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你們真是撞大運了!這次報中國美院上海藝術學院的考生人數創新低,像視覺傳達設計和多媒體與網頁設計兩個專業,差不多人人都能拿到合格證。”前天下午,從杭州某畫室前往中國美院上海藝術學院的大巴,開了3個半小時還沒達到目的地,50名考生原本抱怨連天,帶隊老師元皓(化名)給大家放出了“大利好”,于是,大巴車上風云突變,同學們開始相互握手,嘴里念叨:“晚上去K歌吧!”
這對藝術沒有感覺、突然半路出家匆忙去應試的部分考生來說,真是利好嗎?元皓心里沒有底,他帶著矛盾甚至黯然的心情,奔走在陪考路上。
報考美術生
最誘人的是文化課錄取分低
元皓是省內一所著名美術學校的專業老師,在校8年,他見證了該校的“升學奇跡”:從兩個美術班共50個學生,到4個班、8個畫室,人數一下子擴到150人左右;再到現在的6個大班,12個畫室,總人數達到350個左右。這8年,學校一直走在擴張的道路上。
關于藝考熱,元皓就想拿浙江說事,尤其是在全國部分地區出現美術類藝考降溫,而浙江報名人數不減反增的情況下。元皓認為有兩個原因,首先,浙江省高校近年連續擴招。“早年,省內高校,除了中國美院,只有屈指可數的幾所綜合高校設立美術專業,專業含金量都比較高。但從2004年起,全省幾乎每所高校都先后開設了美術專業。這促使美術生招生需求大擴,美術教學需求自然也就迅猛發展了。”
而同時,美術類專業招生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壓低了“要命的”文化課成績。不是人人都上得了清華北大,但只要會畫畫,文化課成績是清華北大錄取分的一半甚至更低,你都有可能躋身一流的大學,這哪能不叫人垂涎欲滴?所以,這幾年,半路出家的考生一茬多過一茬。
考生水平越來越差
家長本事越來越大
但是,在考生和學校兩頭都高熱的需求中間,卻出現了兩者并不能互取所需從而對接的局面——這邊,美術類招考生源滿進滿出;但另一頭的高校,在這么寬泛的基數下,依然找不到對口的高素質學生。誠如中國美院杭州地區的考試結束后,有監考老師出門便感嘆:“現在的考生水平越來越差,倒是家長的本事越來越大。”
水平差的學生,實屬一批“無奈的三腳貓”。這和不少學校在升學上搞“形象工程”直接相關。這些學校到了高二高三,就把文化成績不行的考生“強行”劃歸到美術班,綜合考試的升學率自然提高。
“但事實上,學美術和學音樂、舞蹈一樣,經歷過系統訓練的學生,才能符合大學要求。”在浙江省,具備3年完整的美術教學和基礎訓練的美術類高中并不多,比較成功的范例,也就是中國美院附中、杭州第七中學、杭州美術職業學校和寧波的鄞江中學等。
元皓在和很多其他學校的美術老師交流時,大家常常苦不堪言:學校的美術班里,充斥著沒有畫畫基礎,但學習和行為習慣都很糟糕的孩子,這讓他們頭疼不已。
藝考生不等于低分生
孩子選錯路才是大悲劇
深圳華僑中學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評定為“優秀生源教學基地”。為了招收到優秀的生源,校長事必躬親,他收的學生,必須文化、美術兩手硬。
在浙江,只有一所學校具備這樣的高門檻,那就是中國美院附中。美院附中的考試難度不亞于中國美院接受本科生入學的門檻,并且美院附中實行四年制的專業藝術家培養線路。但附中的模式有著極強的不可復制性。
元皓強調,美術是一個龐大的學科,它不等同于“畫畫”的概念。現在藝考招生錄取分數線低,大大誤導了廣大考生和家長,孩子選錯了路才是大悲劇。但像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等一些一流高等美術院校,已經把專業和文化要求都提到一個相當的高度,這也是大勢所趨——藝考生不等于低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