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廣東高考將在本科層次首次實行“平行志愿”。即考生填報本科志愿時,每批將可填報兩組志愿,每組可填報3個平行但有順序排列的院校志愿,按照“分數優先、遵循志愿”原則投檔。
該怎樣科學填報才能有效錄取?昨日,省教育考試院專家做客南方網,給廣東考生指點迷津:平行志愿雖然是新鮮事物,但同樣能參考往年數據。考生在填報平行志愿時,最好參考高校以前的錄取平均分,盡可能淡化“最低分”的概念。
準備填報前最好找班主任協商填報時間:6月28日至7月6日
據介紹,2010年我省普通高考考生填報志愿時間初步定在6月28日至7月6日。考生填報志愿分提前時段、第一時段、第二時段進行填報。
為了提高志愿填報的有效性,專家建議考生在操作中應注意:一是考生填報志愿前,要認真了解省招生委員會公布的招生工作規定及有關高等學校的情況和招生章程,并根據本人高考成績及身體條件,選擇填報適當的院校和專業;二是要嚴格按照網上填報志愿的工作流程進行操作;三是考生要根據自身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等級)和各批次院校對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的要求,填報相應批次院校志愿;四是當考生確定不再進行志愿的修改時,必須點擊“志愿確認”按鈕,未點擊確認的志愿不予承認;五是為避免集中填報造成網絡“塞車”,請考生注意避開填報志愿高峰期,盡量減少連續在線時間,確保填報志愿順利實施。
對于填報志愿前的準備功夫,專家建議,考生首先要根據高校往年錄取的平均分進行排序;其次是選擇心宜的學校若干所;再次是選擇心儀的專業;最后,比較一下自己選擇好的院校今年與去年的招生計劃,并把比較結果與班主任協商,聽取意見,初步確定報考第一組和第二組的院校專業。
策略
3個第一志愿不等于“三保險”填報要有梯度,A志愿:沖一沖;B志愿:穩一穩;C志愿:保一保
在本科批次的投檔、錄取中設兩個院校志愿組,是廣東有別于其他實行平行志愿省份的做法。那么,同一批次的兩個志愿組應當怎樣區分?
專家指出,志愿組內和一、二志愿組之間都要形成合理“梯度”。“平行志愿的投檔,是按考生平行志愿所填報的同一院校志愿組的3個院校志愿的先后順序依次檢索的,一旦符合條件,檔案即投向先檢索的高校。”省教育考試院負責人表示,雖然同一院校志愿組內沒有志愿級差,但由于平行志愿投檔是一次依序檢索的,所以如果考生平行志愿的順序不合理,不形成合理的志愿梯度,也可能導致考生與較好的院校失之交臂,甚至出現檔案無法投出的現象。
“考生填報的院校之間要拉開檔次,把握好沖、穩、保之間的梯度關系。”該負責人說,同一批次的高校,今年可以填報3所學校均視為第一志愿,但并不等于沒有風險。根據平行志愿投檔錄取模式的特點,考生在填報同一院校志愿組時,可根據自己的高考成績,在A志愿適當“沖一沖”,填報自己心儀、向往,錄取分數又可能比自己成績略高的院校;B志愿則要相對“穩一穩”,填報與自己成績相當或稍后些的高校;C志愿則應該“保一保”,以能確保本批次錄取為出發點,填報往年報考人數較少、計劃較多的高校。
投檔
第一志愿組兩次預投檔考生拿到高考成績便知投檔排序
在平行志愿條件下,廣東如何爭取招生院校的機動名額?大家都扎堆的話,退檔的可能性會不會很大?
專家表示,廣東今年平行志愿各批次第一院校志愿組正式投檔前均有兩次預投檔。第一次預投檔為高校提供本校的生源情況,高校據此決定是否增加招生計劃,并及時向省招辦反饋意見;省招辦根據高校反饋的意見,調整投檔比例和計劃,進行第二次預投檔,供各校最終確定招生計劃和招生比例。
“預投檔比例為1:1.05,預投檔時只向高校提供生源總人數及預投檔分數線,不提供考生具體名單。”省教育考試院負責人說,“預投檔”和“正式投檔”都只是投檔錄取時的操作,主要是給一些名牌高校增加在廣東的錄取計劃。因為根據教育部規定,本科院校有1%的預留計劃,如果生源充足且優秀,該院校就可根據實際情況重新確定在我省的招生計劃及投檔比例。所以“預投檔”后的情況不對考生公開,考生也不能據此調整志愿。
盡管無法知道“預投檔”情況,但今年在一定分數以上的廣東文理科考生在拿到高考成績的同時,也將知道自己投檔排序位置的情況。“由于平行志愿是一次依序投檔,因此考生了解自己的位置,也就獲悉實際投檔的順序位置。”該負責人說。
家長考生網上挽留專家多坐一會
聚焦問答
南方日報訊由于這是高考結束后廣東權威專家的首次正式亮相,在昨天短短兩小時的“網談”中,匯聚了3600多張“沙發”,還有不少搶不到“沙發”的考生和家長紛紛“網諫”考試院專家再多坐一會、多聊一會。在數千條留言、問題中,聚焦最多的就是廣東首年實施的平行志愿錄取投檔模式。
退檔只能退到下一志愿組
網友:如果我在第一志愿組中的A院校填報了不服從專業調劑,而被該院校退檔了,從A院校退出來會流向第一志愿組的B院校還是流向第二志愿組?
答:平行志愿的最大特點就是依序性,把考生的A、B、C志愿依序檢索,這是基本原則。我們今年實行平行志愿是按照分數優先來進行投檔,從投檔的順序來講,總體是按照第一志愿組進行投檔錄取,第一院校組投檔錄取完以后跟著再投第二個院校組的志愿,第二院校組錄完以后剩下的計劃就再公布,讓沒有錄取的學生進行填報。具體到每一個志愿組投檔,實行的是一次性投檔,這里有兩層意思:一是投檔按照3個院校志愿的順序來投,一次性投出去提供給學校;二是對學生來講,每個志愿組實際上也只享受一次投檔的機會,即在一個志愿組里能投出一個志愿,那么其它志愿就沒用。
也就是說,如果在某個志愿組中,一次性投檔都投不出志愿院校,那么學生就要跌到下一個志愿組。因此考生在填報志愿時考慮“服從調劑”是十分必要的。
網友:同一志愿組的A、B、C志愿,究竟怎樣才能說是有“梯度”?
答:投檔是按照一分一段來檢索考生志愿投檔的,先檢索A志愿再繼續檢索B、C志愿,依此類推。它的特點是投檔時一分一段檢索考生志愿投檔,通俗一點講就是分分計較,強調考生高考總分的排位。所以今年一個比較大的趨勢就是院校錄取分數“扁平化”,這就使考生的總體參照對象應該是自己的高考成績及院校以往錄取的平均分,而不是投檔最低分。
填報志愿主要有幾個參數:一是按照往年各高校錄取情況、上線情況、投檔分數線高低;二是各高校辦學程度水平的高低和社會上的認可程度;三是所在中學在省里的排位情況,自己在這所中學的排位情況。根據比較結果可初步拉開“梯度”。
高校不能看到考生志愿順序
網友:最近有高校宣傳說是A志愿報考就一定錄取等,可以打保票嗎?
答:我們在每個志愿組設了A、B、C三個志愿,這三個志愿對高校來說是平行的,無論你填報A、B、C志愿,投出去以后都是第一志愿,所以高校是看不到你是A,還是B、C志愿的,對高校來說是完全平行。
網友:我是理科生,如果高出重點線40分,報復旦、中大、華工這樣的梯度是否合理?
答:高出重點線40分,報復旦、中大、華工,梯度是有了。但從高40分這個分數來看,這樣的選擇不一定合理。比重點線高40分的話,中大跟華工選一個做A志愿是比較合理的。
政策照顧考生加分后再排隊
網友:在提前批自主招生欄填報后是否還要在第一志愿組填報該校?第一志愿組沒有填報該校是不是會視為放棄?
答:我們今年的志愿表在一本前面專門設置了特殊類型的志愿欄,包括自主招生、藝術特長生等。如果是教育部公示過的考生可以在自主招生欄投檔。建議考生在自主招生欄填了志愿的就不要在一本重復填了,只要在自主招生欄目填了就是有效,在一本學校里沒填不會視為放棄。
網友:如果我獲得20分錄取加分,這個加分的意思是指過分數線加分選專業還是未過院校分數線但使我進了院校分數線而被錄取?
答:對于符合加分政策的考生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是投檔是按照考生加分后成績來進行排序和投檔的,二是投檔后到學校了,在錄取安排上,對于加分的考生能否按照加分來排隊,要看各個學校定。多數學校是按照加分后跟其他考生一起來排隊,也有一些學校是把加分作為錄取的參考,先看其統考成績,在同等條件下才優先加分考生。對加分政策的照顧錄取具體要求,考生要向擬報考的學校了解政策或算法。
專科投檔分兩次進行
網友:今年專科不實行平行志愿,具體投檔情況是怎樣的?
答:今年專科層次可以填報3個志愿,投檔時是分兩次來進行投檔。第一次投檔,在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上投第一志愿考生。第二次投檔,在第一次投檔錄取結束后,按補投第一志愿,及第二志愿、第三志愿順序投檔,一次性提供考生檔案給高校擇優錄取。
網友:如果我分數上不了本科線,但我又想上本科,怎么辦?
答:如果上不了本科線又差距不很遠,建議此考生在本科院校征集批次時選擇一些比較冷門或者邊遠的學校,我們會適當降低錄取線,如果填報合理,還是有機會的。
平行志愿投檔錄取程序詳解
政策速遞
南方日報訊昨日,省教育考試院負責人對今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平行志愿投檔及錄取實施辦法進行了詳細解讀。
投出檔案均視為第一志愿
據介紹,廣東今年“平行志愿”的做法是:在本科各錄取批次中均設置兩個志愿組,每組可填報A、B、C共3個平行但有順序排列的院校志愿,每所院校設6個專業志愿和一個專業服從選項。錄取時,按照“分數優先、遵循志愿”的原則,根據考生高考成績排序情況和院校志愿順序進行投檔,投出的檔案均視為第一志愿,由高校擇優錄取。
“先進行第一院校志愿組投檔錄取,第一院校志愿組錄取結束后,再進行第二院校志愿組投檔錄取。”該負責人表示,在每個院校志愿組中實行“平行志愿”,按考生排序情況從高到低檢索,排序高的優先檢索,再按考生填報的A、B、C等院校志愿依次逐個檢索投檔。
第二組志愿不再預投檔
“正式投檔時,省招生辦公室根據高校最終確定的招生計劃及投檔比例,按投檔原則進行投檔。被檢索的志愿中一出現符合投檔條件的院校,即向該院校投檔。”該負責人說,同一院校排序并列的考生將會全部投檔。
據介紹,平行志愿投檔各組志愿及征集志愿均為一次性投檔,缺檔院校不即時補檔,待下一組志愿或征集志愿時再行投檔。第一組院校志愿錄取結束后,未完成招生計劃的院校,進行第二組院校志愿的投檔、錄取。第二組院校志愿投檔時不再預投檔,按缺額情況1:1比例投檔。第二組院校志愿錄取結束后,仍未完成計劃的院校視情況安排征集志愿。
補錄按1:1投檔
據悉,實行“平行志愿”各批次第二組院校志愿錄取結束后,省招生辦公室視情況公布未完成招生計劃的院校專業缺額情況,以及填報征集志愿的資格線,面向未被錄取的當批次資格線上考生征集志愿。考生填報征集志愿后,組織高校錄取,這也就是“補錄”。
該負責人表示,征集志愿錄取時不再進行預投檔。投檔時,在填報征集志愿資格線上,按平行志愿投檔原則,以1:1比例投檔,由高校擇優錄取。如院校投檔線低于原公布最低錄取分數線,則該投檔線為該校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
實行“平行志愿”各批次錄取過程中,如院校未完成招生計劃,且缺額較大的,省招生辦公室視情況組織多次征集志愿。
特殊考生須指定填報
凡經招生院校確認資格并在教育部陽光平臺上公示符合自主選拔招生、藝術特長生及高水平運動員等特殊類型(下稱特殊類型)的考生,須在“自主選拔招生、藝術特長生及高水平運動員”志愿欄中填報相應院校和專業志愿。錄取時,上述特殊類型的考生在各批次院校錄取預投檔時投檔,由招生院校擇優錄取。符合多所院校多種特殊類型招生資格的考生,每種特殊類型只能填報一所院校志愿。符合上述特殊類型的考生,未在“自主選拔招生、藝術特長生及高水平運動員”欄填報志愿的考生,視為放棄相應特殊類型招生資格。為提高錄取機會,符合上述特殊類型招生條件的考生,在填報第一批錄取院校志愿時,一般不應與上述特殊類型的院校志愿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