的要求絕不亞于專業(yè)能力,很多考生因缺乏綜合素質而在考試中鬧出笑話,更為嚴重的是有些考生還有誠信問題。
(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