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我剛才說的你進來這個大海是為了遨游的,不是為了局限的,你在這兒是活的不是死的,你在這兒是來完成創造貼近自由的,而不是來完成一種死知識的背誦來限制自由的,如果你理解了這個學院的培養宗旨,那么入門面試請大家相信沒有一個老師是故意要為難學生的,老師都會很喜歡學生,一看說這個小姑娘從哪兒來的啊,是貴州來的,或者是東北來的,你們那兒現在天氣怎么樣,你們家那兒都有什么習慣啊,你為什么要考這個學校啊,我們聊幾個問題,這個問題不會,你別緊張,老師給你換一個問題行吧?底下一個問題,我們很多問題可能是靈活問的。比如說影視,可能聊了一個英文文學,他實在想不起來了,說老師我熟悉法國文學,那法國文學就說說吧,你都熟悉誰,可能他說出巴爾扎克,巴爾扎克寫過什么,你知道法國還有哪些學說家啊,寫過什么啊,同時期的你了解美國的音樂嘛,可能這么順著聊了。比如英國不會吧,就讓你說莎士比亞,基本上我們老師沒有這么問的,就是看看你整個的調動,說著說著法國可能說英國的我全想起來了,因為他不是真不會,就是哪一個時候腦子短路了,出現空白了,那沒關系我們就回過頭來去聊英國文學。

所以有些時候所謂考試考的是個狀態,大家就記住他剛才問的三個問題倒著來,心態是第一位的,問題會不會保持這一種溝通的狀態,自己服裝最自然、最陽光就好,帶著這個狀態我們考場上見。
主持人婁雷:其實一方面老師想選拔出好苗子,不會像法官審犯人那樣,太嚴肅了必須這樣。于老師,我們還有幾個網友提的問題,咱們給大家回答一下,比如像很多的家長很關心一個問題,說于老師,我們想問一問關于陪考的問題,陪考問題可能誰都面臨的,連普通高考都面臨陪考問題,藝考更不用說了,可能很多同學平生第一次到藝考的城市去參加考試,當然需要有很多的家長去跟隨,那這個家長問的問題很實在,他想問一下您的看法,您認為家長應不應該陪著孩子參加這種藝術考試?
于丹:我的答案是因人而宜,看看你孩子平時是一個什么狀態,陪這件事情如果能給孩子錦上添花那是最好的,但是如果因為陪而讓孩子緊張過度可能就不好,我們的要求是這樣,家長來的話我們都不限制,但是是不能進樓里的,因為我們這個藝術樓里邊7個專業在同時考試,你要知道比如說音樂系的孩子,他一個人去演唱的時候他還帶伴奏呢,所以我們那里經常有大樂器進進出出,所以這樣人員已經相當龐雜了,就很抱歉,要跟考場家長們道一聲歉,我們會給考生家長們專門安排一個休息的樓,但是不會在我們的樓,考試過程中家長是不能進去的。這個情況大家也能理解,比如從小咱們的孩子病里的時候,上兒科有的時候是爸爸開車、媽媽抱著孩子、姥姥坐在旁邊、姥爺坐在前座,一家子4個大人都去了,然后醫生叫的時候會叫什么,家長一個說的明白的把孩子抱進來,別的都在外頭等著,就是說也不可能你的心情迫切就把4個大人都放進去,你們說孩子的這種病癥反而給說亂了。
孩子的考試也是一樣,如果一個孩子獨立性非常強,從小他一切都能夠自理,那你放他自己來考試,沒關系,上完大學以后他也是一個人來,如果這個孩子平時生活自理能力就很差,心理有點脆弱,那家長陪一陪也是對的,別讓孩子丟三落四,萬一他生活不能自理,他來的時候把準考證丟了怎么辦,陪著來沒關系。但是陪著來別有的時候四五個家長跟著來了,進來之前這個給喂口水、那個喂口面包、那個給弄弄頭發,說你進去千萬別緊張,孩子不可能不緊張,被家長嚇著了。我覺得陪考這件事情平常心對待,讓孩子感到有呵護但同時有滋有,這個是最好的,呵護過度自由會窒息的,完全沒有呵護可能丟三落四的,這件事情家長自己斟酌,但是不主張過度呵護。
主持人婁雷:很多家長留言當中我選了兩個,比如吉林的網友問,說于老師學藝術得當明星才有出息吧,如果學學沒有出路還不如學學經濟,您覺得我的觀點如何?還有一個北京的網友緊接著回答他,于老師,這可不是嘛,多少沒有熬出來的孩子,而且現在報考藝考的孩子越來越多,不少的孩子其實只是為了一些明星夢,想讓于老師對這些抱有明星夢的孩子們說幾句。
于丹:我想說藝術是一種生命方式的表達,但是如果你想當明星才來考藝術,就像那些說我必須要當姚明才去打籃球的孩子一樣,你這是一場人生的豪賭,而且你勝算的可能性太小太小了,其實明星是什么?往往是那最耀眼的幾個人,但是每一個人你真的就符合那個條件或者就有那個機遇嗎?人的成長其實是他先天的一些才華稟賦,后天的價值觀,再加上客觀的機遇,這三者所成全的就叫命運。先天的才華不是說這個人家長想,我們要么去當芭蕾明星,要么我們去當鋼琴王子,要不然我們就做一個經濟學大家,要不然我們就去做一個詩人,你看這幾條我們孩子怎么做?你放心,沒有一個孩子可能同時成為這四種人。如果他去成為芭蕾的明星,那他身體的條件就是天生的舞蹈倆子才行,然后他再去刻苦努力。如果他成為一個鋼琴王子,那不是人人都可以成為郎朗的,你一定要在音樂中有那樣一種深刻的默契。你想成為詩人的話,你可能感性的思維極其發達,你有可能數學的邏輯思維是一塌糊涂的。你要想成為一個經濟學家的話,你有可能非常嚴謹、縝密,但是你毫無詩意可言。就是說不能說什么出名我們就干什么,每個人一定有著他生命的密碼,所以能不能學藝術先來看看你生命中的密碼讓你愛好不愛好這件事。
什么是藝術呢?我一直覺得會跳舞的人多了一種語言,就是我們說的身體從不撒謊,他能用自己的肢體把他對這個世界所有的愿望、所有的歡欣與悲愴延展到及至,會畫畫的人所有的色彩、線條在他手里調動起來,他用一種虛擬的方式直達你最真實的感受,那是一種震撼,會作曲的人,音符在他的手中給你那種曼妙的感受,你們體會過嗎?你聽小提琴、大提琴的時候當弓子在琴弦游走的時候,有的時候我們呼吸都會自覺的近乎窒息,那種美都是給你內心深處的顫栗,這一切一切都是成全了你對世界另外一種表達的方式。包括學電影,影像的蒙太奇、影像的呈現和剪接,它給我們的世界遠遠大于文字的闡釋。如果你覺得我掌握這種方式,哪怕以后有挫折,我也會遭遇病痛的時候、我也會遭遇孤單的時候、我也會遭遇人生重大挫折的時候,我比別人多一種表達方式,我再寂寞可以去拉拉琴,我再痛苦可以去跳跳舞,我一個人再憂傷可以去繪畫,我有這種方式所以我的生命有力量,我比別人多了一種自我救贖的方式,我深深的愛它,我能在中間安頓我自己。我想說,抱著這樣想法的人你來學藝術吧,你不一定成為明星,但是你比別人多一種途徑去愛這個世界、去拯救自己,我們更多的時候不要去看生命的錦上添花,要看生命的雪中送炭,有幾個冠軍、有幾個明星、有幾個第一名,更多時候是我們作為平常人在遭遇一切痛楚的時候,我們能不能比別人多一種快樂的理由、幸福的力量,這是藝術能夠承諾給你們的。
主持人婁雷:于老師,2010年對于中國教育來說是非常值得紀念的一年,包括像國家中長期發展綱要,包括像我們的自主招生的一些改變等等等等,對于這即將過去的2010年,您現在一直都在高校里面讀書育人,這一年給您留下的深刻印象是怎樣的?您給我們大家說說你的心語。
于丹:是啊,在這里應該跟大家說新年快樂了,因為2010年又要走過去了。其實2010年對我們來講是平穩中發展的一年,相比于前幾年來講,2010年這一年相對是穩定的,因為2008年我們經歷過大地震,但是我們同時也經歷了奧運會,巨大的悲愴和巨大的歡欣在我們的眼前,2009年我們經歷了經濟危機,全球的這種熙攘,但是同時我們也經歷了建國60年的大典,這也是歡欣和悲愴的存在。相比于前兩年,2010年我們相對要平靜很多,這一年對我們來講其實是一個穩定中求發展的年頭。對教育來講這一年有一個重大理念的變化,就是越來越側重于素質教育,越來越尊重個體的發展,越來越看中持續和減負,“減負”和今年教育的主題詞,我更希望我的學生和我的孩子他們在以后能夠越來越輕盈的去學習。所以有的時候我就在想,我的孩子長大的時候可能比我現在的學生比這些哥哥、姐姐們更幸運,因為他們會有一種更寬松的學習環境,他們可能更少約束,他們更多自由選擇。
所以2010年過去,2011年要考試的孩子們,我想說的是,你面對的不是一個學科和專業的選擇,而是哪一道門將通向最好的自己,在選擇報考藝術類還是普通高考的時候,在選擇報考哪個學科的時候,放在第一位的是本能的你想我喜歡嗎?我在這里會有我的自我實現嗎?然后你走進去有沒有動力?這就是給你自己的一個理由。所以又要到高考的時候,到藝術類考試的時候,我希望所有的孩子都以一種最輕松的心態,很自信的面對自己、面對學科、面對未來大學這道大門,我們會在藝術和傳媒學院打開各個專業的窗口等著考生們、等著家長們,也祝你們成功。
主持人婁雷:今天非常感謝您來到演播室,和我們大家聊了聊招生的話題,未來我們希望有機會能夠向您請教更多的大學生成才的一些話題,同時我們感謝大家的全程關注,本次聊天到這里就結束了,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