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蘭州眾多美術專業培訓學校,有很多來自農村的孩子。因為夢想,他們來到省城,克服困難,孜孜以求,期待在不久的將來,如愿展開自己的“藝術人生”——
第一場考試
早上6點鐘手機鬧鈴還沒響,張志軍就睜開了眼睛,外面的路燈透過窗戶上的冰霜照進宿舍,與燈光一同擠進來的,還有不時從公路上疾馳而過的汽車噪音和仿佛被冰凍了的空氣。“還是女生好,起碼窗戶會掛個窗簾。”張志軍一邊想著,一邊在宿舍其他七位同伴均勻的鼾聲中輕手輕腳起床了。1月16日,是西安工業大學美術專業課開考的日子,這是自1月3日的聯考過后,張志軍參加的第一場專業考試。“聯考成績是1月12日出來的,當時看到自己通過了,感到很開心,又多了一份信心。如果在聯考中被淘汰,就只能報考限定的學校和限定的專業,而且多數限定的學校和專業都不是很好。”張志軍胖胖的臉上露出憨厚的笑容,因為很長時間沒有理發,頭發已經很長了,后腦勺上的頭發被衣服領子卷得高高翹起。
水房里的水冰涼刺骨,張志軍猶豫了幾秒鐘,然后提來宿舍里唯一的暖水壺,摻了一點熱水開始洗漱。要是在平時,他只會用涼水胡亂湊合一下,因為宿舍里只有一個暖水壺,一壺熱水,8個人一人倒一杯就沒有了,大家又都忙著報名、考試、上課,沒有時間守在宿舍里燒水,所以“能湊合就湊合,但今天要去考試,還得好好洗個臉,看起來也精神一些。”張志軍的話里透出小小的期待。
早餐照例是前一天晚上沒有吃完的米飯熬的粥,只是米粒和水相互分離,似乎完全沒有達到“粥”的標準。胡蘿卜絲和海帶絲拌成的小菜,在張志軍他們剛來到安寧區這家美術培訓班的時候,還是很受歡迎的,但吃了近4個月,似乎也成了“雞肋”。饅頭倒是熱的,而且張志軍的早餐比那些不去參加考試的同學多了一個雞蛋,“這其實是給我準備的午飯,因為考試,中午回不來”。
7時50分,張志軍趕到郵電大樓附近的蘭鐵三中,已經早到的考生排隊等在學校院子里,他找到自己所在考場的隊伍排了進去。這個冬天冷得似乎有些夸張,剛剛在公交車上,張志軍在沒有幾個人的車廂里小幅度地來回走動,以保證自己不會被“凍得沒有感覺了”。
現在,他仍然在隊伍里保持了這樣的姿態,不停地跺腳、搓手,然后再看幾眼那些用厚厚的羽絨服和帽子、口罩把自己裹得只剩下兩只眼睛的城里考生,心里祈禱著時間趕快過去。否則,他單薄的運動衫實在無法保證考試時手指不會被凍僵。
8時20分,終于聽到考生進場的通知,張志軍用最快的速度沖進考場,把雙手摁在暖氣片上,熱乎乎的溫度很快穿透冰涼的指尖,帶給他一種癢癢的溫暖。監考老師開始組織考場秩序,張志軍找到自己的座位,試卷發下來了,考題素描要求畫男青年正面頭像,他掏出自己的身份證,輕描淡寫地把身份證上那個胖乎乎的自己畫得神形兼備。對于自己最擅長的素描,張志軍始終帶著一份成竹在胸的把握。
下午考色彩,對于那些絢麗斑斕的水粉顏料,張志軍總覺得自己欠缺了一些駕馭,但這并不影響他按照自己的理解完成考試。“考完就完了,在成績出來之前我沒有時間去預測結果,因為后面還有很多場考試。”張志軍收拾好畫板走出考場。現在,他又要回到那間窗戶上沒有窗簾、一到晚上暖氣就不是很熱的宿舍里去了。
等待的日子
張志軍的宿舍在安寧區蘭雅集團附近的一幢舊樓上,那是一家私人開辦的美術培訓班。2010年10月,張志軍和武威七中的其他二十幾名美術考生一起來到蘭州進行專業考試前的“集中培訓”。起初,張志軍在安寧區另一家培訓機構,“那里的條件相對要好很多,而且我也很喜歡那些指導老師的畫畫風格。有很多想報考中央美術學院的考生都在那里學習。”張志軍說,但是每個月1500元的費用,卻讓他堅持了3個月之后終于不堪重負,不得不轉到現在的這家培訓班。“這里每個月只要800元”。
費用低廉,其實就意味著教學設施和環境的簡陋。這些年,隨著農村專業考生的增加,蘭州市類似的美術培訓學校陸續誕生。這些來自農村的孩子,無暇顧及培訓學校衛生條件差、師資力量薄弱、住宿條件差等因素,以與自家經濟條件能承載的學費,繼續自己的夢想。
1月17日下午,記者隨張志軍到培訓班去采訪。他的宿舍在二樓,樓道的盡頭堆放著幾個大大的塑料編織袋,里面裝滿了白菜和蓮花菜,那是大灶蔬菜儲備。宿舍里緊靠著東西兩邊的墻擺放著四張高低床,中間空出來的地方放著一張桌子,雜亂地堆滿了書畫,還有一張臨時增加的單人床緊靠在張志軍的床邊。舍友們的畫板見縫插針地塞在任何一個可以塞進去的地方,每張床底下都散亂地擺著一大堆顏料。窗臺上吃了一半的饅頭和胡蘿卜絲還沒有來得及清理。對面不知哪間宿舍里,手機放著很大聲的音樂。“考得怎么樣?”剛進宿舍,舍友們就七嘴八舌地“刺探軍情”。舍友都是張志軍武威七中的同班同學和校友,大家彼此相熟,相處融洽。
“志軍,我今天的試讓你去考就好了!”張志軍還來不及細說,舍友李飛推開門就開始嚷嚷,“把一個蘋果裝在透明的塑料袋里,讓畫素描,我都不知道那個塑料袋該怎么表現!還有一個素描的模特,臉圓圓的,就像你那么胖!”李飛參加的是湖南工業大學的專業課考試,他說完看了看張志軍的臉,又補充一句:“不對,還是沒你胖,你是屬于超級胖的那一種,把一點藝術氣質都給胖沒了!”
正在吃飯的幾個人不約而同地笑噴了,張志軍也不計較,拿著餐盒去隔壁的廚房打飯。大灶上共做了兩個菜,一個蓮花菜炒粉條,一個豆腐。張志軍給記者也買了一份飯菜,豆腐已經炒碎了,蓮花菜炒粉條吃在嘴里木木的,偶爾能吃到一兩塊厚厚的肉片。
“唉,今天晚上的飯還做得好吃,平時的菜里鹽不是重了就是淡了。”張志軍對晚飯給出了一個滿意的評價,像這樣鹽不重也不淡的飯,他們并不是每天都可以吃到的。
這樣的生活,要一直持續到3月份,所有高校的美術專業考試都結束以后,他們會回到農村老家,再努力補習3個月的文化課,然后參加6月份的全國統考。那個時候,將會有一部分人的夢想,在貧瘠的土地上綻放出美麗。
夢想之路
張志軍的夢想,萌發在自己還不曾覺察的年紀里。
讀初中的時候,班級每周都要出黑板報,板報插圖是一個讓人頭疼的活,除了張志軍,沒有人愿意做,他卻樂此不疲地設計每一次的板報插圖,然后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肯定。在他看來,沉浸在畫畫里的時間,遠比計算加減乘除或者背誦ABCD要愉悅得多。
初中三年級的時候,學校里來了一位年輕的美術老師,他在看過張志軍的板報插圖之后,鼓勵張志軍報考武威八中,那是一所專門的藝術類高中,美術老師鼓勵張志軍在美術上好好發展自己。
夢想之火就這樣被點燃,但是當張志軍向父母說出自己的夢想時,卻遭到了父母強烈的反對。張志軍的家在武威市涼州區黃羊鎮新店村二組,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他們一致認為,念書才是正道,而畫畫就是不走正道,他們把張志軍文化課成績不好歸咎于畫畫。“眼看著考試時間就到了,我就天天給爸爸媽媽做思想工作,天天跟他們說,希望他們能讓我參加八中的招生考試。我記得特別清楚,那天是六一兒童節,我爸爸媽媽被我煩得沒辦法,就給了我50元錢,讓我去參加武威八中的考試。因為他們都認定以我的成績是根本不可能考上高中的。”回憶起三年前的努力,張志軍歷歷在目。
武威八中的招生考試先考文化課,再考美術專業課。張志軍的文化課成績出來后,毫無意外地落入了父母的預設,因為沒有通過文化課的分數線,因此,他連參加美術專業課考試的資格都沒有獲得。
身上的50元錢已經花光了,張志軍找城里的一位親戚借路費返回黃羊鎮。坐在沒有幾個乘客的車廂里,窗外是清冷的雨絲,淋濕了車窗,他微閉雙眼,把臉貼在冰涼的車窗玻璃上,偶爾瞥見滿是泥濘的三馬子被遠遠地甩在后面,張志軍對夢想,對未來,第一次感到深刻的茫然和擔憂。
回家后的張志軍變得沉默寡言,除了每天到學校上課之外,幾乎足不出戶,每天晚上都要學習到很晚才睡。在幾天后的初中畢業考試中,張志軍的成績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超出劃定的分數線整整80分,順利地考上了武威七中。
“當時根本就沒有人相信我能考上高中,所以成績出來后我父母也很高興,他們當時就給我買了一輛嶄新的自行車作為獎勵。我自己也很吃驚,當時就只是想著一定要讓自己有機會畫畫,沒想到一個信念的支撐,竟然有這么大的能量。”張志軍說。
在升入武威七中一個月之后,張志軍就報上了美術專業。然而這條藝術之路,并沒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好走。
由于美術生的學習成本特別高,張志軍經常為了買學習工具的錢和父母發生矛盾甚至爭執。有一次,張志軍要買顏料,問父親要錢,父親給了50元,張志軍嫌不夠,被父親用木棍狠狠“教訓”了一頓。
學校里的學習環境也不容樂觀。在高一高二的時候,學校每天只安排一節課學習畫畫,往往剛調好顏料,鋪好畫架,半節課的時間就過去了。這種狀況一直到升入高三之后才得到好轉。“但不管怎么難走,既然選擇了自己喜歡的路,我就一定會堅持走到底。”張志軍說。
未來的希望
張志軍的書包里裝著一疊厚厚的資料,正面是自己打印出來的往年各個高校的美術專業考試試題,背面是他自己篩選出來的準備報考的大學,每所大學的后面都綴著長長的一串數字,包括往年的文化課錄取分數線、美術專業課分數線,往年的報考人數、錄取人數,都做了詳細的標注。
“這樣就可以根據往年的錄取情況和自己的實際情況,報考最有把握的學校,不至于白白浪費報名費。”張志軍說。因為每報考一所大學的專業課,就要150元到200元不等的報名費,如果最后專業課考試通不過,那些報名費就等于“打水漂了”。
“明天下午我還要去報西安石油大學,希望報考的人不要太多。其實,西安石油大學的報名從今天就已經開始了,但是我明天下午到報名快結束的時候再去,這樣就能知道大概報考了多少人,再看看它的錄取人數,要是報名的人多,錄取的人少,我就不報了,免得被淘汰。”
對于張志軍來說,雖然通過了聯考,但他并不能真正毫無限制地報考自己想要考的學校,因為一旦今年的高考失敗,就意味著他不能在自己夢想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我們要是參加補習的話,一年下來要比文化課考生多花1.5萬到2萬元錢。我父母已經沒有能力負擔了,他們說要是考不上大學,就讓我去當兵。所以我要報考我最有可能考上的大學。”
對于自己想要的未來,張志軍有一個并不是很模糊的憧憬:“大學畢業后,我想開一家自己的動畫公司,我已經打聽過了,注冊一家動畫公司大概要25萬元,國家對大學生創業的貸款有優惠政策呢。我喜歡動畫設計,雖然我每次看動畫片的時候都會被別人笑話幼稚,但是我真的能從動畫片里得到樂趣。我希望以后會有一個自己設計的動畫形象,給更多喜歡動畫片的人帶去歡樂和笑聲。”
并不是每個來自農村的孩子都有張志軍這樣的執著,他們中的好些人是因為文化課的成績不理想,但又無法熄滅進入大學的夢想而選擇了藝考生這條道路。他們期望著能擁有張志軍一樣的夢想,繼而在這個寒冷的冬天里孜孜以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