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藝術?”、“什么是美術?”、“什么是造型?”、“你為什么學畫?”如果拿這些問題來考一個學美術的學生,你聽到過最多的回答是什么?“被家長逼的”,或者無從說起,甚至有的還會反問你“老師,你覺得我將來考什么專業合適?”
聽到這些回答,大部分從事美術教育的人,都會有些心寒。可事實上,許多忙于應試的考生們,或者曾經經歷過四年高等美術院校藝術熏陶的“過來人”,都在掌握了純熟的規定性動作之后,忘卻了藝術的本真。“現在都是調好顏料,然后背畫的蠢辦法!”原中國美院院長肖峰一針見血。
“許多通過考試進入學院的學生,只會模仿樣板,非常單一,只是類型畫法技能型的表現,只會重復僵化的工匠式的機械動作,個人才華和想象力很少有。這不是會不會畫的問題,而是審美、觀察無法體現。追根溯源,小學、初中和高中老師的評價機制、教學方式已經最早影響了學生的判斷、見解和態度。” 中國美院基礎部主任安濱對此深有體會,他指出,有些學校在靜物色彩的教學中,直接讓學生默寫,幾塊顏色背下來,泯滅了學生在最初那種感受力的培養,到了以后,只會重復這種色彩感受力的組合。“中國的藝術家很擅于變幻風格,但卻沒有真正的自己。”對此現狀,安濱十分擔憂。
只會默寫,不會寫生;只會技術,不懂藝術,學生在整個學畫的過程中,缺乏一種精神活動和追求。高中的美術教育,幾乎快要成了一種技術至上的理論。“美術難道只有寫實一條路嗎?”中國美院附中校長張浩感慨道。
“從不會畫,到會畫,寫生可以建立空間概念,訓練寫生是從想象力出發的,不是單純看到的。看到的,都是平面的。學生必須要訓練一種空間理解,才能什么都 看得到。”張浩解釋了寫生的重要性,而在大連十五中,學校在每周三下午設置了設計、動漫、攝影等有趣的課程,學生自己可以選課,“學校應該多開設一些對藝 術教育有用的課程,開拓學生的視野,掌握一些新的、現代的藝術和工藝。”大連十五中的張鈞老師說,學校更注重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會主動引導他們進行創 作,比如去社區畫墻畫,做一些涂鴉的藝術等等。
更多信息請登陸:美術高考信息 href="[InstallDir_ChannelDir]">美術高考信息 美術高考網 href="http://www.229889x.com/">美術高考網 查詢。