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省美術專業高考學術交流會在寧海中學舉行。
寧海中學校長郭其俊、江蘇省特級教師傅幼康、南京藝術學院博導鄔烈炎等專家就江蘇省美術統考的利弊、課改背景下如何提高美術考生綜合素養等問題作了詳細解答。專家認為江蘇省美術統考是優秀的管理模式,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美術生的負擔,但不利于發現學生的創造力,大學偏愛有個性的美術生。
偏愛“奇”“怪”學生
記者:大學希望招收怎樣的學生?
南京藝術學院博導鄔烈炎:大學希望多招一些“奇”“怪”的學生,這個奇怪的意思是指在繪畫上有自己的見解,不一般,有個性。真正的人才必定有自己的個性。藝術離開了風格就不能成為藝術,每一所美術院校都有自己的風格,每一位教授也有自己的風格。考生平常應該形成自己的風格,然后選擇適合自己風格的學校,而不是去迎合哪一所學校的風格。
統考比單招減輕負擔
記者:江蘇省美術統考究竟是有利還是有害?
寧海中學特級美術教師陸長根:江蘇省統考是一個優秀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美術生的負擔。全國共有八十多所美術院校,如果沒有統考,每一所院校都進行單招,考生的負擔就太重了,到了考試期甚至對交通都會造成影響。美術生各自的水平也是參差不齊,一部分學生可能只能瞄準一些低端學校,美術統考無疑提供了一個模式,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方向,使考生可以做好應試準備。
但是,江蘇省美術統考也有它的弊端,它的形式單一,十二年來變化極小,僅考查素描單身人像和色彩靜物兩項,成績好壞大部分取決于熟練程度,不利于發現學生的創造力。
省統考是塊敲門磚
記者:單招考試和省統考有何區別?
南京藝術學院博導鄔烈炎:目前,江蘇省內實行單招的美術院校只有江南大學和南藝的部分專業。省統考偏向純美術繪畫,單招考試的題目相對靈活多變,偏重考查綜合素質。事實上,美術生中只有10%在進入大學后學繪畫專業,90%的學生學的是設計,然而江蘇省美術統考完全偏重考查寫實繪畫。
也有人認為,設計也需要繪畫基礎,但實際上設計是否以寫實為基礎是值得商榷的。省統考其實就是一塊敲門磚,美術生和高中教學需要有自己的定位,不能盲目追求通過省統考。
搞藝術需要“童子功”
記者:有沒有學生靠突擊通過省統考?
江蘇省特級教師傅幼康:僅憑畫幾十張畫就通過省統考基本不可能。針對省統考的考試題型進行單一練習、最終通過省統考是有可能的,然而很多大學教師反映,這樣的學生進了大學“沒后勁”。搞藝術需要童子功,不能靠“突擊”。一些社會辦學的培訓班和畫室往往承諾省統考不通過退錢、一年考不上明年免費等等,其實這些承諾都是假的,學美術必須練出扎實的基礎,不可能通過短期突擊就能在專業上取得巨大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