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廣州2月19日電 (王華 杜奕慷)本年度中國藝術類專業招生考試2月開鑼,廣州美術學院19日進行專業考試,附近酒店賓館已一房難尋、各類應試培訓班一位難求。
藝考熱催生“藝考經濟”升溫,但求學路的未來并不清晰。
據廣東省教育考試院統計,廣東省今年有4.4萬人報考美術類藝術招生考試,比2011年增加6000多人;1.2萬人報考音樂類,也比去年增加1000多人。
廣州美術學院是華南地區唯一高等美術學府,在中國內地12個省市設有考點,廣東省考生專業試今日開考,華僑及港澳臺考生專業試將于3、4月開考。
因藝術類院校和專業的文化課錄取分數線相對較低,“藝考”被視為上大學的捷徑,由此也催生別樣“藝考經濟”。
廣州美院校門口各種培訓班招生簡章隨處可見,其中專為藝考開設的考前沖刺班,收費從人民幣4000元到6800元不等。而考生實際花費遠不止這些。春節剛過,廣州美術學院附近賓館、酒店全部爆滿,出租屋早在半年前就已難覓房源。
“僅租房、上培訓班一個月最低消費1800元,加上其他費用,半年下來花了2萬多元。”一名來自云浮的考生向記者透露,自從高二開始學畫畫,已經算不清花了多少錢。
一名來自佛山的考生說,自己準備參加好幾所學校的藝考,“這還不算什么,考上大學花費也不會少,加上住宿費、生活費、買材料等,一年沒有兩三萬元根本讀不下來。而音樂類考生花費更大,從考上到畢業,投入成本幾十萬元計”。
事實上,由于競爭激烈和門檻逐年提高,“捷徑”已被擠成“獨木橋”。2011年廣東藝術類統考本科合格率70%,錄取率只有35%,其中,廣州星海音樂學院的錄取率只有15%。
除了藝術類專業的高成本、低錄取率,畢業后的就業面窄也加大了考生的風險。已入讀廣州美院的一位女學生對記者說,學習藝術更需要天賦、恒心和毅力,成名者畢竟少數。如果畢業后無所事事,很容易迷惘、難以適應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